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觉间,去年以来,枣庄日报榴园副刊刊登俺的文章已经有九篇了,刚刚够填满朋友圈的九宫格。于我而言,这也是“小满”了,心中充满了对报社和编辑老师的无限感激。</p><p class="ql-block"> 我对枣庄日报这份家乡的喉舌传媒素怀敬仰之情。自1988年7月参加工作之后就频频投稿。只不过当时自己文笔稚嫩,采用率不高。直到2003年1月20日榴园副刊登了我的散文《怀想师恩》,才算圆了在市报发文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记得报社当时给我的稿费是八十元,应该是很高的稿酬了。连恩师柏恕斌老先生都说:“我给写一幅字(照片)也没有恁高的稿费呢”。</p><p class="ql-block"> 有媒体喜欢自己的文章,感觉是遇见了伯乐,又感觉像走夜路的时候月亮突然出来了,心底蓦然温暖起来,眼前蓦然亮堂起来。这种感觉真好,真好……</p><p class="ql-block"> 再次感谢亲爱的报社和敬爱的编辑老师。</p> <p class="ql-block"> 这篇《丹桂飘香》是写我的妻子喜欢那棵桂花树,一直在一间乡村小学教书三十三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枣庄日报刊登后,枣庄市关工委的杂志转发了。枣庄融媒体金牌播音员满晴老师不仅为文章配了音,还在市电台的文学节目播出。</p> <p class="ql-block"> 《一双鞋子的故事》写的是我在重庆丰都参加支农工作六年间,一双鞋子陪伴我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是流着泪写完的这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是的,我是一个很恋旧的人,凡是用过的东西都舍不得丢。夫人笑谑我的书房像个破烂筐子。我却很得意,那些陪伴过自己走过坎坷路的一切人人事事物物,都是应该永远珍惜的。</p> <p class="ql-block"> 《有时候,会想到你》,写的是我对坚持在重庆东北高山区革命的四川二路红军游击队的先辈们的缅怀。</p><p class="ql-block"> 只有在渝东北高海拔山区的冬季挨过冻的人,才能体会到那些红军战士所经历的苦难。</p> <p class="ql-block"> 《又念花皮脆瓜香》写的是1986年暑假期间,十九岁的我徒步考察钜龙河断粮挨饿偶遇大妈赠瓜饱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是在三十多年后一个梦里梦见赠瓜大妈市才想起写这篇文章的。所以,我是怀着歉疚的心情写的……</p> <p class="ql-block"> 《执弟子礼》写的是自小学起教过我的恩师们的一些旧事,每一件都让我心中溢满对恩师的感恩感激。</p> <p class="ql-block"> 《三千巴渝路,五年枣丰情》写的是我与丰都五年的故事,我没有想到的是,在临近退休的最后几年,还会与三千里外的丰都有恁多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岁月留香三十载》写的是一间楼间夹缝里的小小水饺店坚守三十多年的故事。这家小店给予我们这个喧嚣的世界和浮躁的人群很多启发。</p> <p class="ql-block"> 《车过岳阳》写的是一个三十多年前与湖南文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年轻真好啊。那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p> <p class="ql-block"> 《一点樱桃红,染出百姓乐》写的是周末下乡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个文章被我亲爱的师弟刘明祥记者收藏,我很荣幸。</p> <p class="ql-block"> 写在最后</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有自由写作的自由,但我还是想多写一些美丽的故事和美丽的风景给能够看到这些文章的美友们。</p><p class="ql-block"> 大家本来就生活得很累的,何必再给大家添堵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