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藏韵西藏10天游(三)林芝雅尼濕地、尼洋河、苯日神山、色季拉山口、远眺南迦巴瓦峰、世界第一“巨柏”、秀巴古堡

上善若水

<p class="ql-block">5月24日 推開窗戶,清新空气扑面而來,眼前是林芝城區景象,回想昨天:从拉萨乘車上拉林公路,而后转入318国道,向着林芝进发。早就听闻318国道川藏南线的大名,它一路串联起无数美景,是无数旅行者心中的“此生必驾”之路 ,而拉林高速虽与它大致平行,却有着更优化的路线和更高的等级,通行效率大大提升,全程免费的政策也让人好感倍增。车行驶在拉林高速上,窗外的景色如幻灯片般不断切换。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近处的尼洋河波光粼粼,河水清澈见底,河畔是广袤的草原,星星点点的牦牛和绵羊在悠闲地吃草,好一幅宁静祥和的高原风光图。从拉林高速转入318国道后,道路两旁的风景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有古朴的藏式村落,白色的房屋错落有致,屋顶上飘扬着五彩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抵达林芝后我們直奔巴松措。湖水澄澈如镜,呈现出一种深邃而迷人的绿色,四周群山环抱,倒映在湖水中,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扎西岛上有一座古老扎西寺,始建于唐代,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圣地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寺庙建筑古朴典雅,墙壁上绘满了精美的壁画,讲述着佛教的故事和藏族的历史文化。走进寺庙,香烟袅袅,供奉着的莲花生大师像庄严肃穆,让人不禁心生敬畏。寺内还有许多珍贵的佛像和经文,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在岛上漫步,还能看到一些奇特的自然景观。比如那棵“古桃抱松”,桃锅庄舞是藏族的传统舞蹈,在昌都、那曲及接近四川、云南的地方较为盛行。昨天的旅程,无论是拉林高速和318国道上的壮美风光,还是巴松措的湖光山色与扎西寺的深厚底蕴,亦或是广场上热闹欢快的锅庄舞,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西藏的独特魅力,这一趟旅行,是视觉的盛宴,是心灵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是雅尼濕地国家公園,湿地公园位于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的交汇处,总面积约6973至9000公顷,海拔约2900米,是高原河流型湿地的典型代表,公园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价值而闻名,近年来已成为林芝生态旅游的重要名片。雅尼湿地曾是一片荒草滩,沙化严重,风沙频发,自2009年试点建设以来,林芝市累计投入超过1.54亿元进行生态修复,包括植树造林,如柳树、砂生槐、核桃等、湿地恢复,累计恢复5100亩。其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综合治理,湿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水质和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达到100%和99.4%。湿地内分布有野生植物534种(包括6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野生动物234种,如黑颈鹤、斑头雁等珍稀鸟类,其中黑颈鹤大种群110多只和灰雁的新记录被发现。湿地还监测到154种昆虫,生态价值极高。当地通过聘请湿地管护员旺扎、普布多吉等开展日常巡护,带动村民就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建木栈道、观鸟屋等促进了周边村庄的经济增长,村民通过经营家庭旅馆、销售特产等方式增收。雅尼湿地四季景色各异,秋季金黄绚烂,冬季雪山倒映,吸引大量游客。湿地与如西藏大学、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生态监测和研究,进一步挖掘其科学价值。林芝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考察时的嘱托,持续推进湿地保护,并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力求生态与经济的双赢。