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越南,一周游记

戴宗缭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6~22日,我们跟领队小曹的自组团到越南玩了一个星期。我记得2000年时,公司组织代理商团队经陆路到过越南北部的河内、海防和下龙湾,而此次的大部分行程在南方,恰好互补。当年印象最深的是我们乘坐一辆崭新的日本豪华大巴,在越南狭小泥泞的公路上摇啊摇。</p><p class="ql-block">25年后,16日下午3点,我们乘越南航空班机从浦东起飞,3个多小时后到达胡志明市(Ho Chi Minh City)新山一机场(Tan Son Nhat)。看到入境柜台前尽管人山人海,柜台后的人依然悠哉悠哉。我们手持另纸签,等团队步出机场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p> <p class="ql-block">地陪导游“阿山”,是个越籍华人,潮汕人的后代,在机场接到我们之后,直接让旅行车开到市内一家网红米粉铺。我们到越南的第一餐,便是这碗牛肉米粉。清爽的味道还是蛮对我们胃口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站:胡志明市(西贡Salgon)</p><p class="ql-block">越南南部没有一年四季,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span style="font-size:18px;">常年温度都偏高。眼</span>下正是雨季开始,气温高、湿度大,吃了一碗米粉,T恤衫就有点黏哒哒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粉之后,团队来到市中心的RAMANA酒店入住。</span></p> <p class="ql-block">酒店地处老城区,周边都是灯红酒绿的小街,沿街拥挤着不少窄门面、宽进深的长条形屋子,曾被当地人戏称棺材楼,也算“越式民居”的特色吧。另一个特色是,成群的摩托车在马路上飞驶,川流不息 …… 这种市面虽然“闹猛”,亦感嘈杂。</p> <p class="ql-block">我们所在的胡志明市,位于中南半岛南端的湄公河三角洲,起初只是个叫“普利安哥”小渔村,几百年来一直是高棉人在此居住。十七世纪中,越南内战,高棉国王好心收留南下的越南难民进入渔村,并建房让他们居住,谁知,难民越来越多,日益衰弱的高棉国抵挡不住,最终被鸠占鹊巢,柬埔寨从此失去了湄公河出海口,此地亦开始称作西贡(Salgon)。</p><p class="ql-block">1859年法国入侵,将西贡作为殖民印度之那的大本营,欲将其打造成“东方的巴黎”。二战后,1945年胡志明宣告越南独立,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定都河内(北越)。1949年法国扶植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帝成立越南国,定都西贡。1953年奠边府战役法国打了败仗,1954年日内瓦和会后法国退出了越南。1955年美国人来了,扶植吴廷艳推翻保大帝,建立越南共和国(南越),定都西贡。1961年美国与越南的战争爆发,1973年美国退出越南后,1975年北越占领西贡,南越政权灭亡,越南南北统一。第二年,西贡改名为“胡志明市”。</p><p class="ql-block">如今的胡志明市有人口1700万,是越南最大的城市,GDP 之首。城内还有五六十万华人,我们的地陪导游便是其中之一,他们大多数经商,据说约占GDP总量的三成多。</p><p class="ql-block">下图是次日(5月17日)早晨的酒店外,那辆红白大巴已经在等我们出行 … </p><p class="ql-block">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们在西贡有大半天的游程。</span></p> <p class="ql-block">清晨,旅游车经过的西贡市内小街道。</p> <p class="ql-block">旅游车经过的西贡市内主干道。</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市中心的粉红教堂( Tan Dinh Catholic Church)。这座罗马天主教堂由法国人建于1876年,后来,不知咋地将外墙漆成浪漫的粉色,就逐渐成了西贡的旅游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导游阿山帮我们拍的打卡照。</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西贡市内行政机关的通行模式。与我们今年三月份在老挝旅游时的所见相同。导游说,近来市面上违章查处的效率正在提高,不正之风大有减少。