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4月13日,我们去领事巷、山城巷、十八梯、较场口、解放碑、魁星楼、戴家巷、洪崖洞、千厮门大桥游玩</i></b></p> 通远门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通远门建于明洪武初年,位于重庆老城的正西方,瓮门东北向,正门横书“克壮千秋”四字;其瓮城门上书“通远门”三字,因通远门是古代重庆通往四川其它地区等地的起点,故名之曰“通远”。</i></b></p> <p class="ql-block"><b><i>通远门的历史故事: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部数十万,超过守军十倍以上,仍无力正面强攻。张献忠绕道江津从菜园坝登陆,夺取浮图关,卡死了明军路上唯一退路。当时这一段到通远门全是棺山,没有大坡大沟,适合步兵作战,从水陆两路合围重庆,最后的主战场就在通远门。经6天激战,起义军炸塌通远门转角城墙,一举攻入重庆。张献忠令手下兵士大肆杀戮以解心中之恨。《荒书》记载,“城中男女皆断右手”。</i></b></p><p class="ql-block"><b><i>张献忠攻入重庆后,杀人如麻,十室九空,通远门外大白天也有老虎上街拖人,称为“万户萧疏鬼唱歌”毫不过分。</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古城墙边的现代高楼</i></b></p> 领事巷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踏入领事巷,就像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百年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它位于渝中区通远门内侧,东接金汤街,南临山城巷,窄窄的石板路承载着往昔的风云变幻。</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 站在领事巷门坊前,思绪瞬间被拉回19世纪末。彼时,重庆开埠,西方列强纷至沓来。1896年法国领事馆率先入驻,同年12月美国领事馆接踵而至,1900年英国领事馆、1904年德国领事馆也在此扎根 ,领事巷由此得名。漫步其间,看着那些古老的建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当年各国使节穿梭往来的场景,西式洋楼与中式民居错落分布,中西方文化在这里激烈碰撞又相互交融,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 英国领事馆旧址,虽历经风雨,仍能看出当年的气派,它见证了重庆最早的国际交流与开放。想象着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里收发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消息,影响着山城乃至全国的局势。不远处的法国领事馆旧址,建筑风格别具一格,每一块砖石似乎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诉说着重庆作为战时首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岁月。领事巷不仅是列强势力扩张的见证,也是重庆人民顽强抗争的历史见证。在抗战时期,这里遭受了日军的残酷轰炸,但即便如此,先辈们依然坚守,从未放弃,他们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重庆人。</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雕塑:吊脚楼</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领事巷,它就像一本生动的史书,从屈辱到抗争,从开埠通商到国际交流,再到如今的岁月静好,见证了重庆城的百年巨变。</i></b></p> 山城巷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山城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它起于南纪门,止于领事巷,全程依山而筑、沿崖而上,几乎全由梯步构成。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山城巷“爬坡上坎,弯弯拐拐”的空间特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重庆这座山城的地理魅力。行走其间,高低起伏的地势让人的步伐不自觉地慢下来,也给了人充足的时间去细细观察周边的一切。沿途,茂密的老黄桷树枝繁叶茂,像是一把把撑开的巨伞,洒下一片片清凉的绿荫,斑驳的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地上勾勒出奇妙的光影图案;陈旧的石墙爬满青苔,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手指轻轻抚过,仿佛能触摸到过去的温度 。</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一路上,风格各异的历史建筑令人目不暇接。法国仁爱堂旧址建于1900 - 1902年间,作为重庆最早的西式医院,同时也是中西合璧的礼拜堂,它的主体建筑为西式风格,屋顶却采用传统中式悬山局部带老虎窗的形式,这种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设计,成为研究西南近现代建筑历史的珍贵标本。站在教堂前,拱形窗户里精致的菱形木格窗花、弧形窗台上的花瓶式栏杆以及窗户之间的罗马柱装饰,无一不让人感叹其建筑艺术的精妙。</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口误,大桥是建好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厚庐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7师师长兰文斌的官邸,八字门、石朝门头、U型合院、悬山坡屋顶,砖木结构,是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 。2016年9月它被确定为历史建筑,并于2019年启动保护修缮工作,遵循“可识别性、可逆性、修旧如旧”原则,如今已恢复民国官邸建筑U字型合院格局,漫步其中,似乎还能感受到当年的奢华与气派</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除了这些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山城巷里的市井烟火气同样令人着迷。街边的小店一家挨着一家,售卖着各种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四代传承、上过两次央视的啥子巷巷大汤圆,白白胖胖的汤圆在碗里沉浮,咬上一口,软糯香甜的馅料瞬间在口中散开,让人回味无穷;还有用手工和的面饼贴在油桶改造的炉子上烤制而成的老烧饼,刚出炉时香气四溢,外皮酥脆,内里松软,咬上一口,浓浓的麦香混合着烟火气息,瞬间将人拉回儿时的记忆。 文创店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小物件,有描绘山城风光的明信片、印有重庆方言的T恤、小巧精致的巴渝建筑模型,每一件都饱含着创作者对这座城市的热爱,让人忍不住驻足挑选,想要将这份独特的山城记忆带回家。