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 三年级 李文浩 <p class="ql-block"> 最近,我读了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我深深地被这本书所吸引。它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数百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让我对昆虫有了更细致的了解。法布尔为我开启了昆虫世界的大门。以前我并不喜欢昆虫。看完这本书后,昆虫的世界是多么有趣啊!如果没有蜜蜂,我们就不能吃到香甜的蜂蜜;如果没有蚂蚁,我们就很难体会到团结的魅力;如果没有蝴蝶,大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美丽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昆虫也像人一样有丰富的感情,它们既有丑恶的一面,也有善良的一面。比如,蝉是一种自食其力的昆虫,也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它在夏天为我们带来高亢的歌声,但人们并不十分喜欢它,因为它的声音太吵;蚂蚁是一种勤劳的昆虫,它有史以来都被人们看作勤劳和团结的象征,但法布尔却发现,蚂蚁有时却十分贪婪和凶悍,它会将蝉辛辛苦苦觅得的食物洗劫一空。</p><p class="ql-block"> 《昆虫记》不仅让我了解了昆虫,使我懂得了看问题不能光听别人怎么说,而要自己去观察、去思考,看待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从而找出正确的答案。《昆虫记》可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p> 《伊索寓言》 三年级 张玉婷 <p class="ql-block"> 《伊索寓言》是一本由许多寓言故事汇编而成的书,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农夫与蛇》这则寓言。</p><p class="ql-block"> 这则寓言讲的是,从前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赶完集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蛇,农夫看到蛇冻僵了,非常可怜,于是就把它放在怀里,用体温让它苏醒过来。于是,当蛇醒来后,便本能地咬住了农夫。农夫临死之前非常后悔,伤心地说:“我想要做善事,却由于见识浅薄而害了自己的性命。”这个故事使我的内心感到震撼。</p><p class="ql-block"> 农夫好心救了蛇,而蛇却不知回报。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歌后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做人做事要懂得知恩图报,别人帮助你,你要记住恩情,更不能反过去陷害别人。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农夫的精神,帮助别人。当然我们要分清善恶,不能像被农夫不明辨是非,这样会害了自己。</p><p class="ql-block"> 读完这则寓言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人和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并要知道感恩。</p> 《伊索寓言》 三年级 付玺 <p class="ql-block"> 《克雷洛夫寓言》这本书是俄国作家克雷洛夫所写,书中有101个小故事,每个故事虽然都很简单,但是简单的故事之中却蕴含着大道理,让我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鹰和鼹鼠》,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夏天,鹰王和鹰后飞到了远离人类的森林,想在这里自由自在的生活。鹰王挑了一颗表面上很高大的树开始筑巢,准备孵育后代,鼹鼠听说后,就爬出洞告诉他们实情,可鹰王却瞧不起鼹鼠,不听鼹鼠的劝告,继续筑巢,不久,鹰后就生了一窝小家伙。一天早晨,鹰王去打猎,回来时,发现鹰后和子女都摔死了,鹰王悲痛不已,这时,鼹鼠来到鹰王身边告诉它自己为什么这么了解大树,鹰王听了,又选了另一棵橡树,开始生活。</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常常听不进去别人的忠告,向我们提出忠告的人看上去并不起眼,那就更容易把忠告当成耳旁风,这样就会吃大亏。</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明白了:对于各方面的忠告,我们都要认真听取,一些看上去并不权威的人,恰恰有可能是最了解真相的人。轻视忠告是一种最愚蠢的行为,不听忠告、一意孤行必然自食苦果。</p> 《以新课标为灯塔点亮语文教学新航道》 语文组 魏竹莲 <p class="ql-block"> 通过不断地研读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后,我对低年级语文教学、尤其是一年级语文的核心价值与实践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新课标以“素养导向”为内核,强调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与文化自信的融合发展,这为一年级语文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挑战。 </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是学生语言启蒙的关键期,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打好听、说、读、写基础,培养学习兴趣与习惯”。这让我意识到,教学不仅要聚焦拼音、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更要以趣味性、实践性为抓手,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例如,在拼音教学中,我尝试将抽象的拼音字母与生活场景结合,用儿歌、手势操帮助学生记忆发音和字形;通过拼音字母的形状和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通过多感官联动,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拼音的难度,同时还轻松掌握了发音要领,认识了拼音形状。 </p><p class="ql-block"> 识字与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的重头戏。新课标强调“在语境中识字”“重视书写习惯培养”,这促使我革新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我创设多种识字游戏情境,将识字融入故事、儿歌,生活场景中。比如学习“鸟、刀、田”等象形字时,通过动画展示汉字演变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人造字智慧;并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汉字(如零食包装、广告牌),开展“识字小达人”分享活动,将识字从课本延伸到生活。写字教学则注重“循序渐进”,从握笔姿势、笔画顺序的规范指导,到借助“魔法田字格”(用不同颜色标注关键笔画位置、汉字的偏旁部首)帮助学生把握字形结构,认识汉字的偏旁部首,逐步培养工整书写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启蒙在新课标中占据重要地位。一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的积极性”“阅读的兴趣与习惯”。通过阅读《日有所诵》《读读童谣和儿歌》等课外阅读书籍,让学生在晨读、课中3分钟、午读时间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搭建语言实践平台,逐步克服表达羞涩,提升语言组织能力。</p><p class="ql-block"> 新课标倡导“大单元教学”与“跨学科融合”,这为一年级语文教学提供了创新空间。例如,在“多彩的夏天”主题单元中,我整合课文《古诗二首》、《荷叶圆圆》、《浪花》,结合美术课的画画、音乐课的儿歌,让学生通过多学科视角感受季节之美,既深化了语言理解,又培养了综合素养。同时,新课标强调评价的多元化,我采用课上课下评价激励等方式,从课堂表现、作业完成、阅读习惯、课间活动等多方面记录学生成长,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助推器”。</p><p class="ql-block"> 学习2022版新课标,不仅是一次理念的更新,更是一场教学实践的变革。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师,我将以新课标为指引,用童趣化的设计点燃学生的语文热情,用扎实的训练筑牢语言根基,让每个孩子在语文的海洋中自信启航,绽放独特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