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 6月 5日,星期四,农历五月初十,乙巳年 壬午月 乙巳日,当日 17时57分 进入:芒种节气。芒种时节,自然界 阳气渐旺,人体相对处于较为消耗的状态,顺时养生,重点调和身心,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二十四节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它们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来划分的。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和反映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这些节气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芒种是指:古人长期观测天象与大自然规律,指导农事的一种历法,也是二十四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字 代表有芒代表谷类植物,小麦、大麦、水稻、黍、稷。籽实外壳顶端生长的针状茸毛或细刺作物。这里是指:小麦成熟了,此时可收获。种,是代表夏播关键时期,在北方与南方 农时 要忙着收麦子,也要插秧种水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二十四节气,包括12个月份中的24个节点,每个节气大约持续15天。这些节气平均分布在一年中,帮助农民掌握季节变化,安排农事活动。①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②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③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④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芒种养生方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芒种时节,适应夏季的特点,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①. 起居调摄。夜卧早起: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规律,晚睡早起,一般不超过11点入睡。② 重视午休。中午11时至13时是心经活跃的时段,适合进行短暂的午休,帮助平复心火,恢复精力。③ 避暑防凉。避免长时间呆在空调环境中,尤其注意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在大汗后立即冲凉。③饮食清补。苦味清心,适当食用 苦瓜、莲子、芥蓝等苦味食物,清心降火。食新麦养心。食用新麦制品,如凉糕,有助于养心脾,预防“疰夏”。④ 酸味生津。食用乌梅、山楂等酸味食物,可以促进生津止渴。瓜族利湿。多吃冬瓜、黄瓜等利湿食物,帮助调节体内湿气。⑤ . 医食同源,营养药膳。清热祛湿,可以尝试制作赤豆薏米粳米粥,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开胃生津:青梅陈皮瘦肉汤可以帮助开胃生津,改善食欲。煮梅祛晦:用紫苏、甘草煮青梅,有助于解夏月疲乏。⑥ 草药浴兰:使用菖蒲、佩兰煮水沐足,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⑦ 避蚊虫。夏季为蚊虫活动高峰期,可使用艾叶、紫苏叶等驱蚊香包。防食物变质。由于湿度大,食物易霉变,应注意储存食物的环境,避免霉变。⑧ 心胸有量,情志适度。七情六欲不过,切勿动怒。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应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的关系。十二“节”,代表气机变化的节点;十二“气”,代表节点之后的主气。人体与天地一样,二十四节气与人体二十四脊柱:颈椎5节、胸椎12节、腰椎7节相通。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一种应对自然规律的智慧体现,帮助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适应和利用自然规律。天人合一,健康生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芒种保健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芒种气候特点是气温逐渐升高,雨量充沛,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湿热之气,弥漫空中。时令进入了仲夏 五行火旺时节。最易使人心烦意乱,最宜除湿通痹的时节。利于心脏疾病康复,却制约精神发挥,心理压力增多,负面情绪加深。谨防中暑、预防空调病、热伤风、心脏病、真菌感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气虚体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人分九种体质,平和体质最健康。气虚体质,日常要注重运动方式,最宜太极拳、深呼吸,六字诀,气功,散步等 舒缓活动,以免过量伤气。气虚严重者,可这用中逗药智慧,服用中药方剂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可适量吃薏仁、山药等有养脾护胃作用的食物,内外兼修,脏腑同调,补气康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防 大 于 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中医治未病,对人体各种疾病,预防永远大于治疗。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防大于治:① 经济成本效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慢性病的治疗费用占全球医疗总支出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通过早期的预防措施,如合理饮食、规律运动等,可以有效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从而显著降低医疗成本。