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沟鸦雀谁识得》</p><p class="ql-block"> 龙苍沟位于雅安市荥经县地界内,这里是外省人来四川拍鸟时最想到访的重要场所之一。说它重要,是说它鸟儿众多,品种多样,有些鸟这里有,别处难寻,差不多是独一份的存在。尤其是,在瓦屋山上生活的那些鸦雀,也喜欢来龙苍沟玩耍,有的鸦雀还在此安身立命,一辈子都不再想离开此地。其实来到龙苍沟才知道,原来这里也是瓦屋山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瓦屋山的后花园。只是这个后花园隔着老远,要绕道上百公里路才能抵达。虽说龙苍沟地名与沟谷有几毛钱关系,但属于高海拔沟谷,最高处甚至还超过了瓦屋山的最高峰,若是在此处走动快了些,不喘上几口都不可能。龙苍沟树木众多,除了山道之外,几乎无甚裸土,在这些树木中,竹木占比较大。这些竹木,尤以毛竹、方竹和慈竹最为高大,也最为茂盛。另有一种细竹,俗名箭竹,长的细长干瘦,似乎还有几分弱不禁风之状。尽管如此,鸦雀和一些小林鸟却很喜欢这种生境。</p><p class="ql-block"> 不过话又说回来,知道龙苍沟鸦雀常出没,也知道鸦雀很喜欢低矮植物来过渡或打掩护,然而要想在无遮无挡的状态下长时间观察它们,这种可能性有,但概率不高。说起来,这与鸦雀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也从来不愿被别的外来因素干扰有关。鸦雀虽然活的十分谨慎,雄鸟却有很强的领地意识,每每在发情期里,只要听见有同类雄鸟的鸣叫声从附近传来,它们就会噪动不安,在枝杈间上下跳动,并做好了随时出击,一举将入侵者赶出其领地的准备。掌握了鸦雀的这种特性,就可以事先录下它们的声音,再带到林间去反复播放,这样一来,那些好斗的雄性鸦雀,想在密林中一直过安逸日子就不太可能了。</p><p class="ql-block"> 只是,与众多爱鸟者相比较,在识鸟诱鸟这方面,还是出生于本乡本土的那些鸟导最专业。毕竟,他们从小在当地生活,熟悉当地的每一片山,每一条沟,尤为重要的是,他们对鸟儿不同季节喜欢在哪里待着,爱去哪里找吃的都大体门清。所以说,只要外出观鸟、拍鸟,最省心的办法是找个好鸟导,并将自己的想法提前告诉他们就可以了。我在龙苍沟找的鸟导姓胡,他在家乡办了一个民宿点,专门用来招待各地前来的观鸟者。在征求鸟类摄影爱好者基本想法并意见相对统一的基础上,第二天一早,他会带着大家去沟沟谷谷找鸟,一般情况下都不会空手而归的。</p><p class="ql-block"> 我在龙苍沟住了三天,也拍了三天的鸟。第一天前半程叫赶路,即从瓦屋山那边赶过来。为了多拍些花花草草和增长见识,我们没有走高速公路,而是选择了一条很少有人涉足的山间小道。这条搓衣板路难以错车,有几段路桥都快成了断头路,还不仅如此,最疑虑的是,这一路走下来,手机也没了信号,就连个问路之人也寻他不着。也许是我们的心都较大,途中还时常停下车来观山景、听鸟鸣。这样走走停停的,等我们赶到溪涧竹舍时,中午饭点都错过了。鸟导小胡带队未归,下午也有的是自由活动时间。我投宿的那间房屋,后窗之外是一片菜地,隔着两尺高一条土坎,上面依然种的是蔬菜。菜地左侧有两三棵树木,树后小溪依稀。我觉得这种生境恬静、舒适,说不定鸟儿也喜欢,所以就推开了一扇窗,往窗下挪来一把椅子,我坐在椅子上,一边喝茶,一边看手机,也一边等鸟。这样的蹲守,一直持续到天已擦黑时才结束。</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是随团行动,有七八个人参加,一共两辆车,鸟导两人。他们带着我们在附近到处转悠,让我们在哪里下车,我们就在哪里下车,然后悄然跟着他们去找鸟。这样寻寻觅觅之间,翻过了不少山头,走过了不少场所,也遇见到了个别生鸟和一些熟鸟,但最让人无语的是,龙苍沟鸦雀不少,却无人持有一张清晰照片。当然,这都不用猜,鸦雀从来就不是等待摆拍的那种鸟儿,它们尽管一直就在附近潜行,但那些枝叶茂盛的低矮处、阴湿处或光线弱暗处,一直让它们若隐若现。这种场面,并非只是遮挡物众多或视线不良造成的聚焦困难,估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需要说明一下,这就是寸劲儿。你想寻见它,拍到它,好巧不巧,它就不给你任何机会,或者连发现它们的机会都不给。</p><p class="ql-block"> 我是第三天才陆续与几种鸦雀遭遇的。这一天,其他鸟友都离开了龙苍沟,只剩下我这种仍不死心的人还不肯走。鸟导小胡理解我的心情,于是就单独带我去更广泛的范围寻找它们。所谓更广泛范围,就是先去汉源地界看看,然后再回到荥经继续寻找它们。汉源那边也紧靠瓦屋山,差不多也属于一块硬币正反两面的一个面。我们驶入汉源那片山脉时,急雨来袭,天格外冷,但有两三种鸦雀却不惧风雨,时常踏上枝头四处寻觅。中午返程时,龙苍沟却晴空无云,下午继续寻鸟时,也不知怎么回事,这边的鸟儿也比较配合,该出现的时候总会出来露上一面再走。如此一来,我就在这种有几分被特殊关照的氛围下,一次次与多种鸦雀有了一面之交。</p><p class="ql-block"> 若是论起来,并非我那天鸟运爆棚,而完全是遇到了一位处处替人着想又自愿吃苦的鸟导,这位鸟导就是胡太伦。胡太伦已人到中年,过去许多年以开车搞运输谋生,并不清楚家乡的那些林鸟有多么金贵。只是因为见到了一群外国人,点名来到龙苍沟观鸟,还有个别专业人员专门来此地寻找鸦雀之后,又相继在一位大学教授的指导下,才渐渐走上了爱鸟、护鸟并将家乡鸟儿介绍给更多人这个行当上来了。仅为此,他不断学习鸟类知识,钻研摄影技术,还借款建起了鸟友之家,以方便广大鸟友来家吃住和及时进行“业务”交流。当然,许多年过去了,胡太伦也逐步成长为中国鸟导队伍中,一位专业知识较为扎实的在籍人才。若是有机会重访龙苍沟时,我还想见到他,并请他带着我,再次踏遍龙苍沟的山山水水。</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日写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暗色鸦雀</p> <p class="ql-block">龙苍沟风光之一(含下图)</p> <p class="ql-block">鸟导胡太伦家民宿</p> <p class="ql-block">民宿内介绍当地鸟儿的图片(含下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