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0年12月落成的紫峰大厦位于鼓楼,是南京地标性的最高建筑。总高450米,89层,就是这个庞然大物,某天徬晚被笔者邂逅收纳在后湖(玄武湖)小门内。历史就是这样神奇,600多年来,后湖小门默默无闻,有过无数次夕阳西照,没想到与摩天大楼同框,紫峰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投资建设的摩天大楼。</p> <p class="ql-block">一、台城段城墙的位置及特点。</p> <p class="ql-block">台城段城墙包括东西向的台城城墙(清代后,这里被称为台城),南北向的后湖城墙,位置在玄武区鸡鸣寺路与台城路交汇处,后湖小门通达城里城外,东临玄武湖,解放门是城内主干道上的门,连通着台城路与鸡鸣寺路,同为单孔券门,两座门各有特点。</p> <p class="ql-block">两座城门建在在人头像形城墙轮廓线的眼窝下、鼻梁上端。这里其实是两段呈丁字形城墙交汇处,后湖小门开在南北向相对低矮的主城墙上,解放门开在东西向更为高大的城墙上。</p> <p class="ql-block">后湖小门的特点:</p><p class="ql-block">1、没有大名。后湖小门是明代洪武初年所建的老城门,但规模明显小于同时代的正式城门(如现存的清凉门,神策门等),所以没有大名,习惯上称其为后湖小门。</p> <p class="ql-block">2、长期封堵。后湖小门不在十三座城门之列,长期封堵,是解放后随着解放门开通,玄武湖公园进出而复开的。</p> <p class="ql-block">3、进出公园通道。后湖小门是进入玄武湖公园的重要通道,但默默无闻,不为人知。</p> <p class="ql-block">4、靠近主城区。后湖小门靠近玄武湖、鸡鸣寺,樱花大道,历来人气颇旺,近年因紫峰大厦有了意外出彩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解放门的特点:解放门的最大特点是高(所有城门最高)、大(单孔最大)、上(装饰在拱门外框上)。</p> <p class="ql-block">1、特色鲜明的民国之风。解放门修建于解放初,建筑师们所受的民国教育影响鲜明。拱形城门,有明显的民国时代特色—水泥构筑物,用水泥莲花瓣装饰拱门顶部。</p> <p class="ql-block">2、一主两附的门组。它与后湖小门,台城墙上的连接门,罕见的构成三门同框的人文景观,是南京明城墙中最靠近的两座城门。</p> <p class="ql-block">3、独特的设计。解放门高而窄的内凹式设计,在所有城门中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4、人气十足的城门。由于解放门濒临玄武湖,靠近鸡鸣寺,紧邻登城口,是游览必经之路,又是公共交通通道,特别是每年初春,樱花盛开时节,鸡鸣寺路樱花大道,樱花如云似霞若雪,花间游人如织。</p> <p class="ql-block">台城门一瞥。在后湖小门头顶还有一个更小的门,姑且称台城门。这是台城段城墙与后湖城墙丁字墙连接处之门,建筑年代不详,观之似乎有老气。</p> <p class="ql-block">台城门北望,城墙蜿蜒的引导线构图很美,四季风景不同,摄影爱好者常常视角所见略同。</p> <p class="ql-block">台城段城墙是年轻人婚纱摄影的最爱,有一种独特的跨越时空的美。</p> <p class="ql-block">二、台城段城墙的前世。台城是南朝建康宫(宫城)别称,其核心区域在大行宫附近。晚唐诗人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里的台城跟今天的台城不是一个地方,解放门向西有一段100多米长的断头墙,清代以来不知何故被称为台城,以讹传讹至今。今天旅游体验上的台城段城墙是玄武门至解放门及太平门段丁字墙的统称。明朝统称为后湖城墙。为表述方便,本文将东西向的城墙称台城城墙,南北向的称后湖城墙。</p> <p class="ql-block">建康宫始建于东吴,东晋时(330年)改扩建定名建康宫。到了南朝,建康宫一直是都城所在地,行道树多植柳树。南朝陈被隋灭后,建康宫损毁,存世360年。到了唐代,六朝古都金陵是文人怀古打卡必到之地,并留下诗篇(如李白、刘禹锡、韦庄等),台城一度成为豪华、繁盛的代名词。六朝建康都城遗址(台城)位于淮海路游府西街小学附近,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在考古发掘基础上,长江路总统府旁建有六朝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1、后湖小门何时开辟。有两说:一是南京解放初期与解放门同时建(城墙研究者王燕燕观点)。另说是多数人包括城墙博物馆认为:大约明洪武中期(1386年)。</p> <p class="ql-block">台城段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据史料记载,洪武四年(1371年),置太平门千户所。十多年后实施二期工程。