例如,心血管疾病通过预防措施可以使发病风险降低五十以上,避免了长期的用药、手术及康复费用。 ② 生活质量的提升。疾病治疗,伴随着身体痛苦、心理压力和生活质量的下降。预防措施如合理膳食、充足睡眠、坚持运动和良好心理状态,不仅能够维持身心健康,还能增强免疫力,降低癌症、骨质疏松等疾病的风险。例如,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使乳腺癌发病率减少20%。③ 家庭与社会的影响。健康从来不是个人的孤立课题,而是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通过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管理,如相互监督和鼓励健康行为,不仅有助于个体健康,也能带动社区乃至社会的健康意识提升。④科技赋能。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疾病预防提供了全新工具,如全衡态《智慧家庭·健康行动计划》提到的红蓝光治疗仪等创新产品,这些技术以无创、便捷的方式实现健康管理与干预,使预防手段更加多样化,易于被大众接受。⑤预防的终极目标。预防的意义,远超个体健康层面,其终极目标是构建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全民健康生态。通过预防实现“少得病、不得病”,减少因病致贫的风险,推动“预防大于治疗”理念的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⑥ 预防疾病不仅经济上可行,而且从提升生活质量、增强社区健康意识到利用科技手段,预防的效益远超过治疗。</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荔 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荔枝有“百果之王”之美称。 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同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盛产于 亚热带地区的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荔枝果期为五月至 八月。荔枝 具有补肝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能够理气、散结、止痛,还可以防止腹泻功效。荔枝核,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病毒、抗肝损伤等作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防治 痰 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人体内痰湿凝聚,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痰病的成因 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尤其是肺脏的运化功能失常,导致痰湿内生。痰病的症状多样,包括咳嗽、痰多、胸闷、腹胀等,常伴有体虚、食欲不振等表现。① 中医治疗痰病的原则,主要是化痰祛湿,调节内脏功能。实施对肺、脾、肾的功能康康复。根据痰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② 痰病的治疗,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通过饮食调整,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帮助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被排出。每日饮水量至少为1500毫升。③ 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修复呼吸道黏膜的重要营养素,每天食用鸡蛋、鱼肉、豆类等食物来补充。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维生素C,柑橘类水果、猕猴桃等,和维生素A,胡萝卜、动物肝脏等。帮助维护呼吸道黏膜的健康,而锌,坚果、贝类和硒,巴西坚果、全谷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④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过甜过咸的食物可能刺激黏膜,加重症状。冷饮和酒精可能引发支气管痉挛,应尽量避免。⑤ 适当使用食疗。食疗方法如喝梨汤、金桔汤等,可以帮助润肺止咳,减轻咳嗽症状。虽然营养饮食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及时。接受药物的治疗。</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人 生 醒 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人生悟透,便能拨开迷雾,走向明朗。① 名利皆虚妄。世间名利,如过眼云烟。有人为之奔波劳碌,甚至不择手段,到头来却是一场空。当站在岁月的高处回望,那些曾经拼命追逐的名利,不过是束缚自己的枷锁。 真正的快乐与满足,源于内心的平和与充实。不在于虚荣。 ② 健康最珍贵。年轻时,以为健康是自然所得,不懂得珍惜,不良的生活习惯,肆意透支健康。人到中年,疾病来袭,才惊觉健康是无价之宝。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再辉煌的成就也无从享受。③ 健康放首位。善待自己,每天为健康作点加法,运用中医智慧,养生保健。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早睡早起。把健康放在首位,才能享受生活的时光。④ 珍惜当下,善待身边的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多与亲友良好相处,是难得的缘分。不要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多花时间多与亲友交往。真心善待身边的人和事。⑤ 悟透则心安。能在这纷繁世界中,保持清醒,提升生活质量,知天命 颐养天年,知足生活,收获幸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身体自愈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身体自愈力是指人体自身具备的一种自然治愈能力,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维护和修复身体的各种功能。