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之腰穿那些事儿

武安一院血液内科

医生:马先生您准备一下,待会我们来给您做个腰穿。 病人:医生,我昨天不是刚做过吗?今天为什么又要做啊? 医生:您昨天做的是骨髓穿刺! 病人:这两个不都是穿刺吗?有什么不一样吗,我为什么要做腰穿? 医生:我来给您详细讲一下! 腰椎穿刺术是一种通过腰椎间隙刺入椎管内的诊疗技术,可用于监测脑脊液压力、性质和鞘内注射药物的技术。 鞘内注射简称鞘注,是通过腰穿针注射化疗药物到脑脊液中,这些药物随着脑脊液分布到中枢神经系统,绕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可能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起到预防浸润和杀伤的作用。 腰穿在白血病患者中的作用 : 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 白血病细胞可能通过血液循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由于脑脊液(包裹中枢神经系统的液体)中的白血病细胞可能无明显症状,腰穿成为确诊的唯一可靠方法: ①脑脊液检测:通过分析脑脊液中的细胞数量、形态及是否存在白血病细胞,明确是否发生CNSL。 ②评估病情进展:CNSL是白血病复发的重要诱因,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发生率高达30-40%。 鞘内化疗:突破“血脑屏障” 的治疗手段 血脑屏障是人体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天然结构,但同时也阻碍了大多数静脉化疗药物进入脑脊液,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成为白血病细胞的“庇护所”。腰穿通过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直接将药物输送到脑脊液中,实现精准治疗: ①治疗CNS:若确诊CNSL,需定期鞘内注射药物(如甲氨蝶呤、阿糖胞苷)以清除白血病细胞。 ②预防复发:即使未发现CNSL,仍需通过鞘内化疗预防白血病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隐匿性增殖。 监测疗效与调整方案 定期腰穿可动态评估治疗效果: ①脑脊液指标分析:通过监测白血病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判断化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②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白血病患者若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腰穿可鉴别是否由脑膜炎、脑炎等疾病引起。 腰穿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 1. 操作风险较低,但需严格评估患者。腰穿属于有创操作,但总体安全性较高。常见风险包括: ⚪术后头痛:因脑脊液压力变化引起,可通过平卧休息缓解。 ⚪局部感染或出血:严格无菌操作可显著降低风险。 ⚪禁忌症:颅内高压患者禁止腰穿,以防诱发脑疝。 2. 操作前后的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 (1) 环境准备:床旁操作,空气清洁,室内安静,室温不低于20°C,注意遮挡患者,保护隐私。 (2)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腰椎穿刺和鞘内注射化疗药的目的、意义及操作过程,取得患者配合。协助患者清洁穿刺局部皮肤,询问有无麻醉药过敏史,嘱患者术前排空尿便。患者签腰椎穿刺术知情同意书。 ⚪术后护理:须去枕平卧4-6小时,避免剧烈活动,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头痛或下肢麻木。 观察病情:由于腰穿过程中,有可能损伤血管、神经。如果患者出现术后出血、下肢麻木等症状,需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