洪武十七年(1384年)“命留守卫军士甃后湖城垣,凡四百四十三丈(1378米,为今太平门至解放门之长度)”,这是一次对原城墙的加高增厚工程。</p><p class="ql-block"> 城墙设计者建好台城段城墙后,原打算向鼓楼方向延伸,到石头城形成闭合,但几年后,朱皇帝突然立意高远起来,要求改道向北,于是,台城段东西向城墙成为废墙(俗称盲肠)),按此方案,南京古城面积扩大了几乎一倍,虽然城北那时基本是农田水塘,荒无人烟。</p> <p class="ql-block">据《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九载,洪武十九年(1386年)八月,“新筑后湖城”。说明南北向的后湖城墙是台城段城墙加高增厚后才续建的。据分析,1375年前,朱元璋主要精力在修建凤阳中都城。中都工程下马后,先对洪武早年的“新城”分批加高增厚,到1386年,改变筑城方案后才新建后湖城墙,并改变城墙原走向,废西向北。结论:后湖小门就是此时段开辟。</p> <p class="ql-block">2、为什么建后湖小门。后湖小门是唯一留存的明代小城门。为什么建小门,为什么能留存?有城墙研究者认为,当年“新筑后湖城”有一个问题,城外是湖荡,并不适合施工人员驻扎,太平门至神策门之间距离较远(6公里),为施工人员进出,开设了此便门。加之,几乎同时期的后湖黄册库施工人员也有进出需要。黄册库建好后,后湖封湖,所有人员只能从太平门乘船进出黄册库,后湖小门也就封堵了,这一封就是300多年。</p> <p class="ql-block">3、何时复开。一说是清晚期。由于玄武湖风景秀丽,晚清时已有游览需求,故复开此门,方便人们进出(时间上应早于玄武门的开辟,即1909年前)。二说是1952年,在解放门开辟的同时,开通后湖小门。</p> <p class="ql-block">4、解放门何时开辟?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反动统治不甘心失败,时常派飞机轰炸袭扰南京上海等地(新中国成立之初,防空体系不全),为防空疏散需要,同时方便城墙内外交通,1952年开辟了解放门,初名台城门。另说是1934年开辟,后被封堵,1951年进行扩建,1952年6月竣工通行。也有说是1954年开通的,至于是不是在民国1934年台城门基础上扩建的,有待进一步考证。</p> <p class="ql-block">三、台城段城墙今生。</p> <p class="ql-block">1、台城段城墙是南京明城墙中保存最完整、最高大、景观最美的城墙。</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远眺紫金山,四时风景各不同。</p> <p class="ql-block">我见钟山多妩媚</p> <p class="ql-block">建有古城墙修复纪念园。抬眼望城墙,秋色依高楼。</p> <p class="ql-block">2、结合台城路与城墙绿道美化,打造金陵颂历代名家咏南京作品碑廊。</p> <p class="ql-block">3、筑影台城成为夜色台城新名片。</p> <p class="ql-block">夜游台城、古城墙灯光秀成为旅游新体验。</p> <p class="ql-block">4、明城垣史博物馆1998年5月开馆,它设于台城段城墙内,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5、城墙上陈列有红夷炮、神威大将军炮、舰炮等,俨然古炮台。</p> <p class="ql-block">6、台城段城墙高光时刻。2015年元月1日,南京市第33届元旦长跑,3000多市民从解放门登台城段城墙,此消息中国新闻网作了报道,可谓全球曝光。这是一次戏剧性安排,笔者因是参与者,记忆犹新。此前两天,12月30日,打头的市级机关长跑方阵曾在解放门排练起跑,路线是绕环湖路,但时任市主要领导独出心裁,要去台城段古城墙跑步,这个临时起意,颇现领导霸道作风和对文物保护意识的淡薄,当时就被诟病。我参加过很多次元旦长跑,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全参与的这是唯一的一次,遗憾的是,这四人中,有三人后来出了事,有人说这是对老祖宗遗产大不敬所致,也许是。</p> <p class="ql-block">四、历史瞭望</p><p class="ql-block"> 与解放门的“高大上”相一致的,解放门附近的历史遗存更加“高大上”,是民国时期名副其实科教中心,全国重点、省文物保护单位比比皆是,可谓满眼文物,步步古董。让我们从城里由远及近介绍之:</p> <p class="ql-block">1、大钟亭。位于鼓楼东北角六角亭,悬挂的明初铸造的紫铜大钟是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亭为1889年重建,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北极阁气象台旧址。位于玄武区北极阁2号。1928年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主持建成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气象台。