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遇见东方古韵——忻州七中英语项目化学习教学实践

jessie

<h3>  我们总说“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表达”。这一次,我们把目光投向了AI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奇妙融合——让学生用人工智能制作英文版中国传统文化绘本!从盘古开天到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从守株待兔到望梅止渴的寓言、成语故事,这些跨越千年的文化符号,将通过AI画笔与英文故事,走向世界读者的视野。</h3> <h3>  听力探险,故事浮现<br>  当大家对词汇有了初步认识,紧张刺激的听力环节便开始了。白卉老师播放着听力材料,同学们全神贯注,竖起耳朵捕捉每一个关键信息 。随着听力内容的推进,故事的轮廓逐渐清晰:皇帝对新衣的痴迷、两个骗子的登场、神奇“新衣”的制作……在一次次填空、排序的任务中,同学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荒诞与讽刺的童话世界,与故事中的人物一同经历这场奇妙冒险 。每填对一个空,每排对一次顺序,都像是在解开一个小谜团,大家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h3> <h3>  口语盛宴,角色演绎<br>  听力结束,并不意味着探索的终止,而是口语表达的开始 ,同学尝试去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片中的故事。大家在欢乐中锻炼了口语,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 。</h3> <h3>  团队协作:每个人都是文化传播官<br>  课后老师布置了分镜制作英语绘本的作业,作业内容为:“讲好中国故事”。从策划组构思故事脉络,到插画组绘制分镜,再到编辑组校对语言,每个学生都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角色。跨学科知识在这里交汇:历史课上积累的文化典故、美术课学到的构图技巧、英语课打磨的表达能力,全部融入绘本创作。</h3> <h3>  智能灵感库:ChatGPT、豆包全能小助手<br>  面对如何制作一本中国传统故事的英文绘本,ChatGPT成了学生们的“文化翻译官”。豆包变成图片助手。输入关键词,豆包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生成水墨,漫画,毛毡等不同风格的图片。</h3> <h3>  这次项目化学习,学生们收获的远不止一本绘本:<br>✅ 文化自信:在挖掘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重新发现东方智慧的魅力<br>✅ 数字素养:掌握AI工具的使用,成为科技时代的“创意玩家”<br>✅ 全球视野:用英文讲述中国故事,学会用世界语言传递本土文化<br>  当AI的代码遇见千年的文明,当稚嫩的笔触描绘文化的传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创新教学的实践,更是未来文化传播者的萌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