跨越山河寻艺脉 纵横三省得墨韵

曾桂荣

<p class="ql-block"><b>巍巍黄土,浩浩长风。银发与山河相遇,翰墨与历史共鸣。一次跨越陕甘宁三省艺术研学之旅由此启程。</b></p><p class="ql-block"><b> 乌中旗老年书画协会于2025年5月25日组织理事会成员,穿梭于千年文脉之内,浸润于古城旧迹之中,跋涉在苍茫壮阔的高原汉水之滨。从乌海的书城,到宁夏的六盘山之颠、到陇西梯田、秦岭古道、汉江两岸,每一处瑰丽壁画;每一根雕粱画栋书刻;每一件古朴的青铜器;每一块雄魂的石头碑书;甚至每一寸土地都蕴藏着书画艺术的灵韵,每一次驻足都在探寻中华文脉的根,用脚步仗量艺术厚度,以笔锋钩勒山河魂魄。在纵横千里的行程中,书写着属于银发艺术家的壮阔篇章。</b></p> <p class="ql-block"><b> 首站抵达乌海市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参观了“名人、名家、名著〞三大主题展,从历史书法名人的生平故事,到当代名家的创作风采,再到千古流芳的书法名著真迹复刻珍品,沉浸式领略了书法艺术的深厚底蕴与多元风貌。</b></p> <p class="ql-block"><b> 第二站研学感悟升华:登上了六盘山顶,不仅是一次地理空间的攀登,更是一埸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当沿着先辈足迹徒步攀登,在层峦叠嶂间感悟“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气魄。艰难的行走中那句“苦不苦 想想长征两万五”的葴言时刻回响,让我们切身体验山路艰辛时,更加深刻理解红军长征中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这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b></p> <p class="ql-block"><b>  第三站:翰墨飘香、陇上明珠</b>:<b>甘肃通渭县素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谓人”的美誉。</b></p><p class="ql-block"><b> 千年文脉,书画通渭。通渭这片被书画艺木浸透的土地,承载着千年文脉。“家家挂字画,人人写诗词”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从田间地头到城市学校,从传统节庆到日常生话,书画无处不在。它不仅是通渭人的精神寄托,更成为享誉全國的文化名片,向世界诉说着中国书画艺术的生生不息与璀璨魅力。</b></p><p class="ql-block"><b> 通渭的又一亮点是:秦嘉.徐淑国家AA级公园,是东汉著名的恩爱夫妻诗人,通渭是他们的故里。公园的主题雕像、连理亭、比翼阁、四季亭、纪念馆等等整体构思以秦嘉徐淑的历史事迹及其诗词作品为文化主线,将诗词书法和园林建筑小品有机结合,使整个公园从景观到文化氛围都沉浸在对二人的纪念与文化传承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爱情故事和文化贡献。</b></p><p class="ql-block"> <b></b></p> <p class="ql-block">  <b>第四站天水市: 瞻仰伏羲黄帝感受人文始祖的精神力量</b></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18px;">站在伏羲庙前,仿佛触摸到华夏文明的脉搏。伏羲黄帝作为人文始祖,推动原始社会从蒙昧走向文明。他的创造精神与开拓意识,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创新,砥砺前行的精神火钟;数千年来伏羲文化代代相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伏羲庙的建筑 碑刻等古朴自然,线条简洁,造型奇特,体现出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厚重的历史感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b>第五站:陕西汉中。华夏汉脉,源起天汉,这里的每寸土地都镌刻着华夏文明从封割诸侯迈向大一统帝国的沧桑印记。是汉族、汉语、汉文化当之无愧的摇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雄浑气象与精神基因。</b></p><p class="ql-block"><b> 武侯祠室内保存着大量的碑刻,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有汉、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碑刻跨越千年,它们不仅是研究历史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也是武候祠内珍贵的文化遗产。</b></p> <p class="ql-block"><b>第六站:宝鸡市青铜器慱物院。宝鸡作为.“青铜器之乡”,所陈列的青铜器,不仅是精湛工艺的展现,更是文字演变的重要见证。</b></p><p class="ql-block"><b> 甲骨文一一文明曙光</b></p><p class="ql-block"><b> 开启了华夏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先河;大篆古朴庄重;小篆规范统一;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藏品,让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文字的源远流长和慱大精深。</b></p><p class="ql-block"><b> 法门寺的文字拓碑具有多方独特的艺术价值,涵盖了多种书法风格:“书丹者”技艺精湛;记录了佛教发展历史;反映了社会风貌;雕刻工艺精细;具有高度的传承性。</b></p> <p class="ql-block"><b>第七站:陕西省慱物馆。 荟萃了3000余件馆藏精品,完整勾勒了陕西乃至中国古代文明孕育、发展、鼎盛的过程,凸显了周、秦、汉、唐几个盛世王朝的文明成就。</b></p><p class="ql-block"><b> 碑林是陕西历史文化艺术鉴赏的核心,有七大展室,陈例着大量的碑石,这里汇聚了众多书法大家的作品,如精品《曹全碑》、颜真聊的《颜勤礼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宝库。</b></p> <p class="ql-block"><b>第八站: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袓黄帝轩辕氏的陵寝。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民族象征,也是维系民族团结,凝聚全球华人的纽带和平台。</b></p> <p class="ql-block"><b>研学第十日,慕名乌审旗墨韵书香</b></p><p class="ql-block"><b> 踏入乌审旗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怀着对书法艺术的热忱与期待,走进老年书画协会,学校书法教室,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文化交流之旅。协会的展厅和学校的教室、走廊内古朴雃致,墨香萦绕,一幅幅书法作品,或苍劲有力,或飘逸灵动,尽显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交流座谈中当地协会领导和学校校长分享了多年来书法培训创作的发展历程,组织的各类书法活动,以及传承和弘扬书画文化所做出的努力,言语中满对书画的热爱与坚守。我协会诚挚表示和乌审旗结为友好协会,互相学习,开展作品联展,技艺切磋和教学研讨,双方达成共识一一未来将以墨为媒,以笔传情,通过常态化往来互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书写文化交流的新篇章。</b></p><p class="ql-block"><b> 这次跨越地域的约定,不仅为此次研学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播洒下两地书画文化交融发展的希望种子。</b></p> <p class="ql-block"><b>归程化墨韵,总结启新程。</b></p><p class="ql-block"><b> 随着旅程的车轮缓缓驰向归途,十天的研学之旅也步入尾声,皇甫义会长在颠簸的车厢内临时组织一埸别开生面的总结会。他以祥尽的梳理,将十日研学画卷徐徐铺展:从乌海书城到陕甘宁观摩学习,把每一段经历化作深动的话语,流倘在车厢之中。大家褪去旅途的疲惫,你一言他一语,分享着这次研学的所见所闻所获。这次移动的总结会,不仅是对此次研学成果的梳理,更是对未来书画交流的展望,承载着大家对书画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为此次研学之旅画上了圆满而富有意义的句号,也为未来书画艺术创作指明方向。</b></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审核:皇甫义</b></p><p class="ql-block"><b>图文编辑:曾桂荣</b></p><p class="ql-block"><b>图片摄影:乌云达来 曾桂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