1930年建成北极阁地震台。</p> <p class="ql-block">北极阁气象台旧址现为江苏省气象局办公场所,不对外开放,气象博物馆原址是南朝宋时古观象台,明代钦天监遗址,是中国第一家气象专业博物馆,只限开放日对社会公众开放。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北极阁附近是集体屠杀点。政府立碑纪念,警醒后人,不忘国耻。</p> <p class="ql-block">3、宋子文公馆。位于北极阁1号,始建于1933年,1945年重建,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陶馥记营建(民国时期著名营造商,中国第一座“摩天大楼”——上海国际饭店,南京灵谷塔,中山陵牌楼、碑亭等由其营建,以上建筑现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宋子文(1894—1971),宋庆龄之弟,宋美龄之兄,曾任国民政府财政、外交部长,行政院长,广东省政府主席。1971年4月在美国旧金山逝世。</p> <p class="ql-block">4、南朝文学馆、十竹斋旧址。位于鸡笼山下,北极阁东侧。文学作为独立学科,始于南朝,源于文学馆——公元438年,南朝刘宋文帝令谢元在鸡笼山下设文学、史学等四馆。明代万历年间,十竹斋在此设立并印刷画谱等,水印技术声名远播。1965年,十竹斋与南京文物公司合并,经营文物、书画等,现大行宫有十竹斋门店。2001年杭州十竹斋艺术馆成立,是不是一家,有待考证。</p> <p class="ql-block"> 为宣传弘扬南京文学之都(2019年,南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文学之都),为文学之友交流提供平台,南京市在此设立世界文学客厅,室外有小径,方亭,特制长椅(椅背上专门印制古人写南京的名诗名句)等,室内有南京文学发展史介绍等。</p><p class="ql-block"> 在南京,文学习气渊远流长,相关部门因势利导,经常举办文学讲座,利用社会资源对公众开放,如梧桐语书房书屋等,文学客厅有其存在的历史背景与社会土壤,已渐渐成为时尚人士新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5、南师附小望钟楼。南师附小是全国百名名小学之一,位于四牌楼4号,创办于1902年。望钟楼建于1921年,仿西式建筑。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6、国民政府教育部旧址。位于成贤街43号,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现为市级机关办公大院。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7、国立中央图书馆旧址。位于成贤街66号,它的前身是建于清朝末年的惜阴书院—江南图书馆,1950年更名为国立南京图书馆。中央图书馆南大楼建于1947—1948年之间,由建筑大师刘敦桢设计,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南京图书馆新馆座落在大行宫,是中国第三大图书馆(仅次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需要说明的是,南京图书馆隶属于江苏省文旅厅,南京市辖的图书馆称金陵图书馆,在河西奥体西侧。</p> <p class="ql-block">8、国立中央大学旧址,位于四牌楼2号,现在是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中央大学前身是1902年,清政府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其演变过程:1921.6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1928.5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迁至金陵大学校址(今南大鼓楼校区),原中央大学校址由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沿用。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为中央大学标志性建筑—大礼堂。</p><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笔者查阅民国时期的南京地图,中央大学旧址上也标注陆军大学,进一步考证,原来,抗战胜利后,陆军大学一度曾与中央大学共享部分校舍资源。</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学门楼由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刘敦桢、杨廷宝、童寯等建筑大师先后在南京工学院任教,成就了南工在全国闻名遐迩的建筑专业。</p> <p class="ql-block">9、六朝松。