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我和集体户的同学们到农村插队五十周年。回忆起在农村生活、劳动的点点滴滴,真的是感慨万千。我在农村插队的日子里,农活基本上都接触过,要说时间长还很累的农活,那就非春耕那个阶段的活计莫属了。</p><p class="ql-block"> 每年过完春节,随着春天脚步的渐渐临近,田野间的气息开始变得俞发浓厚,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温暖的气息唤醒了沉睡的土地,我们也结束了回城猫冬的日子,回到了集体户,准备和社员们一起开始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光——春耕。春耕不仅是播种的开始,更是希望的象征。在这段忙碌而充实的日子里,我们一起不负大好时光,耕耘出丰收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在春耕正式来到之前,备耕显得尤为重要。备耕主要有土地翻耕、施肥、灌溉,除了土壤的准备我们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种子、修理农具等等,要想秋天获得丰收,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这里最早要干的活就是往大田里送肥,那个时候的农村一真沿用使用农家肥的贯例,很少使用化肥。所以,积肥、刨粪、送肥是备耕最早也是很脏的活,这对于我们城市来的女孩子来说,真是一个挑战。春节刚过完,社员们就开始把各家各户积攒的猪粪、鸡粪收集起来,送到大田里。我们首先要来到饲养棚,把那里的农家肥刨开,干这个活得有技巧,我们东北春天来的晚,刨粪的时候还是冰天雪地,那粪冻得很硬,一刨一个坑,于是那粪便崩得到处都是,就算是你穿得再多,捂得再严实,也避免不了那星星点点的粪便弄在头上和衣服上。收工后回到集体户,同学们都开玩笑的比着谁的身上臭味最重,即使是这样,我们第二天仍然是照样岀工,为的就是加快备耕的速度。</p> <p class="ql-block"> 春耕,我觉得最累的活就是刨茬子了。所谓的茬子,就是玉米、高粱等农作物收割后的根。每年的四月份前后,整个大东北春回大地,土质松动,正是刨茬子的时节。生产队时代的刨茬子真是挺热闹的,社员们二三十人排成一行,手执锄头,各占一根垄,打头的一声“干活”,人们便热火朝天的刨起来,那场面十分壮观。刨茬子可是春耕中最脏最累的农活了。人们首先要弯下腰,双手握紧锄头用力向茬子的根部刨去,一般要反复两次才能将茬子创出来。这个动作看起来挺简单的,然而,一垄茬子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一个动作反复单调的做下去,很快便腰酸胳膊疼,一天下来,双手都磨出了血泡,很疼的。再有就是刨进土里的锄头,要向自己站立的方向用力,不管你多么在意,鞋面上、裤腿上都满是泥土。一天下来,头顶上和鼻孔里都会沾满泥土,加上脸上的汗水,没等收工就个个变成了“大花脸”,所以,那个时候像刨茬子这种又累又脏的农活,基本上都是由男社员完成。我插队的第一个春耕时节,因为感觉刨茬子挺好玩的,就软磨硬泡的非得要求跟着刨茬子去,生产队长没办法只好让我跟着去了。可我只刨了一上午,好像是一根垄都没刨到头,把我累得要死,打头的李大哥就把我召回干别的活去了。就是这半天的刨茬子,让我实实在在的体验到了各种农活的不易。</p> <p class="ql-block"> “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这是东北农村春耕最忙的季节。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还比较落后,耕种几乎全靠人力和简单的农具。春耕时节,男社员扛着犁铧,牵着耕牛走向田野。耕牛在前面慢悠悠地走着,男社员在后面扶着犁铧,吆喝着耕牛,翻耕着土地。那沉重的犁铧在土地上划出一道道深深的沟壑,泥土的芬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女人们则跟在后面,弯着腰将种子撒入沟中,随后用脚轻轻的踩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土地的敬畏和对丰收的祈盼。</p><p class="ql-block"> 春耕是乡村特有的风景,在广袤的田野上,农民们饱含艰辛的身影忙碌而坚定,脸上挂着汗水,心中却始终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每一块翻耕的土地,毎一粒播下的种子都是对生活的热爱。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农业也逐渐走上了智能化的道路。无人机播种、智能灌溉系统的应用、精准施肥、新兴技术的手段,极大的提高了春耕的效率和效果。农民们借助这些科技手段,能够更好地管理土地,合理应用资源,从而实现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农民的生活也变得更加轻松,幸福感满满的。从古至今,春耕都是农民伙伴们满快希望、辛勤播撒的时刻。他们倾注了满腔的心血和汗水,像音符在大地上奏响了一支壮丽的乐曲,让我们期待着春耕背后的丰收和人们幸福的笑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