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游北镇医巫闾山,可在山水之间触摸历史的脉络。</p><p class="ql-block">医巫闾山的历史,始于帝王封禅的庄重仪式。汉宣帝刘询在公元前 61 年的神爵元年,行封禅大典,将五岳五镇正式纳入国家祭祀体系。在这一宏大布局中,医巫闾山被封为 “北镇”,成为与五岳比肩的地理坐标。这一册封不仅赋予其 “北方镇山” 的崇高地位,更让 “北镇” 二字成为锦州这片土地的千年之称,如同一条穿越时空的纽带,将自然山川与王朝礼制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当我们伫立在医巫闾山山门两侧的六位皇帝刻像前,仿佛能看见汉宣帝、唐太宗等六位帝王浮现在闾山。这些帝王登山祭天赋诗,用皇权的重量为闾山刻下不可磨灭的历史烙印,将帝王的风雅刻进岩层。</p> <p class="ql-block">乾隆《医巫闾山》碑前远望,山峦像叠成的水墨长卷,裸露的岩石更像铠甲武士的鳞纹,苍翠松涛犹如将军的战袍。山岚漫过处,仿佛是辽代皇子祭山时的仪仗。</p> <p class="ql-block">山不高且陡峭,通往南天门的石阶,是一条被岁月磨蚀的信仰之路。石阶上深浅不一的凹痕,是千年来无数信徒 “一步一叩首” 的虔诚见证;是帝王率群臣登山礼佛时光的凹痕。</p> <p class="ql-block">山中有一处自然形成的石棚,石棚内的 “天下第一仙堂” 可以说是闾山的璀璨明珠。家人提示不能对佛拍照,只能偷偷录下石棚顶密密麻麻的名人题刻;唐代 “画圣” 吴道子线刻衣袂飘飘如临仙境的观音像;宋代文豪苏轼的 “云海奇观” 题字和忙碌的僧人。</p> <p class="ql-block">望海峰是闾山的眉峰,停停歇歇终于登顶,脚下明代烽火台旗飘;远处的北镇古城,钟鼓楼的飞檐挑起明清的月光;新建的玻璃栈道犹如让我们去丈量各朝代厚度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飞檐斗拱的观音阁,是辽代建筑艺术的活化石。据《辽史》记载,燕云十六州能工巧匠齐聚闾山而建。</p> <p class="ql-block">医巫闾山的山神庙,是全国五大镇山中保存最完整的镇山庙。</p><p class="ql-block">庙始建于隋代,元、明、清历代都有重修和扩建。最初称 “医巫闾山神祠”。明洪武三年在原址重建,改称 “北镇庙”。</p> <p class="ql-block">庙内保存有大量的碑刻,烘托出历史的进层,其中有元代大德、皇庆等封山碑 12 个;明代永乐、成化、弘治等和万历年间的修庙碑 16 个;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等祭山修庙、游山诗等碑 28 个。</p> <p class="ql-block">兴寺双塔是辽代的古建筑,两座塔东西对峙,塔身雕刻有精美的佛像、菩萨像、飞天等图案,是辽代佛教艺术的珍品。 </p> <p class="ql-block">暮色为闾山披上青黛,突觉得登山费力下山腿软。还好磕磕碰碰沿着时光的纹路走了一回,不仅是景色的欣赏,更觉得是跨越时空慢读一部沉甸甸的历史。也看到了一部用岩石作纸、松涛为墨、帝王将相与布衣百姓共同书写的立体史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