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 连</p><p class="ql-block"> 在烟台住了五天之后,与绉平夫妻结伴到大连。</p><p class="ql-block"> 那艘巨大的客轮,在我们眼中,无疑是“泰坦尼克号”。夜凉如水,空旷的甲板,白色的凉椅,喝着酸酸的果汁,看着海上星星点点的渔火,听着巨轮划开海面的声响,谁也不说话。也许,四个大人都在体会着杰克与露丝的心情,只有两个孩子兴奋地喊着叫着。</p><p class="ql-block"> 天亮时,抵达浪漫之都大连。这是一座只有一百年历史的城市,碧海蓝天,花树葱茏,俨然一座天然园林。</p> <p class="ql-block"> 在码头小饭店匆匆吃了早点,两家人在太阳还没升起的凌晨,来到大连街头。虽然是七月天气,却凉丝丝的,甚至有一些寒意。</p><p class="ql-block"> 天色渐渐青白,街上的建筑次第清晰起来。原来,大连还是一座洋味儿十足的城市,每一处建筑都带有浓郁的欧洲风情,考究而华丽。空气清冽,微微透着大海的鲜味。</p> <p class="ql-block"> 我们被震慑了,徜徉街头,品味大连的浪漫情调,感受大连的脉动。同行的光慧说:“这个大连的早晨是我们的”。是啊,放眼长街,只有我们六人,寥落寂静,似乎能听到大连的呼吸。何其有幸,可以这么奢侈的拥有大连的清晨!</p><p class="ql-block"> 光慧挽起绉平,轻移莲步,头偎在绉平肩上,指点流连,为大连美丽的早晨而沉醉,俨然忘记了身后只有四岁的儿子绉佳楠。我和鹏一人牵着佳楠一只手,14岁的仁儿背着行李,走在旁边。人们一定以为,他们是一对情侣,而我们是一家四口呢。</p> <p class="ql-block"> 带着两个孩子,在中山广场的古松下,饶有兴味地喂鸽子,鸽子站在孩子们手边,安静地享用早餐。突然有置身水城威尼斯的感觉,人与动物、城市,可以如此和谐的相处。此时的大连是闲适的,浪漫的,优雅的,也是水气氤氲的。所谓天人合一,大概即是如此吧!</p> <p class="ql-block"> 太阳慢慢升起,大连的色彩渐渐分明,我们只有惊艳的份儿,好似任何语言都会损害大连的美。</p><p class="ql-block"> 小佳楠在中山广场的花岗岩地上打滚,他一定觉得,这里比家里的地板还干净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青灰色或纯白色的、充满东欧风格的建筑,令人陶醉,那引人遐思的异国情调,那洁净如洗的碧树芳草,还有那热情正直的大连市民,将大连装扮的风情万种!</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大连是中国北方的一颗明珠,中山广场就是镶嵌在明珠上的红宝石。几年前,一位莫斯科大学的留学生来到中山广场后说:“置身中山广场,我仿佛回到了熟悉的莫斯科,典雅的欧式建筑,放射状的广场和街道,都让我想起了故乡的红场。”</p><p class="ql-block"> 从中山广场到三八广场,再到友好广场,一切井然有序,疏林绿地,舒适雅致,曲直和谐。</p><p class="ql-block"> 城在花树中,人伴芳草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连没有盛夏的酷热,海风轻拂,姑娘们衣袂飘飘,露出黝黑、健硕、修长的小腿。由于傍海而居,从小与大海为伴,大连姑娘都有着健美修长的身材和黝黑发亮的皮肤。她们衣着时尚自然,发式新潮尚短,走在街上,会让行人驻足,会使花草失色。</p> <p class="ql-block"> 大连的市民非常热爱自己的城市,一位外地游客,在街边的微型水龙头上喝足了水,然后扬长而去,任一管细水哗哗流淌。一位中年妇女关上水阀,快步追上那位游客,拍拍他的肩膀说:“大兄弟,喝了水别忘了关水管啊!”</p><p class="ql-block"> 难怪大连如此迷人,万千市民的爱心,正是滋养大连的不竭甘霖。一向挑剔的上海人,竟首选大连为最佳定居地。</p> <p class="ql-block"> 记得荷尔德林《在柔媚的湛蓝中》,有这样一句话:“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大连,正是一爿诗意的栖居地。</p><p class="ql-block"> 在大连,见不到裸露的黄土,寸土寸绿,那怕是犄角旮旯,也有小花小草,摇曳生姿;在大连,于微细处,可见人文关怀,街头随处可见的、筷子粗细的小水管,是专门为外地游客准备的;在大连,无论走到那里,心里总是暖暖的,因为大连市长是我山西的老乡,他也是我平生最仰慕的政界要员,他儒雅、睿智、平易,在大连的百姓口中,有极好的口碑。</p> <p class="ql-block"> 旅顺口的日、俄监狱,令人想起大连屈辱的过去。旅顺是大连的后花园,如“雄狮距滩,扼渤海咽喉,守津京门户”,原名“狮子口”。明朝初年,朱元璋部将从山东跨海登陆,收复辽东,取海上旅途一帆风顺之意,改名“旅顺口”,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1894年,甲午战争后,旅顺、大连相继被日、俄强行占领。</p> <p class="ql-block"> 1925年,爱国诗人闻一多,写了一首著名的《七子之歌》,有感于大连旅顺、香港、澳门、台湾、广州湾、威海卫、九龙七地,主权沦丧,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作歌以抒发眷怀祖国的哀忱,其中有关旅顺大连的是:</p><p class="ql-block"> 旅顺 大连</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旅顺、大连,</p><p class="ql-block"> 孪生的兄弟。</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p><p class="ql-block"> 两个强邻将我们来回地蹴踏,</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p><p class="ql-block">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p><p class="ql-block">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地想念你!</p><p class="ql-block">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p><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年后,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大连旅顺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大连,转瞬二十五年,如今的大连一定更加迷人,无论是谁,只要是华夏子孙,切莫忘记,这迷人外表下曾经的伤痛。</p><p class="ql-block"> 大连,若有机会,我还会去,可否再给我一个大连的早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