身体自愈力是一种强大的自然力量,它通过多种机制协同工作,帮助人体维持健康和预防疾病。通过了解和利用这些自愈力,人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自己的健康。身体自愈力。要有效利用身体的自愈能力,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来激发和保持身体健康。</b>①<b style="font-size:20px;">. 营养充足。身体的自愈能力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保持饮食的均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黄帝内经》言: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饭食有节,营养均衡,营养搭配 ,坚持做到,每日摄入十二种以上食物,每周二十五 种以上,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蛋鱼、奶类等。 摄入多样化的营养元素,避免偏食或过量摄入某一种食物。②. 起居有常,依时作息,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睡眠。睡眠是身体恢复和修复的重要时期。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③ . 心胸有量,阳光心态。心理状态对自愈能力有显著影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从而更好地发挥自愈力。 ④ .动静有度, 适量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⑤. 避免过度医疗。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让身体自我修复,避免过度依赖药物。对于一些小病,如感冒等,可以让身体自然恢复,而不是立即使用药物。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和利用身体的自愈能力,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各种健康挑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最 佳 医 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自己是最好的医生。这一概念,强调了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心态的积极作用,自我调节、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自己就是最好医生,其主要原因归结为:① 人体的自愈能力。百病之源,五脏为根,内治外修,脏腑健康。人体具有自我修复和调节的能力。例如,当身体受到损伤时,白细胞会赶来修复受损的组织,肝脏和肾脏则负责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这种自愈能力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② 心态的影响。心胸有量,心理平衡。积极的心态,对于疾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七情六欲适度,阳光心态,积极情绪,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帮助身体更好地对抗疾病。③ 自我调节和自我适应。人体通过营养饮食、劳逸结合,睡眠质量好,动静有度,锻炼活动等方式,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例如,在摄入过多的食物后,身体可以通过增加能量消耗来维持平衡。这种自我调节和适应的能力是身体天然医生的重要体现。 ④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复,中医治未病。预防远大于治疗。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预防各种疾病。这种“防病于未然”的策略,比起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更为重要和有效。日常生活,运用中医智慧,理解和利用这些能力,每个人都可以 成为最好的保健医生。自家创造的保健条件,自已就是最好的医生。坚持四时养生保健,延缓衰老,益寿延年,身心健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延缓衰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人的寿命与脏腑细胞衰老,有密切联系。人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延缓衰老。① 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避免高脂肪、高糖的食物,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② 改善生活习惯:戒除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确保机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③ 坚持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保持皮肤的弹性和光泽。每周进行数次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瑜伽等。④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定期了解身体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茶 有 五 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茶的五味 是指茶汤中的五种基本味道,分别是:苦味、涩味、甜味、酸味、鲜味。 茶中五味中的营养素,调养人体五脏六腑,使身体阴阳平衡,构成了茶的独特风味。