</p> <p class="ql-block">打卡西贡中央邮局(Saigon Central Post Office)。该建筑建于1891年,被法国人号称“远东最宏伟的邮局”,“输出文明,走向世界”。</p> <p class="ql-block">邮局内部是座宏大的哥德式拱顶,<span style="font-size:18px;">显示出文艺复兴时期对称美学与法式建筑风情(很像巴黎火车站)。如今的大厅中央悬挂着胡志明的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官方柜台出售的“越南老硬币(Vietnam Old Coins)” 里发现曾经在越南市面上流通的清朝铜板、民国银元和二战前的法郎。不禁感慨,隔这么远了,曾几何时大家都花着同样的钱!</span></p> <p class="ql-block">中央邮局正对面就西贡圣母大教堂(Noch Minh Cathedral ),当地人俗称“红教堂”。因为,它全部用来自法国的红砖砌成,历时三年建造,于1880竣工,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典型的哥德式建筑。目</span>前它是西贡最大的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正门口小花园里有一尊圣母玛利亚的塑像。我们看到教堂正在维修,据导游说,修缮工程由日本一家公司负责,已经干了好久啦,啥时候完工,天晓得。</p> <p class="ql-block">中央邮局旁边是西贡书街(Book Street),绿茵下众多的书店里确实有很多书,可是一碰到怪离怪气的文字,啥也看不懂了。我在想,这个地方80年前的历史都是用中文记载的,今后大概只有中国人来看懂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圣母花园旁看到的一位越南女子,加之今早入镜的几个街拍美女,颠覆了我之前对她们形象的认知,她们不再是矮小的身材,黝黑的脸庞,肉鼻子、高颧骨 … 个中原因不知是地方水土还是生活水准?或许两者皆有之?</p> <p class="ql-block">西贡街拍:路边摆摊的女子。</p> <p class="ql-block">西贡街拍:中央邮局里的穿着奥黛的柜员。</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西贡统一宫(Reunification Palace )参观。此地最早的建筑是法国人建于1869年的法式“诺罗敦宫”,作为法国驻印度支那的总督府。没错,这个名字是柬埔寨国王诺罗敦家族的名字,以彰显法国人对柬埔寨国王的尊崇。1954年法国人撤离前将总督府移交给南越当局,改名独立宫。1962年有人驾机将其炸塌,南越政府在原址新建了现在的政府大楼。1975年越南统一后,此地改名统一宫,作为展览馆和旅游景点,对外售票开放。</p> <p class="ql-block">统一宫庭院内摆着两辆坦克,它们是1975年4月30日北越军队最先攻入独立宫的坦克,一辆是中国制造,一辆苏联制造。</p> <p class="ql-block">这是独立宫屋顶上的直升机平台。<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中的两个圆圈表示60年代被飞机轰炸时的着弹点。</span></p> <p class="ql-block">而后,我们步行在西贡市中心游览。这是造型优美典雅的西贡歌剧院(Salgon Opera House ),1900年由法国设计建造。歌剧院内部的装饰据说也很考究,即便是附近的街道也很上档次,街心花园两侧云集了不少世界奢侈品大牌。</p> <p class="ql-block">歌剧院旁边是西贡最早的豪华酒店—西贡欧陆大酒店(Hotel Continental Saigon)。</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就是西贡胡志明广场和市政厅(Ho Chi Minh City Hall ),1908年由法国人建成,作为殖民时期西贡的行政机关,现在是胡志明市政府所在。门前的广场上有胡志明挥手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胡志明塑像正对着的是西贡的莲花喷水池。莲花是越南的国花,这个喷水池地处一个十字路口,四周围绕着西贡最主要的法式建筑群、统一宫等城市核心观光带。</p> <p class="ql-block">这是市政厅旁边的露天咖啡馆,看上去很有欧式腔调。最近几年,越南咖啡的名声也好像越来越响。</p> <p class="ql-block">导游还带着我们散步来到了西贡咖啡公寓(Cafe Apatment )。一幢九层的历史老建筑,越战时期它曾经是美国的军事设施,战争结束后逐步聚集起了50多家咖啡店,各有创意,号称“咖啡天堂”。大楼的地面层是家颇具规模的书店,想上楼喝咖啡?