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端午节的在我的记忆里特别深刻,成年后记得每逢过节妈妈就开始准备包粽子,江米一般腌七八天左右,家里会迷散出一种酸酸的气味,妈妈就说可以包了。准备好的红枣和江米放一起清洗干净,用粽叶包好放锅里,在炭火上煮十多个小时,粽叶飘香,拆一个吃又软又糯。自从妈妈走了后,我也没包过,但端午节这天,基本上都要去田间地头采摘艾叶的。</p><p class="ql-block">端午的气候不冷不热,早上出门,直奔我的乐园。这片乐园是七八年前和闺蜜发现的,那时每逢星期天休息,我俩准时相约爬山,后来慢慢发展到顺便在山上找野菜,一举两得。又慢慢演变成一天上山锻炼身体,一天去地里挖野菜。在这过程中,找到一片种植园区绿化树的地方,这里在市区郊外,在高铁未开通之前,这里除了田地外就是大面积种植的绿植,沿着一条土路开车进去,拐到一个隐蔽的土路上,很少有人来这里,我们开心地叫“我们的百乐园”。百乐园的土地上,长着成片的蒲公英,苦苦菜,益母草,小蒜,车前草,芥菜,马齿苋,大蓟小蓟,不知名的野果,艾草等等。因为是园林绿化,春天开始各种绿植树在发芽,由嫩黄到嫩绿到一片翠绿,各种花在不同季节争奇斗艳的开,迎春花夹竹桃海棠花月季花等等,让人眼花缭乱。我们一边低头挖野菜,一边欣赏风景,鸟鸣林更幽的意境会自觉地从脑海中升起来。每次来这里都会在心底发出一阵由衷的欣喜与快乐。并且会不由想起鲁迅的百草园,他的百草园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园子,有碧绿的菜哇,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蝉鸣长吟,黄蜂伏在菜花上,云雀直窜云霄,泥墙根下,油蛤低唱,蟋蟀弹琴,还有神秘的何首乌和酸甜的覆盆子,一切都充满了无限的趣味。他的快乐我也有。</p> <p class="ql-block">犹记得在乡下,父母在乡镇一个化肥厂上班,我们没有住房,就是不断租房在村里农家,租房时间长短以农家主人高兴与否为主,后单位盖了家属院才结束了东奔西跑的命运。厂里设了小学校,子弟可以就读。学校后院一排矮墙,大门是不起的,常常跟着哥哥还有一旁同学翻墙出去,墙外是一片沙地树林,上树淘鸟是必备项目,穿过林地到了田里,除了庄稼还种有一大片桑树,夏天午休时间会钻里面摘桑椹,边吃边摘,手上嘴唇上染的发紫,下午上课就会打瞌睡,老师会提起来问:中午是不是没休息?我们矢口否认,老师用尺子指着嘴问:看看你的嘴巴颜色。过了桑树林就是浊漳河,下河捉鱼摸虾是常事。上学的记忆就没有,好象没发生过一样,只记得几个片断,写作业就是抄同桌的,每次考试他是第一,我也是第一,只不过是倒数第一。印象记得父母也没有因为我的成绩批评过我。直到搬到县城,五年级突然开卦一样,成绩就好起来,很自然地一路顺风顺水初中高中大学。出了社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环境,千变万化,不停在适应,或走在适应的过程中。我的百乐园成了我一个快乐的地方。屡次忆起过去,这些被岁月浸润的碎片记忆,在中年回望时竟成了疗愈生命的良药。</p><p class="ql-block">想想那真是一段特别美好的时光,我们给回忆加上了滤镜与美颜,只不过,当时只道是寻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