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候,白日的灼热消退了一些,想起西村的杏子熟了,正好散步顺便买杏去。</p><p class="ql-block"> 漫步走在乡村平坦的水泥路上,微风轻抚过耳边。天空下田野里金黄的麦田一望无际,空气里弥漫着麦子将要成熟的味道。今天正是芒种日呢!</p><p class="ql-block"> 老话说四月芒前,五月芒后。过不了几天,大型收割机轰鸣着就会把麦田一扫而空。 儿时打麦场的故事,是独属于六〇七〇那一代人的记忆,将不复存在成为永恒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候很不喜欢收麦,又热又扎人,穿着长袖衣服,手臂上还是被麦芒扎的一片红点,刺痒的哩。</p><p class="ql-block"> 麦收是全家人的战役,父母和姐姐们用镰刀“欻欻”地割麦,不一会身后就整整齐齐排了三四排麦扑儿,我跟在他们后边捡拾掉落的麦穗。</p><p class="ql-block"> 很快一陇麦子就割到头儿了,父母姐姐坐在田埂上喝水歇息,我便在小路上奔跑着去扑捉蜻蜓玩儿,每当这时候卖冰棍儿的人就来了,我缠着父母给我买,那时候一根也就五分钱,“嗦一口”又凉又甜。</p><p class="ql-block"> 等割完了一块地的麦子,父亲回家套牛车,我和姐姐一个车上两个车下往车上装麦子。有时候不知道谁打的“要儿”不结实,刚挑起来一扑儿就散开了,掉在脸上被扎的气急败坏,嘟囔着重新收拾,</p><p class="ql-block"> 刚收割的麦子还有一点潮劲儿,要在打麦场铺开晾晒一到两日,等晒的麦穗干透了,还是用牛套上石滚子,一圈一圈的碾压出麦粒儿,然后把麦秆翻个个再一圈一圈的碾压,如此反复。等到麦粒基本全部脱离麦穗,挑出麦杆(麦秸),起风的时候父亲用木掀把堆好的麦子抛向空中,金色的麦粒儿欢快蹦跳着落地,而麦皮随风飘去,新鲜的小麦就收仓啦!我都能闻到到母亲刚刚蒸出的白面馒头的香味了,纯天然没有任何添加的香气 ……</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候,农民还需要缴纳公粮,看着辛辛苦苦打的小麦被过筛子又过萝的,一下子交出去差不多一半儿去,小小的我还挺心疼得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勤劳朴实的农民,平凡简单的生活,从前慢得旧时光,在今天已经成为了再也回不去的“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杏园回来的时候,暮色更浓。天上的白云暗了,落日旁一片似凤尾的云却被烧成橘红色,像一只浴火凤凰般奇幻壮丽。</p><p class="ql-block"> 四野悄然,天地苍茫。手机播放着一首老歌,不觉神思恍惚。父辈们的牛耕时代和我们的铁牛耕种都成了时代大潮里的沙砾,取而代之的是新型农业的产生,社会进步势不可挡。</p><p class="ql-block"> 前两天看到一则视频,说未来十年国家将规划农村土地,农村城镇化是必然趋势,若干年后将不再有农民了,我们这一代人也将落幕。那在麦芒上打滚的日子,有蛙声蝉鸣的夏夜,秋天躺在高高的谷垛上看流云的日子, ,像晒干的麦秸垛一样通通被收进了时光的仓廪。 </p><p class="ql-block">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炉火旁打盹,睡意昏沉…… 跟着歌声哼唱不禁有些哽咽, 忽然发现有些事物也需要告别,就像季节流转,芒种过后便是夏至。只是,当以后的孩子们只能在图画上看风吹麦浪,却再也无法切身感受这醇厚的麦香;当“二十四节气”成为手机里的提醒符号;那些沉淀在光阴里的勤劳、坚韧与乡愁,又该何处安放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暮色四合时,我举起一根麦芒,它在晚霞中闪着细弱的光,像是记忆里母亲鬓角的白发。或许,有些情怀注定要成为标本,但至少,我们曾在麦浪里奔跑过,曾把故乡的月光酿成过心中的酒。而那些关于土地的故事,终会以另一种方式——生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风笑写于2025/6/5。</p> <p class="ql-block">鏖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