<span style="font-size:18px;">乘电梯必须交3000越南盾,否则就自个儿爬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到的时候是正</span>午,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这地儿的活力在晚上。西贡还有“范五老街”,那是与一条与“帕提亚”齐名的红灯区。这次,没安排。</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我们就乘车离开西贡,一路向东北沿着去年底刚通车的河内到胡志明市“高速公路(他们叫Open Tour )”,前往中南部的美奈。约210公里的路程,足足开了四个多小时(时速不到60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站:美奈(Mui Ne)</p><p class="ql-block">美奈是地处平顺省美奈半岛的渔村小镇,周围有50公里绵长的海滩,水清沙幼,椰风轻浪。这是傍晚时分的美奈小渔村海滨。海滩上有商贩出售龙虾、皮皮虾、蛤蜊等海鲜,这里的龙虾,又好又便宜。美奈的市面就是一条滨海公路两旁的超市、民宿、饭店、旅社和咖啡馆撑起,还有山坡上的几个度假村。</p> <p class="ql-block">这是海边的“猪萝”船,游客可以乘船出去转转。附近海里的鱼都不大,渔民打上来做鱼露,成了这里的特产。</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美奈海滩。</p> <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美奈的 Centara 度假村。这天正好是周六,当地很多年青人带着同伴入住(Lobby A),以至于第二天早晨餐厅里人满为患。</p> <p class="ql-block">度假村规模很大,每俩人住一栋小别墅,特别安静。不过,想要在度假村里活动,必须Call 酒店的短驳电瓶车来接送,也蛮费劲的。</p> <p class="ql-block">美奈的第二天(5月18日),我们游览白沙丘(White Sand Dunes)。那是海边的一片白色沙丘,约摸2~3公里方圆,算不上沙漠,但在狭长的越南国土里也算是个特殊地形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四人一辆越野车进入“沙漠”。这是领队小曹拍摄的一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来到沙丘顶上,合个影,然后越野车带着我们几乎是九十度直冲下坡。</p> <p class="ql-block">沙坡下是一半沙子一半海水。</p> <p class="ql-block">白沙丘之后,我们又乘车去玩了红沙丘,面积就更小了。正值中午,炎炎赤日之下,能做的就只有赶紧拍照了。</p> <p class="ql-block">然后,整个下午团队都是在度假村里自由活动。这是我们房间露台外的花园,天气凉爽的话,户外坐坐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度假村里的亲子泳池。</p> <p class="ql-block">冒边泳池。</p> <p class="ql-block">高尔夫练习场和灯塔。</p> <p class="ql-block">度假村咖啡馆庭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尽管风景如画,却挡不住越南停电的困扰。这不,当晚度假村里突然停电了,我们一行晚饭后只能结伴摸黑寻觅回房的路。</p><p class="ql-block">这让我回想起20年前,公司上层推介给我一个越南发电厂项目让我跟踪,同时,我也在跟踪一个印度的发电项目。没过多久,得知越南业主经过反复横跳后,将工程总包给了日本WH公司,结果,过了两年多,印度项目都已点火启动了,越南项目还在前期准备中。所以呀,牵丝攀藤,极易错失良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月19日早上,我们离开美奈度假村,乘车继续沿着“Open Tour ”往北行驶220 公里。路况比前天稍好一点,大约3个半小时后到达芽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站:芽庄(Nha Trang )</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芽庄市内午餐后,就来到了钟屿石岬角,即当地人称“五指岩”,说是芽庄标志性的自然景观。它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块巨大的花岗岩形成伸向南海的岬角,法国经典影片“情人”曾在此拍摄。影视文化赋予了它浪漫的人文属性,使之成为芽庄“必到”之处。</span></p> <p class="ql-block">众多礁石中,一块有形似五指的手印,“五指岩”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来到了芽庄北部一处高地上的婆那加占婆塔(Po Nagan Chamo Towers )。