雅尼湿地公园的蜕变展现了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成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西藏考察期间,首站来到林芝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实地调研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并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在尼洋河大桥上俯瞰雅尼湿地,了解雅鲁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情况。坚持保护优先: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首次在“生命共同体”理念中增加“冰”字,体现青藏高原冰川保护的特殊性。守护生态安全:指出“雅鲁藏布江水系是难得的一块绿地、绿肺,生态还很脆弱”,要求“以保护为主,保护住这一块‘净土’”。统筹发展与保护:提出要“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p> <p class="ql-block">乘小艇游西藏的母親河尼洋河,在當地叫漂流。尼洋河又称“娘曲”,藏语意为“神女的眼泪”,也是雅鲁藏布江的五大支流之一,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尼洋河发源于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梁拉,這里海拔约5000米,由西向东流经工布江达县、巴宜区,最终在则们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全长307.5公里,流域面积约1.75万平方公里。年均流量538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20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208万千瓦。位于尼洋河中游,一块巨石矗立激流中,形似印章,是川藏公路上的著名观景点。尼洋河风光带是雅鲁藏布江上唯一的游艇码头起点,可体验高原漂流。</p> <p class="ql-block">這是為我們撐船的師傅</p> <p class="ql-block">這是另一條船的師傅</p> <p class="ql-block">二江交界藍水和綠水清晰明顯</p> <p class="ql-block">在西藏看很多這樣的玛尼堆,每一块石头上都有可能刻有经文或佛像等,人们认为这些具有神秘力量,通过堆放玛尼堆,祈求神灵庇佑,希望在生活中获得平安、健康、幸福,消除疾病、灾难和厄运等,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盼。玛尼堆也是藏传佛教信仰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信徒们相信,每一次对玛尼堆的添加和朝拜,都是对佛法的恭敬和修行,能够积累功德,有助于自己在修行道路上不断前进,最终实现解脱和觉悟。玛尼堆的传统由来已久,承载着藏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一代又一代的人参与到玛尼堆的建造和维护中,将这种文化传统传承下来,使其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递着民族的精神和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石碑上的是六字真言,称“六字大明咒”或“唵嘛呢叭咪吽”是藏传佛教中最核心的咒语之一,被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心咒,具有深远的宗教意义和修行价值。六字真言代表佛教的核心教义,包括佛性、菩提心、智慧、清净等概念。其整体含义可解释为:嗡(Oṃ):象征佛的身、口、意三密合一,代表宇宙的根本真理。嘛呢Maṇi:意为如意宝,象征菩提心与大慈大悲。叭咪Padme:意为莲花,象征智慧与清净,出淤泥而不染。吽Hūṃ:象征佛的智慧与力量代表圆满成就。整体可译为:具足佛身、佛智的观世音观照!在藏区,六字真言被广泛刻写于经幡、玛尼石、转经筒上,象征信仰与祈福。藏族民众日常诵念,以求平安、健康、吉祥。六字真言不仅是佛教修行的工具,更是藏文化的精神象征,承载着慈悲、智慧与解脱的终极追求。</p> <p class="ql-block">苯日神山又称本日神山,位于林芝市巴宜区,雅鲁藏布江北侧的工波地区,是雍仲本教,該教是西藏最古老的宗教,苯日是最重要的神山之一,它被誉为“世界上唯一一座由敦巴辛饶佛亲自加持的神山。宗教地位与传说:苯日神山唯一由敦巴辛饶佛加持的神山,苯教徒认为,苯日神山是由本教创始人辛饶弥沃如来佛祖亲自加持的圣山,信徒们将今生的幸福和来世的解脱寄托于此。 