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 越失血多

阳光的xinsheng

<p class="ql-block">亏惨了,难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创 小声比比的饭爷</p><p class="ql-block"> 2025年06月05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两天不是写过篇《半生积蓄清零了》,说身边有个熟人因为加盟了牛肉面店,前半生积蓄基本清零了。</p><p class="ql-block">这两天身边又有个熟人止损了一个项目,原因是项目本身和自己的预期差异实在是太大了,现在算下来亏惨了,状态非常难受。</p><p class="ql-block">这哥们发家比较有意思,赶上了类似新能源这种行业的东风,吃到了行业红利的第一波肉,年纪轻轻很快积累就过了九位数。</p><p class="ql-block">短时间完成积累手里有了钱,自己所在的行业红利期也过去了,后面能赚的都是点辛苦钱了,自然也就不那么想干原来的行业了。</p><p class="ql-block">所以这时候就想找点新的项目,这时候正好认识了几个精细化工领域的专家。</p><p class="ql-block">几个人背景都很硬,都是国内和国际上的大企业出身,也做过比较大的项目,正好他们人到中年手上有点资源,也想出来创业。</p><p class="ql-block">这不是瞌睡给了个枕头,两边一拍即合嘛。大家讨论下来决定这哥们作为主要资金方,几个专家出技术大家一起搞个小化工项目。</p><p class="ql-block">可能很多人不了解这类小化工项目,我自己因为接触过做这行的还算比较熟悉,这里先交代一下背景。</p><p class="ql-block">这类小化工项目通常总投资不算大,基本都不会超过小八位数,也就是几千万的样子就可以启动。</p><p class="ql-block">而且因为是细分行业,相比大化工项目的利润也还算不错。因为毕竟这东西总需求量比较少,可能全国的需求就几千吨。</p><p class="ql-block">就像以前那种做圆珠笔头上的钢珠类型的项目一样,算起来总需求量太小了。</p><p class="ql-block">所以大企业本身也看不上这类项目,也不太愿意投入资金和时间落地去干。</p><p class="ql-block">因为市场容量和规模就那点,不管是营业额还是利润额对大企业来说影响都不大。</p><p class="ql-block">不过由于总需求量相对有限,也决定了这类小化工一旦有几家资方进来扩产能的话,利润就马上会掉到成本线之内。</p><p class="ql-block">原因是最简单的供需关系,全国需求总共就那么多,而且这个总需求一直相对稳定没啥大的增长。</p><p class="ql-block">这意味着只要没啥新人进来扩产,在供给相对少的时候价格还能维持在不错的位置,小化工企业的利润也不错。</p><p class="ql-block">一旦有新玩家进来扩产,供给增加价格就会受到冲击,利润水平就会直线下降。</p><p class="ql-block">不过这类小化工和其他行业还不一样的是,这类项目在各地都是有环保和水指标限制的,而且也必须在化工产业园投产。</p><p class="ql-block">想批下来新产能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这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类项目产能的快速增加。</p><p class="ql-block">对于化工领域的那些大玩家来说,我去申请一个大化工项目和小化工,难度其实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但是从整体需求和营收的角度看,小化工一年需求量和营收就那么点,我同样费劲干嘛要去搞这类小化工。</p><p class="ql-block">所以这些化工领域的大玩家,对这类细分领域投资扩产的兴趣也不是很大。</p><p class="ql-block">这就使得它们这类细分领域特定需求的小化工,整体产能扩张速度并不快。</p><p class="ql-block">需求相对稳定加上产能扩张速度并不快,给了他们这类小精细化工还算不错的生存和利润空间。</p><p class="ql-block">有了这些东西加持,这哥们一算账觉得能干,就开始投资进入这个行业了,这是他投这个项目的大背景。</p><p class="ql-block">不过当年他兴致勃勃和我聊起来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却没他这么看好这类项目,原因也很简单。</p><p class="ql-block">对于化工这类项目,你本身就是个外行,外行做这类项目,中间的坑是非常多的。</p><p class="ql-block">一个小化工厂怎么建设怎么投产,中间会涉及到哪些隐患,审批会遇到哪些问题你都不懂。</p><p class="ql-block">你自己完全不懂,就只能是把这东西放手给合作伙伴去做,这些人都是在大公司大平台的技术专家,也没完全靠自己一步步落地过项目。</p><p class="ql-block">我自己工作期间是折腾过工厂和产线落地的,以前在《人生没有白走的路》里面也讲过这段经历。