高地矗立在芽庄的丐河边,是个印度教的寺庙,至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了。寺内供奉的天依女神,就像中国的妈祖,庇护当地的渔民。</p> <p class="ql-block">寺庙由四塔二庙布局,类似的神庙在柬埔寨司空见惯,而此地却只剩一处。见图中左下方有一块中文石碑,是一百五十多年前越南阮朝官家所立。</p> <p class="ql-block">寺庙里有当地民族舞蹈表演。导游说,越南有54个民族,最少的民族不到200人,最大的是京族占 86%。</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占婆塔平台上俯瞰芽庄丐河两岸的城区和港口。</p><p class="ql-block">芽庄是越南中南部庆和省的省会,现有55万人口,是该省最大的城市。金兰湾在它的南边,属于庆和省的金兰市。芽庄地处芽庄湾,<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年有300天以上可出海的日子,</span>6公里长连绵的白色海滩,清澈的海水,以及多年打造的旅游环境,号称“东方马尔代夫”。已经成为中国游客首选的越南旅游地。</p> <p class="ql-block">游览占婆塔之后,团队去了芽庄 I-Resort 度假村洗热矿泥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晚,我们住在市中心热闹地段的 Artnest 酒店,离芽庄湾海滩仅一步之遥。周围街道上遍布酒吧、餐厅和按摩店,一到晚上全是摩肩接踵的游人。有俄罗斯人开的商超,有一身短打欧美人… 看到最多的还是中国游客。</p> <p class="ql-block">芽庄第二天(5月20)清晨,在芽庄海滨大道上漫步。这是芽庄城市文化中心(前面的法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海滨大道上芽庄的地标——沉香塔。</p> <p class="ql-block">芽庄湾海滩边的椰林步道。</p> <p class="ql-block">芽庄海滩,早早的就有人下海了。</p> <p class="ql-block">早晨,见芽庄马路边不少铺子前摆着一溜小桌子,很多当地人悠闲地排排座,似乎都在等着什么 … 没搞懂。</p> <p class="ql-block">早听说有“越南法式面包”,这次亲眼看到芽庄路边的“法式面包”摊。类似的食材我们宾馆早餐也都有提供,由住客自助。摊主的做法是取一只如左上角一样的“罗宋面包”,中间一刀破开,夹入黄瓜、火腿片、起司等,再加点香菜,就成了。在我看来,这就是妥妥的中法合璧嘛,普世程度犹如沪上的大饼油条。</p> <p class="ql-block">团队今朝上午先游览“隆山寺”(Chua Long Son),它建于19世纪末。看这牌楼上的字,就知道这座寺庙是经宗主国皇家特准的。越南的佛教源于中国,所以,与佛教有关的一切皆以汉字为准,看到寺内的香炉、门联、龙纹柱等,无不透露出强烈的中国文化。这儿本就属于大中国文化圈内。</p> <p class="ql-block">寺内的中文佛教塔碑。还有很多憎侣在此修行。</p> <p class="ql-block">寺内后山顶上的白色大佛。大佛俯瞰着美丽的芽庄,据说芽庄市内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大佛。</p> <p class="ql-block">外观芽庄大教堂(Nha Trang Cathedral )。这座哥特式的教堂建成于1933年,全用石头砌起,平台上有很多宗教雕塑和圣经故事的石刻。</p> <p class="ql-block">教堂外观之后,我们到了芽庄游船码头乘上木船,游览芽庄湾。</p> <p class="ql-block">  木船在芽庄湾清澈的海水上行驶一个多小时,远远地看了看有跨海缆车连接的珍珠岛,以及禁止游人登陆的燕窝岛。导游着重介绍珍珠岛<span style="font-size:18px;">(Vinpearl)</span>的游乐设施和氛围,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样的“特区”。</p> <p class="ql-block">在游船上。</p><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游船抵达珊瑚岛,大家上岸。</p> <p class="ql-block">珊瑚岛(Sanhu Island)又称黑岛或木岛,无沙滩但礁石密布,周边海水透明度极高,可以看到水下珊瑚,属于典型的珊瑚礁岛。</p><p class="ql-block">尽管我们不潜水,团队还是上岛去吃了一顿午饭。</p> <p class="ql-block">海上游览之后,回到芽庄。接着参观芽庄海洋博物馆(National Oceanographic Museum )。