在中央大学旧址有一颗1500多年历史的桧柏,相传是梁武帝亲手所栽,这是南京最古老的树。此处原为六朝宫苑,隋毁陈宫苑,此树得以幸存。明朝在此设立国子监,清朝在此建三江师范学堂,民国在此建中央大学,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是南京工学院,现在是东南大学,古树见证了千年文脉相传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1916年,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江谦,在六朝松西侧建梅庵,以纪念两江师范学堂校长李瑞清(号梅庵)办学之功。梅庵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0、杨廷宝住宅。位于成贤街104号,又名成贤小筑,是1946年10月自行设计建造而成,杨廷宝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开始居住。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杨廷宝(1901—1982),河南南阳人,与梁思成同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师承同一位导师。南京有100多座优秀建筑由他设计,被誉为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代表作包括:中央体育场,紫金山天文台,中山陵音乐台,中央医院(今东部战区总医院)、大华大戏院等。被称为“北梁南杨”,他是中国近代四大建筑大师之一(其他三位是:梁思成、刘敦桢、童寯),曾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副院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副省长。他曾是中国建筑学理事会理事长,世界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p> <p class="ql-block">11、谭延闿旧居(修缮中)。位于成贤街112号,建于1927年,是一幢独院三层砖木小楼,门檐口阳台尤为突出。谭延闿旧居长期为机关职工几家合住宿舍,自行改建较多。2009年被列为南京不可移动文物,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谭延闿(1880—1930),字祖庵。湖南茶陵人。民国政治家、书法家,祖庵湘菜创始人。官至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延闿被称为民国第一完人,他是其父谭钟麟(曾任两广总督)与女佣(后为妾)所生,自幼聪慧,被光绪帝师翁同龢称为“少年奇才”,孙中山为笼络这位地方实力派人物,曾撮合宋美龄与之联姻,并许以黄埔军校校长之职,均遭婉拒,他的推让最终成就了蒋介石。谭延闿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楷书尤佳,中山陵碑亭金色大字由谭书写。1930年9月,谭延闿突发脑溢血在南京病逝。</p> <p class="ql-block">谭延闿去世后,国民政府为其举行了国葬,其墓园由杨廷宝、关颂声等按江南园林风格设计,座落在紫金山东麓鸡鸣寺东北侧,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2、励士钟塔。位于市政府门前和平公园(1956年建成开放)东南侧。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为民国考试院附属建筑,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励士钟塔一度误认为是汪伪时期所建的所谓“还都亭”,经专家权威考证,得以还其本来身份。</p> <p class="ql-block">13、珍珠桥。珍珠桥位于太平北路与北京东路交汇的珍珠河上(属杨吴城濠古潮沟段),始建于东吴,明万历年间建有石桥,1936年改造成水泥构筑。1931年12月,这里发生了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集会游行,要求政府抗日,遭反动军警开枪镇压的珍珠桥惨案。现为玄武区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第二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14、民国考试院旧址。位于北京东路41号43号,考试院由东西两个相互连通的大院组成,现有明代武庙遗存、民国建筑,近年仿古建筑共30多幢,门头为老建筑。1949年以来,一直是南京市级机关大院,现在主要有四套班子办公厅及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市级机关管理局等部门在此办公,作为政务公开,大院每年有三次对社会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民国考试院旧址是南京现存保存最完整的民国建筑群,由民国建筑师卢毓骏设计,东院以武庙遗存为轴线,对称布局,有长廊相连通,中间有花坛及古树名木。