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京时间2025年6月5日17时57分,迎来“芒种”节气,标志着仲夏时节正式开始。</p> <p class="ql-block">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度,是“忙着种”的时节,更是“奋进在希望”的号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谓有芒之种谷可嫁种矣。”此时节,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迎来收获,水稻、豆类等新苗亟待栽种,夏收的金黄与夏种的新绿交织,绘就大地最生动的“农忙画卷”。芒种的核心是“抢”——抢收成熟的果实,抢种希望的幼苗,更抢住天时、不负光阴。</p> <p class="ql-block"> 芒种的“忙”,藏着先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芒种忙,下晚秧”“芒种不种,再种无用”,农谚寥寥数语,道尽时节的紧迫性:长江流域抢插水稻、华北平原抢收小麦、南方山地抢种红薯……不同地域的农人,都在与时间赛跑。这种“忙”,不是盲目奔波,而是顺应“天时”的主动作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唯有抓住“芒种”这个承上启下的节点,才能让“收”有底气、“种”有希望。从千年前的牛耕人作,到如今的机械化收割播种,变的是劳作方式,不变的是“敬畏自然、顺应天时、勤劳实干”的农耕精神。</p> <p class="ql-block">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也就是说,反舌鸟的沉默并非因天气炎热而丧失歌喉,而是因为感应到了阴气初现而主动停止鸣叫。所谓“物极必反”“阴阳相生”,正是在这阳气达到鼎盛的时候,阴阳开始转换,其后阳渐息,阴渐长。</p><p class="ql-block"> 其实,一切并非无迹可寻。小满第二候,喜阴的靡草因承受不住极盛的阳气而凋亡,说明此时正是阳气最为充沛、振奋之时。而到了芒种,阴气开始萌生,螳螂、伯劳这些喜阴的虫鸟便立即活跃起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然,天地间的阴阳转换,不仅影响着动植物的生长,于我们也有启示。从中医角度来看,芒种时节阴气开始上升,虽然还很微弱,但仍需注意养阴和清热。反舌鸟的休止恰似对我们的一种提醒:沉下心来,把那些身体上的浮躁焦热清除,心静自然凉!</p> <p class="ql-block"> 芒种,正是一个孕育着转折的时节,更是一年中最湿的节气。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质流失多,常常感到身体困乏,没有食欲,被称为“苦夏”。要注重调养脾胃,除湿祛暑。适当地晚睡早起,中午小憩,保持心境平和,宁静畅达;吃苦:“苦夏食苦夏不苦”,适当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莲子、荞麦、生菜等,对人体大有裨益;饮酸:酸味有助于敛汗、止泻、祛湿,如乌梅、山楂、柠檬、葡萄之类,可以祛暑益气、生津止渴;食粥:粥是夏季最佳饮食,可将绿豆、莲子、荷叶、扁豆等,加入粳米中煮粥,凉后食用,起到健脾胃、祛暑热的功效。中医穴位按摩也是芒种调养的有效手段,常按太白穴、足三里穴、内关穴、阴陵泉穴等,对健脾祛湿、调和气血大有裨益。专家强调,顺应节气特点科学养生,方能为盛夏健康打下坚实基础。毕竟,所有“忙种”的汗水,终将酿成“丰收”的喜悦;所有“奋进”的脚步,终将踏出“希望”的坦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