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5日,一场跨越千里的教育联动在陕、甘、滇三地同维希望小学间温情上演。深圳市同维爱心公益基金会牵头组织的第五期“云端异地同步课堂”,以数学学科《圆锥的体积》为载体,通过录播教室连线,让陕西漫川关、云南洱源、甘肃礼县三校师生共享一堂生动的数学课,开启跨地域教研新模式。</p> 课堂连线:知识跨越山海 <p class="ql-block"> 下午15:45,同步课堂准时开课。陕西漫川关同维希望小学张德培老师担任主讲,以“实验探究”为核心,带领三校六年级学生通过倒水、测量等实践操作,推导圆锥体积公式。课堂中,三地学生实时互动,云南洱源学生通过镜头展示实验过程,甘肃礼县学生在线分享解题思路,屏幕两端的思维碰撞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鲜活。</p> 多方参与:教研力量汇聚 <p class="ql-block"> 深圳市同维爱心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婷、深圳市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甘肃礼县古泉同维希望小学苏一民校长、部分教师代表及六年级部分学生,</span>陕西漫川关同维希望小学车欣校长、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六年级部分学生,云南洱源同维希望小学杨崇斌校长、部分教师代表及六年级部分学生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漫川关同维希望小学数学教研组长谢永安老师主持。</p> 教研延续:从课堂到成长 <p class="ql-block"> 授课结束后,进入说课、评课环节。张德培老师首先进行说课,分享教学思路与设计意图。随后,谢家瑜、杨陶仙、罗彦军三位教师分别从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等维度提出改进建议,深圳市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则从学科本质出发,为课堂提质指明方向。 “多说问题、多提建议”的教研要求,让本次活动成为真实的教学研磨场。三校将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渠道同步活动成果,以“说课—观课—评课”闭环模式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正如活动方案强调:“云端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乡村教育共同体的深度联结。”</p> <p class="ql-block"> 教育微光,跨越山河;云端相守,共待花开。 同维希望小学的异地同步课堂,正用科技与爱心搭建桥梁,让教育公平的种子在更多乡村土地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 监制:苏一民</p><p class="ql-block"> 审核:罗彦军</p><p class="ql-block"> 编审:王女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