十分幽静。西院以明志楼(市级机关礼堂)为中心,建筑集中在西侧依次排列,中间是开阔草坪树木,直至城墙附近。南京市政府大院被誉为全国最美的市政府大院,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明志楼是考试院的主体建筑,建于1933年,现为市级机关礼堂、外宾接待室。1956年1月,毛泽东主席视察南京,曾在此楼会见参加座谈的代表,并在门前台阶上,与干部群众合影。明志楼北侧依次是政府办公厅、人大办公厅。</p> <p class="ql-block">1940年至1945年,这里是汪伪时期的“国民政府”所在地,图为汪伪时期考试院老照片(1944年11月,汪精卫在日本去世)。</p> <p class="ql-block">关于民国考试院的地位作用:根据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委会通过的《国民政府组织法》,国民政府由主席、委员和五院组成(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考试院),考试院是国家选拔任用考核奖赏公务员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门,但法律地位较高。由于国民政府反动腐败,用人上无法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廉洁高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南京1949年4月解放,图为刚解放时市政府、军管会大门照片,三间牌楼上,选贤任能字样清晰可见,似乎宣示了考试院的中心职能。</p> <p class="ql-block">戴季陶(1891—1949),国民党元老之一,早年加入同盟会,任孙中山秘书。1920年曾参加中共上海组筹建,中途退出。首任考试院院长,在任长达20年之久,因对蒋介石不满失望,1948年7月辞去院长职务(由张伯苓接替),1948年12月,戴离开南京前,曾专门到考试院大院追忆往昔,甚至动情流泪。</p><p class="ql-block"> 戴季陶个人故事较多:他是蒋介石次子蒋纬国生父(蒋纬国自传爆料,戴写给梅屋庄吉的信中也坦言,是他在日本期间与日本女护士重松金子的私生子,后托付蒋抚养)。他信奉佛教。他的最后一任妻子赵文湫是其发妻钮有恒的外甥女。1949年2月,戴季陶因对大势已去的国民党政府绝望,不愿意去台湾,加之不堪神经衰弱症长期折磨,在广州服安眠药自杀。</p> <p class="ql-block">对考试院旧址笔者有特殊感情。上世纪90年代曾在大院工作了近十年的我,见证过原汁原味保存完整的考试院,直到90年代中期,相关民国建筑陆续翻建成了仿古建筑,时隔多年,再来此院,感慨万千。年轻时工作过的地方,曾经对当初的老木楼梯吱吱作响颇有微词,曾经对满眼文物古迹熟视无睹,曾经对大院的古树名木习以为常,今天始觉得此处原来很有历史,甚至真美。</p> <p class="ql-block">15、国立中央研究院旧址。位于北京东路39号,1931年始建,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现为中国科学院江苏分院、江苏省科技厅,南京古生物研究所。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国立中央研究院成立于1928年,首任院长是蔡元培,首任古生物研究所所长是李四光。图为李四光办公旧址。</p> <p class="ql-block">16、古鸡鸣寺。位于解放门西侧,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始建于西晋,“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后毁于太平天国时期战火,1983年后陆续翻建。寺内胭脂井为南朝遗存,鸡鸣寺药师佛塔是《白娘子传奇》中雷锋塔背景。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与南京其他寺庙不同的是,鸡鸣寺香客中年轻人更多,因为据说该寺对婚姻祈祷显灵是其特色。</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城外:</p><p class="ql-block"> 1、古阅武台。玄武湖早年是南朝皇家园林,也是皇家水师检阅地。据史料确切记载的练兵阅武就有7次,最壮观的是公元579年陈宣帝举行的阅武。诗云:五百楼船十万兵,登高阅武阵云生。是对其写照。</p><p class="ql-block"> 现存建筑是2010年所建,仿南朝时期建筑规制。</p> <p class="ql-block">2、诗意玄武湖。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有赞美玄武湖的诗词。如宋代欧阳修诗云:金陵莫美于后湖,钱塘莫美于西湖。