这个博物馆成立于1923年,由法国人创建,现在是越南国家级的博物馆。呵呵,与国内同类型的博物馆相比,各方面都差多喽。</p> <p class="ql-block">今天下午,早早收队回酒店后,大家自由活动。华灯初上时,我们一行又去吃去了越南米粉,感觉比西贡的更清淡。</p><p class="ql-block">晚饭后,我们在芽庄逛街。这是步行街集市门口。</p> <p class="ql-block">马路上见很多这样的3️⃣轮车,灯光闪耀,招手即来。</p> <p class="ql-block">芽庄小街边的咖啡馆,现在是晚上7点多,看样子热闹的时间还没到。</p> <p class="ql-block">5月21日上午,团队提前3小时乘车来到芽庄金兰湾机场,乘坐越南航空的飞机前往越南首都河内。飞行时间约2小时,团队走出河内内排机场(Noi Bai)时已经下午4点。地陪导游阿强带着一辆小公交车来接我们,人和行李挤作一块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站:河内(Hanoi)</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乘车经过红河大桥进入河内市区时拍摄的场景。窗外正在建造的高楼下,还是一大片杂乱无章的私房。河内地处红河三角洲,与西贡的湄公河三角洲南北呼应,都是产业集中区。河内现有人口大约860万,是越南第二大城市。</p> <p class="ql-block">进入河内市区时,下起了大雨。正是下班时间,车窗外同样是连绵不绝的摩托车洪流。</p> <p class="ql-block">河内市里弯弯绕的马路边随处可见“越式民居”,一开间门面的楼紧挨着半开间的楼,可毕竟是卖品牌货的,装饰很有腔调。</p> <p class="ql-block">我们直接来到河内市中心的游客服务点。今年4月30日,越南在西贡隆重庆祝南北统一50周年,我国也派了仪仗队前去捧场。如今,街头的庆祝标志还在。</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河内的时间非常有限,为了让我们尽量多看看,团队集体乘坐河内特色的法式三轮车(乘客在前,车夫在后)去河内的老城里转转。随着我们十几部三轮车队启动,雨势也渐渐停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俩在三轮车上的自拍。我们手机这次是用西贡买的SIM卡,我发现在越南能同时流畅使用高德地图和Goolge地图。所以,就用手机地图给自己指示行程。</p> <p class="ql-block">河内是座千年古城,它的兴衰也代表了越南的历史。这儿曾是中国的地盘,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将此地封为“交趾郡”,一直到唐朝后的五代十国。而后,这里渐渐地脱离中央,公元1010年越南的李太祖第一次建国,将此地称作“升龙”,定位国都,把唐朝的城寨修一修,当做“升龙皇城”。此后,这个地方又被中原皇帝称作“安南”、“大越”,与中央的关系也是有分有合。十九世纪末, 清朝军队南下阻挡法军北上,双方胜负不定。1885年中法签订条约,清朝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越南从此沦为法国殖民地90年。1902年后,河内取代西贡成为印度支那法国总督所在地。</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途径河内老城的法式街。</p> <p class="ql-block">三轮车途径河内市中心“还剑湖”(Hoan Kiem ),湖畔的绿茵道是河内的第一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看见还剑湖中心小岛上有名的“龟塔”。</p> <p class="ql-block">三轮车行至河内老城著名的三十六行街(36 Pho Phuong )。最早的时候,这儿的一条街经营一个行业,如花街、木街、鱼街等,外界称之为“三十六行街”。这些街都小小的,如今看上去很原始、很古旧,但充满了人间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三轮车路过河内老城里的“河内大教堂”(St. Joseph Church ),又称圣约瑟夫教堂。它建于1886年,据说是参照巴黎圣母院的样子建造的,是河内法式建筑的代表。外墙灰黑色说是由历史熏黑的,未有修复。我记得的是,上世纪1972年,美国 B-52 轰炸机对河内实施过狂轰滥炸。</p> <p class="ql-block">狭窄的老街上虽人车混杂,但三轮车有序行驶,倍受照应,一路看着觉得很接地气!</p> <p class="ql-block">小街上不时出现大小不等的中式寺庙。查看手机中的高德地图,在河内的西湖(此西湖非杭州西湖)的小岛上还有一座1500年历史的“镇国寺”(Chua Tran Quoe ),规模宏大。