五味 五色滋养五脏,每一杯茶都有其独特作用。茶五味对人体的益处包括:① 收敛固涩。五味中具有酸味,甘温而润,归肺、肾经,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适用于改善久咳虚喘、遗精遗尿等病症。② 提神醒脑。绿茶中含有咖啡因,可兴奋大脑中枢神经,振奋精神,有助于缓解工作疲劳。③ 健脾。甘味主要来源于茶多酚的氧化产物、部分氨基酸、茶多糖等,有助于滋补脾脏,使肌肉放松,改善因脾虚引起的肌肉紧张和头部紧胀感。④ 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氨基酸类物质可以缓解压力,舒缓神经,有助于改善因压力大引起的紧张情绪。⑤ 抗氧化和抗衰老。茶多酚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帮助清除人体自由基,保持肌肉活力,缓解衰老。⑦ 茶中的五味,独特的成分和作用,对人体有多方面的益处。改善呼吸系统健康、增强神经系统功能、促进消化系统健康、缓解心理压力以及抗衰老等,坚持四时适量饮茶,饮对茶,身心健康,益寿延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饮食有节,营养均衡。夏三月的饮食,适宜清补,尽量少吃大鱼大肉,或油腻辛辣食物,避免过咸、过甜。芒种节气,可多食清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红豆、芹菜、芥蓝、绿豆、荷叶等,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冬瓜、木瓜、西瓜、香瓜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佳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动则生阳,静则养阴。要做到动静有度。早上醒来后,避免抑制阳气的升发,须适度运动,切勿躺着不动。久卧伤气,久视伤血,赖床刷手机,不仅伤阳也伤气血,还让人越躺越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芒种时节湿热交蒸,暑气渐盛,是天地阳气充盛、万物繁茂争荣的时节。此时需顺应天时,调摄身心,对平衡机体阴阳、安全度夏、预防暑湿,有益于身心健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荔乡地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广东高州荔枝文化主题服务区: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柏桥服务区开业一周统计:总车流量达8万多车次,客流量突破45.8万人次。各个商铺、展厅内,购物体验、非遗观赏的热潮持续升温;人行天桥上,前来拍照、采风的旅客络绎不绝,迎来一波人气旺、热情足的打卡“留量”。从“过路驿站”到“甜蜜引擎”,“荔乡新地标”。开启了“甜蜜”新征程,让“粤式”高速公路服务区,焕发出新的光彩。把荔枝“挂”上屋顶。柏桥服务区以“荔乡水韵,一枝独秀”为设计理念,将茂名千年荔枝文化 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打造集休闲、旅游、购物、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区。为旅客呈现“不止于驿站”的全新出行体验。把荔枝“挂”上屋顶。“大荔枝”穹顶建设中,跨界引入超常规密封技术。如今这个晶莹剔透的“荔枝”不仅是地标建筑,更成为展示茂名特色的文化符号。柏桥服务区的诞生,正是广东高速服务区从“路上的家”到“交农文旅商”融合的“窗”,到“民生工程”转型的一个缩影。奋力让“交通延伸美好生活”在乡村振兴的画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芒种,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比较充沛,易形成“湿热”气候。湿困脾胃、热伤津液,养生要遵循健运脾胃、清热生津的原则。湿为阴邪,易袭阳位。日常起居,要注意避寒邪、适当温通。常按揉中脘、承山等穴位,和胃健脾、化湿利水、固化脾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饮 水 养 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水是生命之源,夏季预防人体脱水。夏日劳作,出汗量大,不要等到口渴时 才喝水。成年男性每天 定时、定量、分次饮水。每天喝足1.7升水、女性达到1.5升,少量多次 饮用最佳。活动量大、周边环境高温干燥时,可适当增加饮水量。特别是六十岁以上老人,要定时、定量`饮水。身体脱水,会影响脏腑正常工作,诱发多重急性病。当人生进入六十岁之后,身体逐渐不再感到口渴。所以喝的水更少,身边的人,如果不及时提醒其饮水,很快就会脱水。身体将会发生脱水的状态,导致人精神错乱,出现低血压,心率加快,心绞痛,神志昏迷,甚至危及生命。老人出现忘记喝水的习惯,从六十岁就开始。在这个阶段,身体的水分含量,已经低于百分之五十。大多数老年人体内水分含量较低。是自然衰老过程的表现,甚至含导致更多并发症。老年人即使脱水,也不会感到口渴的生理现象,是因为大脑的系统失去平衡,无法正常运作。也没有意识到,身体脱水了。脱水也会减慢身体的化学和生理功能,影响整个身体。在老人身边的亲友,必须做到:① 鼓励提醒老年人定时喝水 ,补充水分。液体包括:开水,果汁,牛奶,茶水,菜汤。每两小时喝适量的水。 ②家庭亲人为确保老年人喝水量。如果发现老人拒绝喝水,并表现出烦躁、呼吸困难或注意力不集中的迹象,应是脱水的迹象。夏季炎热,宜清淡饮食,少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果蔬,适当喝一点酸味饮料,如酸梅汤等,既避免过多出汗,又生津开胃。绿豆汤、金银花茶、薄荷茶,柠檬茶,都是较好的选择。须帮助人体喝水保健。保持正常健康生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十二时辰作息》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子时 23:00 至 1:00 时,胆经在熟睡中工作。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这个时候心脏功能最弱,患有心脏病者,须注意保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丑时 1:00 至3:00 时,肝经 工作。人要深度睡眠,为肝修复的最佳时间,废弃淘汰劣血液,造新鲜血液,在丑时完成。