其他,包括李煜、韦庄、刘禹锡、李商隐、李白、王安石、曹雪芹等,都在此留下身影诗篇。图为玄武湖专题书法长廊。附近有城墙临湖厅,这是明城墙中唯一在中间处开辟登城口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3、武庙闸。位于后湖小门东侧约百米处,最早可以追溯到东吴,明朝初年,朱元璋修建明城墙,并利用秦淮河和玄武湖等水系作为护城河,为了控制城内河道水位,修建了武庙闸(早年称通心坝,同治八年(1869)始称武庙闸)。此闸控制的是玄武湖——珍珠河——杨吴城濠——秦淮河水系,武庙闸工程设计在当时是世界级水平,今天仍在使用,是南京使用时间最长的水闸。</p> <p class="ql-block">武庙闸城墙下过水,原为铜管铁管,后作为文物保存在城墙博物馆。过水道由水泥管替代。武庙闸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五、附近著名街巷</p><p class="ql-block">1、成贤街。成贤街口有一座牌坊,上书国子学,原来这里是古代国子学(后改国子监,国家最高学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公元258年,东吴景帝孙休在此创建国学,明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下诏恢复兴建国子监,高峰时有近万名监生在此处学习生活,著名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在此诞生。</p><p class="ql-block"> 国子监学生是候补官员,包吃住,有免费医疗,一般考取者需要学习四年以上,很多人要学习十年左右,且必须参加黄册库实习三个月以上才能毕业,任外派官员。知名校友如唐伯虎、于谦等均在后湖黄册库实习过。学有所成,国之栋梁,成贤街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永乐迁都后,北京兴办国子监称北监,南京的继续保留,称南监。1905年,清政府设学部,国子监(学)撤销。</p> <p class="ql-block"> 2、进香河路。它四牌楼旁南北向的一条路,鸡笼山南麓,因进香河而得名。明清时期,鸡鸣寺香火旺盛,周边百姓乘船到寺庙进香者众,到了民国,快捷的陆路交通取代水路交通,进香河渐渐废弃,1958年,进香河被改造成一条暗河,进香河消失了,但附近的地名被沿用下来,如莲花桥,老虎桥(老虎桥监狱曾经是民国时期三大著名监所之一,关押过陈独秀、周佛海等知名人士,可惜的是,上世纪90年代拆除了)、大石桥。</p> <p class="ql-block">3、鸡鸣寺路。解放门内至北京东路约百米之路,因路两侧栽种樱花,每年春天,樱花盛开,拍照赏花的游客摩肩接踵,成为南京著名网红打卡地。人称樱花大道。</p> <p class="ql-block">图为上世纪台城大坡路(现鸡鸣寺路)老照片,照片最左边建筑为武庙(现市级机关东大院),右边空地,后建成考试院明志楼等建筑,尚无围墙。</p> <p class="ql-block">图为樱花盛开时节的鸡鸣寺路之夜色</p> <p class="ql-block">六、美哉,解放门,美哉,台城。</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俯瞰武庙闸</p> <p class="ql-block">台城上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台城墙内通道</p> <p class="ql-block">仰视台城,遇见紫峰。</p> <p class="ql-block">三门同框。</p> <p class="ql-block">曾经无数次进出解放门,因为鸡鸣寺路边机关大院开有一个边门,每天午餐后,工作人员可通过后湖小门到玄武湖散步,对玄武湖一草一木皆熟悉。曾经在鸡鸣寺附近那么多年,对周边环境几乎了如指掌,唯有近期故地重游,才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感悟。总结起来这里是明城墙三方面之最:</p><p class="ql-block"> 一是历史最为厚重。鸡鸣寺始于西晋,文学馆建于南朝,均有1500多年以上历史;武庙闸与钟楼铜钟为600多年前的实物;民国考试院、中央研究院、中央大学等民国建筑群多有90年左右,是南京乃至全国最集中之地。</p><p class="ql-block"> 二是文物最为集中。有全国重点文物5处,省级文物4处,市级文物4处,范围很小,距离很近。</p><p class="ql-block"> 三是风景最为优美。玄武湖、紫金山、古城墙、城门、古寺庙、樱花、紫峰大厦等完美组合,让无数摄影师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来南京旅游,时间又很短,我的第一推荐地就是台城,这里是最能体现南京历史文化与山水城林交相辉映的最佳视角。</p><p class="ql-block"> 龙蟠70里,虎踞600年,下期我们将在太平门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