</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山城巷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历史底蕴和建筑风貌,更在于它是重庆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里,爬坡上坎不再是一种辛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这条古老的巷子里出生、成长、老去,一代又一代,传承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与记忆。如今,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中,山城巷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将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既保留了那份原汁原味的老重庆韵味,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i></b></p> 十八梯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十八梯,那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路便如时光的绸带,将我引入了重庆的往昔。作为连接上下半城的要道,它像一位缄默的史官,镌刻着这座城市千年来的兴衰荣辱。从南宋时期的军事要地,到明清时的商贸集散地,再到如今的网红打卡地,十八梯始终是重庆历史变迁的生动注脚 。</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朱炳仁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他开创了熔铜艺术和"熔现实主义"流派,主导建造了雷峰塔、峨眉山金顶等百余座铜建筑,并推动铜文化国际传播与两岸文化交流。</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沿着陡峭的石梯缓行,两旁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层层叠叠地依山而建,木质的梁柱与小青瓦相互映衬,散发着古朴而醇厚的巴渝韵味。斑驳的墙壁上爬满了岁月的青苔,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古井广场,此古井因坐落在第十八级台阶上,故此地被叫做十八梯</i></b></p> <p class="ql-block"><b><i>1938年武汉沦陷后,日军对重庆实施无差别轰炸,市民被迫挖掘防空洞避难。十八梯隧道作为当时三大隧道之一,见证了“跑警报”“躲隧道”的艰难岁月,以及1941年“六五”惨案的悲剧。</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十八梯,它不仅仅是一条街道,更是重庆历史文化的精神坐标,是巴渝人民世代传承的精神家园。</i></b></p> 较场口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较场口,作为重庆母城文化的关键传承延续地,历史底蕴深厚得如同窖藏多年的老酒。早在明清时期,这里便是练兵与武生考取武举之地,承载着军事与文化的双重使命。往昔的较场,士兵们的操练声、呐喊声似还在耳边回响,见证着岁月的更迭与城市的发展。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较场口摇身一变,成为繁华的商业区,街道以交易杂货命名,木货街、磁器街、草药街……这些名字串联起一幅热闹的商业画卷,勾勒出曾经民间商业的繁盛景象。</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沿着街道前行,浓郁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令人陶醉。各种美食琳琅满目,香味扑鼻。</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较场口的人间烟火气,熏醉了游人,让每一个到访的人都深深着迷,也让我对这座山城有了更深的热爱与敬意。</i></b></p> 解放碑 <p class="ql-block"><b><i>解放碑全称“人民解放碑”,它是全国唯一纪念抗战胜利的纪念碑,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站在碑下,仰望这座历经风雨的建筑,仿佛能看到当年抗战胜利的欢庆场景,感受到先辈们为了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精神,心中不禁涌起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和平的珍惜。</i></b></p> 魁星楼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魁星楼,在重庆的一个繁华地带,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地标,在古代,这里是读书人祈求、许愿的地方。大概率是祈祷自己能够高中状元吧😃😃</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在这体验一秒从一楼瞬间到二十二楼的眩晕感,有恐高症的慎重体验</i></b></p> 戴家巷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重庆戴家巷位于渝中区临江路北侧,耸立在数十米高的崖壁上,正对着嘉陵江,隐匿在解放碑商业中心区和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之中。</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应是逛完魁星楼,口误🤭</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沿着蜿蜒的石板路前行,老重庆的韵味扑面而来。斑驳的老墙爬满青苔,每一道裂痕都似在讲述着往昔的故事。街边的老房子错落有致,木窗棂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偶尔遇到几位老人坐在门口,悠闲地聊着天,地道的重庆方言在空气中回荡,那亲切的语调、爽朗的笑声,让人真切感受到这里浓厚的生活气息。</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来到崖壁步道,视野瞬间开阔。脚下是滔滔不绝的嘉陵江,江水波光粼粼,船只往来穿梭,远处的千厮门大桥横跨两岸,雄伟壮观。步道旁的黄葛树扎根于峭壁之上,枝繁叶茂,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也为这陡峭的崖壁增添了一抹生机与灵动。倚靠着栏杆,江风拂面,裹挟着江水的湿润与山城的烟火气,让人沉醉其中,不禁感叹大自然与城市的完美融合。</i></b></p> 洪崖洞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洪崖洞以巴渝传统的“吊脚楼”建筑形式为依托,依山就势,沿江而建,从江边一直延伸到山顶,共11层,高达79米,错落有致,融合了传统的民俗文化、码头文化和山地民居建筑文化。</i></b></p> 千厮门大桥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千厮门大桥外形像天梭,既有阳刚之气,又具和谐之美,与周围山水相得益彰,是重庆最美桥梁之一。</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都说洪崖洞最美的景是在夜晚亮灯时,而最佳拍摄点就是在千厮门大桥上</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这是重庆夜景</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筷子楼”国泰艺术中心</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