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月十日受高姐邀约,趁薛、文会长等的诗词采风行,来到了荆州。荆州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中游的文化中心,是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荟萃地、红色文化富集地、长江文化展示地。来之前就听说武汉女子诗社会与荆州孝感地区分会人员一起在荊街大舞台联欢,我们也需要出节目没当回事,想着刘姐多才多艺表演个节目不在话下,结果五月十号上车才惊觉晚上去了就联欢,安排我们诗朗诵,这可为难我们了,咋办?出来混不能掉价也不能给诗社拖后腿呀!赶紧和姐姐们一起临阵磨刀,经过刘姐的耐心辅导指正,我们基本上能够完整的把春江花月夜的朗诵词比较好的诵读出来,但是心里还是没底,在没上场前大家还是默默地看稿诵读,等到晚上六点多演出开始后就进入紧张的等待期,看到女子诗社的各位社友的精彩表演,我们也把心稍稍平静些了,毕竟也是见过大场面的!🤭🤭🤭🤭🤭🤭轮到我们上场时,姐姐们都意气风发,精神倍增,昂首阔步的走向舞台中央,有条不紊的带着饱满的热情出色完成了朗诵任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至此任务完成,心情放松,第二天就放心地去游玩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参观张居正故居,滨阳楼及古城墙。故居位于荆州碑苑景区内,紧靠东门宾阳楼景区,重建的张居正故居以他生前居住的老屋为原型,属于明清时期四合院、小花园风格。有西花园、照壁、张文忠公祠、文昌阁、神龟池、捧日楼、纯忠堂、南门广场等景观。还包括大学士府、九鸟苑、陈列馆、文化艺术碑廊、首辅论证群雕等。明神宗当时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因其善于注意观察和思考社会现实中的诸多难题,悉心探究历代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于是以大力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巩固边防等为主要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一条鞭法的实行,在我国赋役制度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以超人的胆识,尽量利用了历史舞台所能给他提供的条件,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活动,并取得了比商鞅、王安石变法所取得的更大的成果,为明朝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中有若干历史经验,至今都值得我们汲取。我们沿着故居的游览路线粗略的转了一圈,因看过张居正传略有所知,随后就上到古城墙去了。</p> <p class="ql-block">荆州古称江陵、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荆是古代楚国的别称,因楚曾建国于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这里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古城墙为证:荆州城墙,始建于五代,是考古已发现中国唯一一座连续使用时间长、保存较完整的砖城。现存城墙为明清时期建筑,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砖城完整、坚固,周长约11281米,砖城墙体用特制青砖加石灰糯米浆砌筑。城墙有6座古城门,均设瓮城,建城楼、箭楼。城墙上建碟垛4700多个,敌楼3座,马面(炮台)20座,藏兵洞5座。城内面积约4.5平方千米。护城河内长约12200米、宽约30米。是冷兵器时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防御体系完备,易守难攻,且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同时,对地处水网地带的荆州城具有较好防洪功能。</p> <p class="ql-block">宾阳楼在古城墙上。原有的宾阳楼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重建,后损毁。1986年至1987年,重建,其通高12.9米,南北面阔18.9米,东西深约11.6米。其结构为重檐歇山顶,保持了明代建筑的风格。屋面青灰筒瓦覆盖,屋脊翼角翘起,各饰带兽。城楼分为上下两层,重800余吨,全部由36根、直径35厘米左右的圆形木柱支撑。上层天花为祥龙图案,梁架仿明代青绿点金旋子彩画,四周绕以回廊,供游人环楼远眺。檐下悬挂8盏6面型龙头宫灯。下层檐下有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宾阳楼”匾额,金边黑底,长2.6米,宽1.1米,金色阳文。南北两门各装一对镀金虎头门环,门槛包以青铜。四周原设有平座,中间陈列有仿制的关羽、张飞的大刀、长矛。两层角脊上饰有鳌鱼和兽头。门窗均为四抹头斜方格眼隔窗门窗,城楼内地面铺有1.2市尺方形青石。</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城墙顺势而行,看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宾阳楼外环绕而立的是马童周仓等三国武士的仿真彩塑。因</span>《三国演义》120回,就有72回与荆州有关,荆州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散发着三国风云人物的气息。拾级而上,宾阳楼里的三国著名人物立即跳入眼帘。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赵子龙的仿铜巨塑或座或立,栩栩如生。我们一行人上楼驻目远眺,一切尽收眼底,免不了的当然是各种照、照、照了,尽性归来解决午餐后去最后一站。</p> <p class="ql-block">下午参现荆州博物馆:馆内设有《漫天星斗》《吉金耀彩》《荆山有玉》《书于竹木》《千年窑火》《五大夫遂——凤凰山168号汉墓展》《丹漆神韵——楚秦汉漆器精品展》、开元观历史文化陈列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专题陈列。漫天星斗月同辉——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展》展示了发达繁荣的江汉平原的原始文化,以鸡公山遗址、大溪文化、城背溪文化、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后石家河文化这七大原始文化为主体,再现了江汉平原史前时代的文化和社会面貌。</p> <p class="ql-block">还有考古发掘出土古代青铜器中的精华:天星观2号楚墓出土的青铜礼乐器、四把越王剑以及吴王光戟等,展现了楚国鼎盛时期的青铜文化。楚玉撷英——荆州出土玉器展》展示了大气庄重的楚玉器,是楚玉器制造技术与古代手工业文明的展现,是楚王陵恢宏之气的精彩再现。该展览分“玉璧与玉环”、“玉珩(璜)”、“象生形玉佩”、“组玉佩”、“玉鎏/玉剑饰/玉带钩”、“楚地出土其他玉文化玉器”、“珠玉琳琅”七个单元,反映东周时期楚地与列国之间玉文化方面的交流。这些玉器不仅形态各异,工艺精湛,还反映了楚人对自然生命的探索和浪漫情怀。镇馆之宝玉面首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书于竹木——荆州出土简牍展》有古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战国、秦代、西汉时期的简牍,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经济、军事、历史、哲学、数学、历法、医学、巫术、丧葬等多个领域。该展览分“战国楚简”、“秦代简牍”、“西汉简牍”三个单元,展示的是历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简牍资料的代表篇章。除此之外有战国丝绸;吴王夫差矛;有战国秦汉漆器;有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专著《算数书和萧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汉初简牍;</p> <p class="ql-block">最后看了博物馆镇馆之宝--凤凰山168号汉墓葬。古尸为西汉男尸,名为“遂”,江陵西乡市阳里人,生前爵位为五大夫(西汉二十等爵的第九级),死亡年龄约60岁,下葬时间为西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距出土时已有2142年。出土时古尸外形基本完整,身长1.66米,体重52.5公斤。皮肤、肌肉等软组织均有弹性,四肢大小关节亦可活动,32颗牙齿齐全且牢固,鼻道畅通,左耳鼓膜犹存,脑壳完整,脑膜血管清晰,内脏器官齐全,骨骼正常,皮下胶原纤维保存良好,与新鲜组织非常接近,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保存。根据学者的初步研究,古尸得以保存完好的原因主要是深埋、密封和棺液的防腐作用,说明我国人民二千多年前在医药、防腐等技术方面已有较高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通过参观,颠覆了对荆州原有的狭隘认知,了解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真的是受益匪浅呀!</p><p class="ql-block">总之荆州作为中国南方唯一连续不断进化至今的文化中心,拥有悠久的文化史和五百年的建都史,是荆楚文化的根脉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