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高考进行时

我是谁

<p class="ql-block">1977年10月21日,日子还是往常的模样,太阳照常升起,人们忙着生计,唠着家常,谁也没想到生活会有啥大变化。</p><p class="ql-block">可当《人民日报》头版登出《高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决定》,这消息如一声春雷炸响时代的长空:</p><p class="ql-block">高考不用单位推荐了,可自愿报名,择优录取,不是在做梦吧?</p> <p class="ql-block">自此,77年成为恢复高考制度的元年。</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1966年到1977年共十二届高中毕业生(含同等学历者)与少数1978届高二学生,跨越岁月阻隔奔赴考场,这场盛况空前的考试,成为万千命运的转折。</p><p class="ql-block">从人民日报发布高考改革决定,到570万考生奔赴考场(有些地方还经过筛选),不过短短40天。要在如此仓促的时间里,重拾已荒废多年的知识,如今听来,恍若传奇。</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十二届毕业生同赴考场,27万人被录取,其中首批22万,后补录5万走读生。</p><p class="ql-block">他们,是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p><p class="ql-block">我们班同学年龄跨度从47年到62年出生不等,年长的常打趣年幼的:该喊我阿姨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随后的几年,中小学教育逐步走向正轨,一批批优秀的高中毕业生通过高考选拨进入高等院校深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时只有笨鸟在先飞,灵鸟基本照常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然后上世纪末的下岗潮如时代重锤,让"知识改变命运"深入人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恰逢独生子女成长,家庭资源聚焦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重因素叠加,如同给教育竞争按下加速键,催生"内卷"现象,重塑教育生态与竞争格局。</span></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高考季,几家欢乐几家愁。</p><p class="ql-block">高考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无疑是一道必跨的栏,自己跨完,儿女跨,有人一越而过,有人踢倒栏杆。</p> <p class="ql-block">48年前自己高考,77年东北的寒冬,一瓶汽水,两个面包,几个知青,在乡村的小道上步行一小时走到考场……</p><p class="ql-block">20年前儿子高考,自己冒雨等在校园外,还要注意来往车辆,不要按喇叭……</p><p class="ql-block">今天孙子还在上小学,己成全家焦虑重点……</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如今不仅卷孩子,家长自卷,高考场外也是花样翻新,先是旗袍闪亮登场,不同颜色不同意义</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高考三天旗袍颜色选择象征</p><p class="ql-block">第一天:穿红色旗袍,寓意“开门红”,祝愿孩子考试顺利,取得好成绩。</p><p class="ql-block">第二天:穿绿色旗袍,寓意“一路绿灯”,希望孩子在考试中一帆风顺,没有难题困扰。</p><p class="ql-block">第三天:穿灰色或黄色旗袍,寓意“走向辉煌”,预示着孩子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然后又是甘蔗、香蕉、向日葵纷纷出场,<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有跳高摸粽子的</span></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一举夺魁、苦尽甘来、智慧人生,一定高中……</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旅行是认知世界最直接的方法</p><p class="ql-block">旅行可以见识和了解不一样的世界</p><p class="ql-block">曾经的格鲁吉亚之行,领略了极具浪漫情怀的场景</p><p class="ql-block">其毕业季的画卷铺展着截然不同的斑斓色彩。</p> <p class="ql-block">可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滚滚红尘,千姿百态。</p> <p class="ql-block">格鲁吉亚地处高加索山脉,那里多年纷争不断,格鲁吉亚以彪悍战斗的民族而著称。</p><p class="ql-block">此前只知道其出了一个世界级的人物,二战时的三巨头之一,具有超人类钢铁般意志的斯大林。</p> <p class="ql-block">万没想到格鲁吉亚竟真是上帝私藏的后花园。</p><p class="ql-block">绝美风光里,藏着无数浪漫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格鲁吉亚 的巴统有这样两个雕塑,他们的名字是Ali and Nino,讲的是一个格鲁吉亚基督教女孩和一个阿塞拜疆穆斯林男孩相恋,因为宗教最后被拆散的悲情的故事。两尊雕像一直在移动,彼此慢慢靠近,亲吻,相拥,穿过,然后再分离,错过,一遍又一遍的循环往复,上演着凄美残酷的爱情。</p> <p class="ql-block">第比利斯(Tbilisi)是格鲁吉亚的首都</p><p class="ql-block">建在库拉河东岸岩崖上的梅特希教堂(Metekhi Cathedral)是第比利斯的城市名片。</p> <p class="ql-block">梅特希教堂坐落于老城对岸,早期建于5世纪,虽然经过几次重建,依然保持原来的风格。“梅特西”意指皇宫的周边。</p><p class="ql-block">19世纪时教堂曾经作为监狱使用,高尔基曾经被关押在此。</p> <p class="ql-block">在教堂遇到一群人盛装打扮,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以为是结婚仪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导游介绍这是格鲁吉亚的高中毕业仪式,我瞬间惊愕。</p><p class="ql-block">在我们那儿,高考失利仿佛就与理想人生绝缘,可眼前他们却个个洋溢着纯粹的喜悦 。</p> <p class="ql-block">问一女两男是几个意思,答:班上男生多,就多配一个[呲牙]</p><p class="ql-block">同理,如果女生多就多配一女生</p><p class="ql-block">我还以为另一个是备胎,肤浅了</p> <p class="ql-block">高中毕业,人生一站,年青人值得拥有这样的浪漫</p><p class="ql-block">这也正是青春应有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格鲁吉亚的网红雕像,酒司令。</p><p class="ql-block">格鲁吉亚音:TMD</p><p class="ql-block">此刻快乐最重要,其余统统酒司令。</p> <p class="ql-block">相比之下,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过度的内卷压抑了年青人的活力与激情,十八岁之前的所有一切就是为答好最后那几张卷子</p> <p class="ql-block">最后来碗鸡汤:人生如海,有起有落,高考只是其中的一个浪花。无论高考结果如何,人生的精彩才刚刚开始。💪</p> <p class="ql-block">有美友问:想知道高考制度改革对当时教育有多大推动?</p><p class="ql-block">简答:</p><p class="ql-block"> 背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高校停止招生,原有的高考制度被废除。1972年起部分高校恢复推荐入学,但选拔标准以政治出身为核心,教育质量严重下滑导致人才断层。“文革”结束后,国家急需重建教育和科技体系。</p><p class="ql-block">•意义:1977年恢复高考,废除推荐制,恢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打破了阶级出身壁垒,为普通青年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重塑社会对知识价值的认可,形成知识改变命运的社会共识,为改革开放储备了智力资源。</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