传说莲花生大师入藏时,曾与苯教领袖阿穷杰博斗法,莲花生试图用狂风摧毁沿江村庄,阿穷杰博以巨石压住树木,导致至今该地树梢仍呈歪斜状。莲花生还试图摧毁苯日神山并堵塞尼洋河,但未能成功,使得苯教在此地得以保存。神山自然与人文景观由三座主峰,木日宰加佛祖意化神山,拉日江托藏族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降凡之地,辛日德丹辛饶弥沃佛祖曾在此埋藏圣物。神山上有一棵被视为“宇宙通天树”的巨树,苯教徒将早夭孩童葬于树杈间,认为可使灵魂升天。包括中央桑瓦央佐、东方达隆洞、北罗刹洞、西夏德山洞、南太阳洞。苯教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已有1200多年历史,每年藏历四月三十日举行拜鹰节,纪念第九世生根活佛化身为鹰归來,苯教徒按逆时针方向绕山转经,全程约70公里,需1-2天。每逢藏历马年,信徒大规模转山,因苯日神山属猴猴年也有特殊朝圣活动。苯教特有的丧葬方式,仅适用于早夭儿童,葬于“天梯树”上。</p> <p class="ql-block">景區講解員負責導游帶去的不同團,講解完后帶大家去購物。</p> <p class="ql-block">我的抖音作品</p> <p class="ql-block">在尼洋河觀景臺上,一男一女高聲了吆喝,50元拍6張照片不修圖,100元拍6張照片修圖,男女重复著這樣的叫喊,高音嗽叭播放著很閙的歌,不看見以為在開大會,對面是苯日神山,信衆們來參拜我想一定不喜歡這种吵閙,難道西藏也開始以掙錢為目的了?</p> <p class="ql-block">游船完后景区精心准备的下午茶歇,有甜茶、酥油茶、当地应季水果、奶渣等各种小食。</p> <p class="ql-block">下干往色季拉山口,途中遠処山上厚厚的白雪,在阳光下很是晃眼,低矮的云层,让人错觉触手可及,无边无际的林海,绿的深沉,五颜六色的经幡恣意飞扬。闭上眼睛,能听风吹过的声音,仿若经幡在传唱,伸开双手能感受风掠过指尖的温柔,睁开双眼,还是那个冰雪的世界,深呼吸,是清冷阳光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來到色季拉山口,這里是色季拉山口,它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G318国道旁,属念青唐古拉山脉,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龙藏布江的分水岭。山口海拔4728米,视野开阔,是川藏线上的重要地标。山口的气候多变,一天中可能经历多种天气,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色季拉山有25个品种的杜鹃花,每年4-6月,从山脚到山腰,多达二十几种杜鹃在山间渐次开放,形成绵延1000多平方公里的杜鹃花海。从山口望去,鲁朗林海尽收眼底,由茂密的云杉、冷杉等针叶林组成,与周围的雪山、草甸相互映衬,如诗如画。山口如此詩畫和美麗的地方被高音嗽叭,女人和男人高聲吆喝噪音響遍整个景區,唱歌、跳舞猶如城市的广場,在這么神圣的地方,神山腳下的這种吵閙實在有傷大雅,觀景臺是被圍起來的,很亂,找半天沒找到進口,同團的美女告知得從賣場進入,售賣場又在對面的另一个方向,走進觀景臺,留了影馬上出來了。</p> <p class="ql-block">跟著導游們爬上海拔4728米的山上,導游帶著經幡讓每个人都去挂,看見有鏟土机在清理經幡,有人在駡駡咧咧并阻止挂經幡,説破坏環境。挂经幡是藏族古老的传统习俗,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通过代代相传,延续了民族文化的脉络,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从心理慰藉方面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时,给予人们内心的安宁和力量,让人们相信通过悬挂经幡可以获得神灵的护佑,从而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如果要从保護環境和遵從民族傳統,可以在某个地方划一塊地讓信衆在神山完成自己來到西藏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我的抖音作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的交汇处的</span>南迦巴瓦峰是林芝地区最高的山峰,它海拔7782米,是世界獨立山峰第28高峰,同时也是7000米级山峰中的第二高峰。我們在色季拉山口遠眺南迦巴瓦峰,等了好久,山峰還是有一層霧遮擋沒有散盡,怪不得南迦巴瓦峰有羞女峰的别称,它终年云雾缭绕,极少露出全貌,民间有“十人九不遇”的说法。 在藏語中南迦巴瓦也有多种叫法,雷电如火燃烧象征其险峻与不可征服,直刺天空的长矛源自《格萨尔王传》中的描述,天山掉下来的石头。