肝脏造血工作须深睡,若熬亱,肝还在输出能量,透支心血,人体易患肝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寅时 3:00 至 5:00时, 肺经工作。天地阴阳转化,人体由阴转阳。身体进入阳盛 阴衰之时。寅时肺经旺。肝脏把血液供给肺,通过肺输送全身。人体需要呼吸足量氧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卯时 5:00 至 7:00 时,大肠经工作。人体须排便。便前饮一杯温开水。卯时大肠经旺盛,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辰时 7:00 至 9:00 时,胃经工作。吃早餐时间。此时不断分泌胃酸,如果饿久了, 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巳时 9:00 至 11:00 脾经工作。此时要多喝水,脾是后天之本,是脏腑消化、吸收、 排泄的总调度。四季须补脾:。每天忘时定量喝水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午时 11:00 至 13:00 时,心经工作。小憩一会儿。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午睡30分钟,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未时 13:00 至 5:00 时,小肠经工作。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体就会打咯排气。故午餐下午1:00时之前 吃,营养物质都吸收进入人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申时 15:00 至 17:00 时, 膀胱经工作。膀胱把水液排出体外。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膀胱活跃宜多喝水。此时不要憋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酉时 17:00 至 19:00 谢,肾经工作。肾脏为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 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本 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这个时候按摩肾经,保健效果最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戌时 19:00 至 21:00 时,心包经工作。心包经。此刻创造安然入眠的条件。平和心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亥时 21:00 至 23:00 时,三焦经工作。准备睡觉。此时是人体 三焦经运行,疏通水道。亥时 三焦通百脉。可休养生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冬病 夏治</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先生开药方。在炎热的夏季吃姜,寒冷的冬季吃萝卜,可以强身健体。关于姜的具体用法,食疗还是泡脚,有生姜与干姜之别。夏天吃姜 ,生姜辛热、萝卜甘寒,这似乎与夏天需要解暑和冬天需要保暖的认知有所矛盾,其实不然。冬吃萝卜夏吃姜,是一门养生之道。中医“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 医理不谋而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足 浴 保 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足浴,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中医讲“足为精气之根”,睡前温水加点醋 泡脚,可引虚火下行、交通心肾。水温控制在 40℃为宜,水位需过脚踝,时间约20分钟最佳。通过温水刺激足部穴位,配合药物作用,既能散寒除湿,又能安神助眠。缓解暑热耗气所致的乏力。足浴包配方。泡脚根据体质需要,可以适量放的材料及其功效:① 生姜:驱寒,缓解感冒、手脚冰冷。 ② 花椒: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双腿水肿。③ 艾叶:温经散寒、安神助眠、缓解痛经。④ 安神助眠方为夜交藤15克。泡脚温水加点醋,安神助眠。睡眠质量好。⑤ 食盐:去角质、杀菌、止痒、缓解脚气。⑥ 陈皮:通经活络、改善脚步皮肤粗糙。⑦散寒除湿方为:艾叶20克、生姜10克、紫苏叶10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中医刮痧理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痧的概念,又叫做“瘴气”等。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从广义来讲,一方面是指“痧”疹征象,即痧象;另一方面是指痧疹的形态外貌,即皮肤小现红点如粟,以指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清代邵新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痧者,疹之通称,有头粒如。”痧是许多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在体表皮肤的—种共性表现。不是一种独立的病,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痧象,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证候,统称之为“痧证”,故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痧证所包括的范围很广,中医古籍,有关痧证的记载涉及到:内 外 妇 儿 等 多种疾病。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比较充沛,容易形成“湿热”气候。湿困脾胃、热伤津液,芒种养生要遵循健运脾胃、清热生津的原则。湿为阴邪,易袭阳位。日常起居要注意避寒邪、适当温通。可按揉中脘、承山等穴位,和胃健脾、化湿利水、固化脾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