越南的佛教属于汉传佛教,与中原佛教有直接的法脉传承。</p> <p class="ql-block">老街坊里还有气派的中式祠堂。我相信有这样门面在的家族,到哪儿都不会丢脸的。</p><p class="ql-block">这儿还有河内文庙、升龙皇城等名胜古迹,都想去看看,但时间不允许了。感觉在河内的时间安排得太少了。</p> <p class="ql-block">殖民时期,法国人也喜欢带印度阿三在身边使唤,很多阿三的后代因此定居越南。至今三十六行街里还有很多印度人的商铺(右边),为特色之一。</p> <p class="ql-block">团队中的驴友搭档。</p> <p class="ql-block">三轮车游老城之后,我们来到了河内的巴亭广场(Ba Dinh Square)。它是越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当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下图是广场一边的越南国会大厦。</p><p class="ql-block">1945年,胡志明在此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后,改国号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如今,越南S型瘦长的国土面积为33万平方公里,比我国的云南省还小一些,但南北跨度将近2000公里,人口1个多亿,是中南半岛最大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团队在巴亭广场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广场的另一边是越南主席府,现在主要用于重大外事活动。主席府里有处小别墅是胡志明1954~1958年居住过的房子。因为时间太晚了,我们没进去,只是远远地看看。</p> <p class="ql-block">巴亭广场上的胡志明纪念堂(Ho Chi Minh Mausoleum )。胡志明原名阮必成,后改名阮爱国,青年时前往法国,还到过非洲、美洲,加入组织后来到中国广州。居导游说,遭遇危难时一个叫“胡志明”的中国人救了他,从此改名胡志明。1969年逝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亭广场上的国家烈士纪念碑(National Monument)。</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巴亭广场西南角的独柱寺(One Pillar Pagoda)参观时,天色渐晚。这座寺庙始建于1049年,上世纪重修过。整个寺庙建在一根柱子上面,传说是越南李氏国王梦见观音后得子,逐建此庙普渡众生。</p> <p class="ql-block">离开独柱寺时,附近的巴亭广场已是华灯初上。</p> <p class="ql-block">晚餐来到河内西湖边的莲花自助餐厅(Sen Tay Ho )。内部很大,各式餐食目不暇接,除此之外看这幅中式门面和庭院里的小桥流水,不由地让人猜想:是国人开的?</p> <p class="ql-block">晚饭后,团队打卡河内网红火车街。</p><p class="ql-block">法国殖民期对越南铁路网的建设成果是最显而易见的。除了从河内到西贡贯穿南北的铁路1600多公里之外,还有河内到老街、凉山、海防铁路,更有河内经河口到中国昆明的铁路。我们的父辈不少人都曾经乘船到海防,再坐火车从海防到昆明,进入云南。越南铁路都是米轨(1000mm),运力和速度比不上标轨(1435 mm),导游说,我们脚下的铁路从西贡到河内,全程火车要坐72小时。</p><p class="ql-block">当年的河内,铁路穿城而过,如今街道商铺紧贴着铁路的火车街(Tran Phu)又成了河内独特的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尽管已经晚上九点多了,火车街上依然热闹非凡。大家在一起坐在铁路轨道边喝咖啡,人生第一次。</p> <p class="ql-block">坐着喝咖啡时,可巧经过一列火车,车厢贴着咖啡杯沿,缓缓驶过。蛮有趣的。</p> <p class="ql-block">当晚,我们入住河内孟清大酒店(Muong Thanh Hanoi Hotel )。</p><p class="ql-block">一周的越南行程即将结束,明天上午我们就要回国了。</p> <p class="ql-block">河内第二天(5月22日),这是在酒店客房窗口拍摄的河内部分街景,很快就要对它说再见了。</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随即前往河内机场,团队依然是乘坐越南航空班机,于下午2点回到上海浦东机场。</p><p class="ql-block">越南一周行尽管意犹未尽,然只能就此打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