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素清/四川清音传承人

阳太空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5日,在成都炉亿乡村基(三圣店),我见到了一位正在演唱四川清音段子《翻纱姑娘》《赶花会》的龚素清大姐。据徐禄超老师介绍,已84岁的龚老师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清音的代表性传承人。作为自幼就喜欢四川清音的我,不禁肃然起敬,与大家和着节拍欣赏着。</p> <p class="ql-block">  随即,我问百度,了解到龚素清老师自幼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川剧和曲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川剧演员,但未能如愿。</p><p class="ql-block"> 龚素清的职业生涯始于1956年,在锦江剧场对面的曲艺队开始了她的清音演唱生涯。1957年考入了“成都市第二实验书场”(东城区曲艺团前身)学习清音,从此走上了唱四川清音的道路‌。龚素清从小在东风大桥河边长大,家境贫穷,曾与母亲一起“担尿水”为生‌。她的天赋和努力使她成为了四川清音的重要传承者。她的演唱风格独特,能够自击自唱,表演生动。她在成都7中育才学校的开学典礼上演唱《赶花会》 ,赢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和喜爱‌。她的表演不仅展示了四川清音的魅力,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艺术。</p> <p class="ql-block">  龚素清的成就和影响力使得她成为了四川清音的重要代表人物。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四川清音,为这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四川省文化厅正式命名龚素清为四川清音的代表性传承人‌。</p><p class="ql-block"> 四川清音是一种形成于明末清初的戏曲剧种,主要用四川方言演唱,伴奏乐器包括月琴或琵琶。它具有丰富的唱腔和曲牌,包括“月调”、“背工”、“马头调”等。四川清音的保留曲目丰富,既有传统作品如《尼姑下山》、《昭君出塞》等,也有新文化影响下的作品如《佃客苦》、《双探妹》等‌。</p> <p class="ql-block"><b>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四川清音保护性传承‌,仅靠这位已84岁的老人和学生的喜爱,远远完成不了抢救性保护传承这一独特性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大业。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重视,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教育、财政、广播电视,音像制作出版发行等各行各业齐心合力,从人才、经费、物质服装、道具,法律法规等等方面,给四川清音以抢救性发掘的实实在在的扶持、支持,让四川的传统文化项目之花,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发挥更好的文化软实力的硬作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时年75岁的龚素清老师的表演</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