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关于“三林老街“,网上称这是一个最冷落的“古镇”,也是离上海市中心最近的“古镇”,所以一般人有所不知。因为人们只知道“七宝老街”“朱家角”“枫泾古镇”以及“邵稼楼”和新出现的“蟠龙天地”。</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认为大家熟知的这些“古镇”都已商业化了,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古镇”都成了“商城”,节假日是“人山人海”,而“三林老街”才是“原汁原味”的“古镇,没有一点商业味,静谧古朴。</p> <p class="ql-block">“三林老街”离上海人民广场直线距离才10公里左右,已有千年历史,是被现代化髙层建筑困在里面的“老古董”。</p> <p class="ql-block">“三林老街”建于北宋未年,别名“筠溪”,是福建人林乐耕携全家定居此,逐步形成村子,从东到西,分别为东林,中林和西林,于是才有了“三林”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林”老祖宗林乐井耕雕像。</p> <p class="ql-block">“三林”祖师爷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三林老街”长达1公里左右,非常整洁,现在的建筑多为明清至民国时期风格,保留了青砖黛瓦江南水乡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三林老街”有三宝,即“崩瓜”“酱菜”和“肉皮”</p> <p class="ql-block">三林崩瓜是上海特产,只有三林这个地方有,个小皮薄,一碰就裂开故称“崩瓜”。</p> <p class="ql-block">“三林崩瓜”一度失传,后来从日本将300粒瓜子引进重新培植才有现在的崩瓜。</p> <p class="ql-block">“三林肉皮”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上海本帮菜的灵魂食材。</p> <p class="ql-block">以松,香,不油腻为独特口感和金黄酥脆的外观著称。</p> <p class="ql-block">“三林酱菜”是上海传统食品,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和独特的风味而闻名天下。</p> <p class="ql-block">“三林酱菜”又是上海名优产品,出口国外,深受华人欢迊,吃到家乡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三林”的“三宝”在上海古镇中都有供应,尤其是新场古镇,邵稼楼供应的都是“三林三宝”。</p> <p class="ql-block">“三林老街”有“三绝”即瓷刻,刺绣和本帮菜(老八样)“三林瓷刻”艺术以刀代笔,以瓷当纸,细微之处见功夫,靠的是心手合一,耐力韧劲。</p> <p class="ql-block">“三林瓷刻”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的喜欢瓷刻的文人雅士,后失传,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自幼承家传的張锦山曾孙張亲贤先生将祖传的瓷刻技艺又重新拾起来。</p> <p class="ql-block">2010年“三林瓷刻”在世博会主题馆展出,被列为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三林刺绣”也称“⺮筠绣”“绒绣。</p> <p class="ql-block">“三林刺绣”经过元,明,清臻于灿烂,又延续民国至今,历史悠久,是三林乡士味特浓的刺绣。</p> <p class="ql-block">“三林刺绣”一种采取不同针法,淳朴秀丽,多彩丰富的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三林本帮菜具有鲜明的地方个性,是当地婚丧请客人的“老八样”,早在元朝开始就形成。</p> <p class="ql-block">“三林本帮菜”被列为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三林本帮菜”体现“形制精巧,色香味浓”浓油赤酱的特色,流传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三林民俗文化有三大特色,“三林舞龙”三林民俗文化”活动特色之一。</p> <p class="ql-block">“三林舞龙,尤其是浦东绕龙灯特别有昂扬美感。</p> <p class="ql-block">“三林舞龙”队在国际国内享有名誉,在重大庆典活动中都有精彩表演。</p> <p class="ql-block">“三林城隍出巡”又是一个“民俗文化”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三林城隍出巡”是每年十月初一,人们会蜂拥而至,争相来看城隍老爷行街。</p> <p class="ql-block">出巡吉时一刻,八人抬的是“威灵公李若水,宋朝抗金名将。</p> <p class="ql-block">“三林圣堂庙会”是三林民俗文化特色之三。</p> <p class="ql-block">“三林圣堂庙会”始于明代,历史悠久,是一种城乡物资交流会,有文艺演出等,人山人海,非常热闹。</p> <p class="ql-block">“三林圣堂庙会”被列为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三林老街”的古建筑有不少,这是文昌阁,原来是“三林书院”,古色古香,别具韵味。</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三林书院”在“三林中学内。</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戏台也叫“照胆台”,台前是小广场,是老街举办民俗文化的主要场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可堂,是一家以普洱茶为主的茶馆,中西结合,是传统与近代文化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三林老街”西昌寺建于宋代,曾毁于战火,本世纪初,三林镇居民集资在原址上重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沿三“三林老街”边上的一条贯穿老街东西的河流叫“三林塘”,也就是我们习惯将”三林古镇”称之为“三林塘”。河对面是高楼林立。</p> <p class="ql-block">河上有三座桥,分别是糖坊桥(原名万寿桥,)马家桥(俗称慕家桥)这二座古桥都建于南宋,梧洞桥(也称吴意桥,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在的桥都是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三林中学”创建于1896年,是一所具有百年文化底蕴的老校。</p> <p class="ql-block">也是上海市重点中学之一。</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5日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