</p><p class="ql-block">所以知道工厂落地中间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和艰辛,根本不像外行想象的那么容易。</p><p class="ql-block">何况我们以前落地的,是不需要审批的加工组装类企业,你搞得是安全、审批和环保都更复杂的化工企业。</p><p class="ql-block">这类行业想落地投产基本都是一环扣一环,中间哪一环出了问题,你这个工厂都没办法顺利投产。</p><p class="ql-block">除了产能落地的角度考虑,还有个要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变动,化工行业生产的是周期类产品,价格和周期波动是很大的。</p><p class="ql-block">虽然你搞的是小型精细化工,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会因为市场供需的变化,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p><p class="ql-block">你是在疫情期间筹备搞这个东西的,但你不能用疫情期间周期高点的价格,去计算你未来的营收和利润。</p><p class="ql-block">因为你的项目从可研到选址落地建成,中间最起码两年左右时间,这还是一切顺利审批啥的都没被卡的情况下。</p><p class="ql-block">你并不知道两年以后,这类产品会不会因为大家都看现在利润高,上了更多产能以后跌价。</p><p class="ql-block">比如现在这东西六万多一吨,并不代表这东西两年以后你的项目建好了,也是六万一吨的水平。</p><p class="ql-block">如果说到时候产能上来价格下去,比如说跌到两万多你的成本线附近,那么你之前的测算基本都是纸上谈兵。</p><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未来要考虑到的潜在风险,所以你不能按照现在的高价测算回报率。</p><p class="ql-block">更现实的,是要按照历史平均价甚至产能过剩的价格,来考虑最坏的结果。</p><p class="ql-block">如果最坏的结果你能接受,就可以考虑是不是要真的做这个项目了,毕竟你是个人投资总金额也不算小了。</p><p class="ql-block">咱本来就是赶上某个行业红利赚来的钱,没必要这么冲动乱投资,最后又亏出去不是。</p><p class="ql-block">反正作为朋友,那时候我该说的是说了。但是最后他还是被几个专家说服,兴致勃勃的投了这个项目。</p><p class="ql-block">最后的过程和结果基本想的类似,因为大家都没搞过整体化工项目的落地工作,所以中间各种磕磕绊绊和问题不断。</p><p class="ql-block">先出问题的是选址,最初他们的想法是找个大的化工企业,在人家的园区里面找个地方开干。</p><p class="ql-block">筹备了半天以后发觉这条路不可行,因为这个化工园区根本就批不下来这种小化工项目,中间好长时间就折腾过去了。</p><p class="ql-block">放弃了这条路以后,他们决定换个容易审批的省份落地这个项目,于是项目又转战到了陕北某地。</p><p class="ql-block">在那边折腾了半天,好像是因为环保还是水指标没批下来,最后又不得不转战甘肃某地。</p><p class="ql-block">到了那边之后又把之前的步骤重来了一遍,这次总算是把手续啥的都办的差不多了。</p><p class="ql-block">然后项目终于落地开工了,到投产的时候又卡住了,好像是说少个什么手续,料都装进去了没办法开机。</p><p class="ql-block">之后就又是漫长的等待,这中间各种折腾浪费掉的时间,就有差不多快一年,因为每次换地方手续都要一步步来。</p><p class="ql-block">装料以后不是没办法开机么,等于说那个时间段项目停滞了,这哥们自己也就没怎么盯。</p><p class="ql-block">等忙完手头的其他事情回头再看的时候,发现合作伙伴又挪用了项目的流动资金到自己的项目,这个项目本身和他又没啥关系。</p><p class="ql-block">总之就是到现在项目还没投产,然后各种中间的损失已经是一堆,而且更重要的是产品的价格也在大幅回落。</p><p class="ql-block">他们开始测算的时候每吨大概是一万多的成本,市场是四五万的价格,现在市场价也就两万不到。</p><p class="ql-block">按照现在的生产价格,计算投入成本的话,根本不是之前计算的两三年就能回本,直接就拉长到十多年以上去了。</p><p class="ql-block">折腾到现在他整个人都麻了,最后就是和对方协商要从项目退出,但对方现在也没啥钱,只能是大家签个协议慢慢退。</p><p class="ql-block">不过协议是签了,但是什么时候能退出拿到钱,其实也是不知道的,只能是慢慢等着了。</p><p class="ql-block">算算几年下来的投入,总共差不多有大几千万,就算减去退出来遥遥无期这部分,也没了小几千万。</p><p class="ql-block">这哥们自己都在感慨,现在这世道想要从其他地方把这个钱赚回来,那可是太难了。</p><p class="ql-block">现在他自己已经索性是摆烂了,原来的老业务也就养养之前的员工,自己每天其他啥也不干天天打高尔夫。</p><p class="ql-block">他感慨说与其努力去亏钱,不如索性躺平算了。