南迦巴瓦峰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核心区域,与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隔江对峙,形成世界第一大峡谷,這里气候垂直分布明显,从热带雨林到高山冰雪带均有分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南迦巴瓦峰冰川发育典型,如<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东南部最长的海洋性冰川</span>则隆弄冰川和卡钦冰川。因地质复杂、雪崩频繁,曾长期是“未被登顶的最高处女峰”直到1992年由中日联合登山队首次成功登顶。南迦巴瓦峰是藏传佛教圣地,被誉为“西藏众山之父”。传说南迦巴瓦因嫉妒弟弟无頭山加拉白垒而杀害它,被罚永远驻守雅鲁藏布江边,常年云雾遮面以示忏悔。2005年南迦巴瓦峰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名山”之首。</p> <p class="ql-block">318必駕,在色季拉山口見到的挂著各省牌照的摩托車隊。</p> <p class="ql-block">中午是石鍋炖鷄,石鍋鷄是林芝最著名的炖鸡做法,石锅鸡使用独特的墨脱石锅烹制,不过林芝的炖鸡类美食是鲁朗石锅,這是林芝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菜肴之一。石鍋鷄最独特的是石锅,石锅采用墨脱特有的一种云母石的皂石,手工凿制而成,富含镁、铁、锌等17种矿物质,炖煮时能释放微量元素,使汤更鲜美。 皂石锅传热均匀、保温性强,关火后仍能保持沸腾状态,被称为“古代高压锅”。 鷄采用的是藏香鸡,是林芝本地散养的土鸡,肉质紧实、鲜嫩,配有野生菌与药材,會加入手掌参、藏贝母、当归、枸杞等高原特产,提升鲜味和滋补效果。當然出名的魯朗石鍋鷄不可能出現在旅行團的團歺中,菌菇普通,鷄就不用説了,對于來自广州的我,鷄是广州最特色的菜,不好的鷄不上桌,這歺石鍋鷄當中的鷄肉是粉的,沒有鷄的香味,我胡亂扒了二口,想象藏香鷄味道在哪?</p> <p class="ql-block">下午來到緊鄰318国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下游的河谷地带</span>的巴宜区八一镇巴吉村有一顆“世界第一巨柏的世界柏樹王,柏樹王位于世界柏树王园林内,該園由广東東莞援建,這棵柏樹王是林芝地区最具标志性的古树之一,它以其惊人的树龄和规模闻名于世。树龄约3200年,与孔子同龄,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树龄最长的巨柏。樹高57米,相当于20层楼,胸径5.8米,最粗处达14.8米,需12个成年人合抱才能圍住,树冠投影面积约一亩,約666平方米。是西藏特有树种,中国柏科植物中树龄最长的代表。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一级保护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科研意义,对研究青藏高原植物演化古气候变迁等具有重要价值。在文化和宗教意义方面,藏语名称叫拉辛秀巴,意为“神树”,苯教圣地传说苯教开山祖师辛饶米保的生命树即为巨柏,因此被藏族群众视为圣树。树干上常挂满五彩风马旗,周围堆砌玛尼堆,信徒前来煨桑即松柏枝焚烟祭神祈福。 </p> <p class="ql-block">藏民修路修山都是用小布袋背石塊和沙子上山的。</p> <p class="ql-block">我的抖音作品</p> <p class="ql-block">林芝秀巴古堡又称秀巴千年古堡或戎堡,是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河镇秀巴村的一处历史悠久的军事遗址,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西藏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堡群之一。相传为松赞干布时期所建,用于军事联络、屯兵和防御,比布达拉宫的历史还早300年。藏语“秀巴”意为“剥皮”,源于当地苯教与黄教冲突的传说。古堡曾是烽火台,用于观察敌情、射箭防御和燃放狼烟传递信息。现存5座古堡原來是7座,高约50-60米,间距30-50米,由片石和木板砌成,墙体厚2米,外观呈十二面十二棱柱状,内部为八角形,中空无顶。顶层设有眺望孔和射箭孔,堡间可通过铁链相连形成防御工事,包括点将台,相传为格萨尔王所用,祈福塔高28米,内置巨大转经筒等。相传古堡曾是妖魔据点,格萨尔王在神佛指点下攻占此地。点将台内陈列古代兵器和林芝民俗展品,被誉为“林芝博物馆”。古堡历经千年风雨仍保存完好,秀巴古堡不仅是西藏古代军事建筑的典范,也是融合历史、它的獨特与传说与自然风光是一大看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