现在不能随便努力,尤其在一个不熟悉的陌生领域。</p><p class="ql-block">摆在眼前的例子就是,在上一个行业红利期凭借风口和运气赚的钱,自己在个新行业凭努力亏了一大半。</p><p class="ql-block">所以现在也没啥想法了,剩下这点钱自己和家庭消费,总是没太大问题的。</p><p class="ql-block">原来的老业务,给之前跟着自己的老员工发发工资也没啥问题。啥时候老业务利润养不起员工了,也就直接关门了事了。</p><p class="ql-block">这两年我遇到和他类似的中小老板还挺多,基本都是在维持存量甚至在持续收缩规模。</p><p class="ql-block">存量这边不好做以后,总是想尝试一下新的领域,看看有没有新的机会,但没想到亏得还要厉害。</p><p class="ql-block">后面想明白以后索性也就不折腾了,遇到问题首先考虑的是怎么止损减少损失。</p><p class="ql-block">比如以前做了新项目遇到问题还会挺一挺,看看问题有没有解决的可能,现金流会不会好转。</p><p class="ql-block">现在是根本不会挺,一看项目不对开始失血了,直接就把整个项目砍掉了。</p><p class="ql-block">这么搞看似损失好像是挺大的,但是基本是一次性投入的损失,后面不会持续失血。</p><p class="ql-block">最怕的就是那种一次性投入以后,因为初期投入的沉没成本不甘心,然后还要挺着现金流持续失血的</p><p class="ql-block">有点家底或者公司有其他现金流持续注入的话,可能还好点。如果这两种情况都没有,那基本就要掏以前的老底了。</p><p class="ql-block">时间持续越长,算上初期的一次性投入和持续失血的损失,总的损失就会越大。</p><p class="ql-block">到头来算账还不如早点砍掉认亏,算总账的话可能还会亏得少一点,损失小一点。</p><p class="ql-block">前几天有个小伙伴和我调侃说,如果以前没啥积累的话没办法,但如果已经有一定积累的话,最好不要在新领域随便努力。</p><p class="ql-block">尤其是在看那些似有机会但其实没啥增量,又需要重资产投入的传统领域。</p><p class="ql-block">随便努力的结果,就是把之前所在行业红利期的财富积累,也消耗掉一大块。</p><p class="ql-block">甚至有些不甘心挺的久持续失血的,甚至可能会把自己之前的积累消耗殆尽,还背上一屁股债。</p><p class="ql-block">一个人或者一个经济体最容易陷入危机的时候,往往是经历了高速发展或者因为赶上行业红利赚到钱。</p><p class="ql-block">但由于自身的认知水平驾驭不了欲望,乐观和自大蒙蔽了双眼,盲目加杠杆导致的。</p><p class="ql-block">有句话说的好,很多时候下行期遇到的很多难关不是靠努力熬过去的,而是靠躺平摆烂才熬过去的</p><p class="ql-block">下行阶段普通人的努力是很难对抗大趋势的,而且甚至可能是越努力越悲催,把之前的积累还搭上了。</p><p class="ql-block">所以如果你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可能多看少动才是现阶段相对比较好的策略。</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没啥积累想要杀出来,那么记住一句话,财富大多数时候只能转移,很难被创造。</p><p class="ql-block">多数时候某个行业红利期到来,从业者吃到红利完成财富的快速积累,是来源于旧时代的渠道被新时代的渠道取代了。</p><p class="ql-block">年轻人能混起来,基本都是做了上一代老登们不懂跟不上的东西,而不是在没有增量的老旧事物里面翻垃圾。</p><p class="ql-block">事实上也是如此,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生不逢时,错过了外贸、制造业和房地产。</p><p class="ql-block">但其实伴随着旧行业的衰落,总是会有新行业的崛起,过去十几年这样的变化一直在出现。</p><p class="ql-block">比如说十多年前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电商吃掉传统商业的渠道和市场就是典型的例子。</p><p class="ql-block">再比如这两年出现的短视频行业,还有跨境电商行业,赚到钱的也都是年轻人,这些行业基本很少有老一代玩得转的。</p><p class="ql-block">也只有老一代玩不转的新兴行业和增量市场,对年轻人来说才可能有混出头的新机会出现。</p><p class="ql-block">几年以前我们在《内卷可能还会加剧》里面提到的WEB3,这些年造富了一批人。</p><p class="ql-block">这期间行业发展越来越成熟,甚至我们看到美国和香港稳定币都开始立法走向正规化了。</p><p class="ql-block">还有最近我们《中年失业的终极归宿》里面,提到的兴趣爱好和悦己消费,比如潮玩、文玩、渔具、罗汉松、手办这类东西。</p><p class="ql-block">还有在《四万亿增量投资》里提到的人工智能,都属于新兴有增量的行业。</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