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江苏沿线自由行(上集)

黄子万

大运河江苏段是大运河的核心地段。其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区核心面积约占全国的1/2、遗产河段长度约占全国的1/3、遗产点数量约占全国的40%。大运河流经江苏省徐州、宿迁、镇江、常州,众多名城名镇名村依河而生。一条运河,尽显江苏文化之美。<div> 今年五月,继去年游览大运河浙江段后,我与老友一行五人在徐州集合出发继续沿大运河南行,十二天的时间里,先后游览观赏了大运河江苏段的徐州宿迁、淮安、高邮、扬州、常州、无锡、苏州等八个运河沿线主要节点。</div><div> (下图为苏州盘门景区大运河)</div> <h1><b>(一)徐州</b></h1><h3> 徐州是大运河流经的重要枢纽转运城市,受大运河和黄河交汇影响,徐州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质地貌和生态景观。现今的大运河徐州段北起微山湖南段蔺家坝,南部流经新沂窑湾与骆马湖相接。我们在徐州停留了两天,主要游览了徐州市区的汉文化景区、云龙湖小南湖、户部山建筑群、蟠桃山景区等和新沂市的窑湾古镇。</h3> <b>(1)市区打卡</b><div> <b> 徐州博物馆,</b>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云龙山北麓,是在乾隆皇帝南巡时行宫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把馆建与墓葬、遗址相结合的现代化地方综合博物馆。</div> 遗憾的是我们去的当天恰逢周一闭馆,未能入内参观,只在馆外合影留念。<div>  (图片由同行的汪哥航拍)</div> 博物馆旁边“乾隆行宫”(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样大门紧闭。 博物馆斜对面是徐州云龙湖景区(5A) <b>淮海战役纪念碑广场</b>,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塔体由回廊、角亭环抱。塔基左右各为解放军和人民支前的浮雕;塔四周为围廊,刻有刘少奇、江泽民等领导人的题词和3万余名烈士的名录,镶嵌着反映淮海战役的大型陶瓷壁画。 纪念碑广场附近的烈士军帽雕塑 淮海战役纪念碑 徐州双拥展览馆 <b>(2)汉文化景区(4A)</b><div><b></b> 汉文化景区由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汉文化交流中心(展示汉化像石艺术)、刘氏宗祠、竹林寺、羊鬼山展亭(王后陵)、水下兵马俑博物馆等两汉文化精髓景点组成,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div> <b>  狮子山楚王陵,</b>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座西汉楚王陵。 这是一座完全开凿与山体岩石之中的洞穴式“岩洞墓”。 该墓分为上下两个墓体,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墓中之墓”的汉代王陵。该考古发掘先后获得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等殊荣。 <b>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b>,位于狮子山西麓,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在原址发现并建造的一座展示汉代兵马俑坑军阵的遗址博物馆。 <b>一号坑</b>,坑内兵马俑群分为前后两段,前段为步兵军阵,后段前部为车马、军吏和步兵佣构成的指挥机构,后部为车马军阵。 <b>水下兵马俑展厅</b>,为原址发掘保护展示的两条骑兵俑坑遗址,因俑坑发掘后埋藏与水下而得名。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独立建制的骑兵军阵。 展厅馆内的陈设 骑兵军阵 <b>(3)户部山古建筑群</b><div> 户部山古建筑群(国家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建筑群古建筑因山就势,建筑形式以传统四合院为主,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规整划一,又有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div> 建筑群首屈一指的余家大院,既是古建筑群的代表,又是徐州民俗博物馆。 墙体多用青石与青砖,梁架用材硕大,雕梁画栋,琢刻精细,风格独特。 给大院增色 积善堂 听雨轩 梅卉园 戏台 戏园 <b>(4)云龙山小南湖</b><div> 小南湖,是徐州云龙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位于云龙湖南岸,其水全部来自云龙湖,两者之水从桥下相通,但两湖之间又被一条道路和绿化带隔开,所以又可单称小南湖。</div><div> (图片由网上下载)</div> 小龙湖上有六座桥,我们见到了其中的三座。<div>  <b>  苏公桥</b>,苏公岛与小南湖南岸的连接处是一板桥和拱桥造型的石桥,为了纪念苏轼在徐州抗洪治水、造福百姓而建,故命名为苏公桥。</div> <b>  龙华桥</b>,是南湖水街与珠山连接的桥。这是一座汉白玉栏杆的17孔连拱桥,和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一样多。据说有摄影爱好者发现了此处亦有金光穿孔奇迹。 <b>  云汇桥</b>,此行出发前做功课之所以要到小南湖就是因为照片中的此桥太美了。然而由于天气和拍摄角度的原因所摄照片和期盼中的画面相差太远了。 这是出发前做功课时在网上见到的云汇桥,天壤之别。 出了景区走到桥面拍摄的云汇桥。 小南湖畔徐州音乐厅,造型不敢恭维。 小南湖合影留念(图片由同行的汪哥提供) <b>(5)蟠桃山景区</b><div><b> </b>蟠桃山景区 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主体为宝莲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原是中国第一座有印度风格的寺庙,千余年来历经沧桑,几度兴废,于解放前夕荒废。重建的宝莲寺内"八殿、两阁、一院",建筑特色尽显盛唐风格的恢弘大气。</div> <b>  萨提圣莲广场</b>,金色宝莲位于萨提叶之中,整体造型取材与佛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萨提”。 <b>  天龙八部广场</b>,主体为八位天神正常,守护着中央的佛塔。 <b>大雄宝殿</b>,也称七佛殿,是国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七佛 <b>通天阁</b>,高59.88米,是国内最高的佛阁。 通天阁内供奉着弥勒菩萨真身像——天冠弥勒,高39.88米,是国内最高的室内锻铜佛像。 <b>(6)窑湾古镇</b><div> 窑湾古镇位于徐州新沂市西南边缘,西依大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为南北水运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古镇主要景点有吴家大院、中国典当博物馆、窑湾民俗博物馆、大清窑湾邮局、江西会馆、山西会馆、苏镇扬会馆、天主教堂等景点。窑湾古镇素有“东望于海,西顾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之说,有“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及“小上海”之称。</div><div> 窑湾古镇是我们出行以来遇到的第一个与大运河紧密相关的景点(航拍图片由汪哥提供),图中上部水面(东面)为骆马湖、下部河流(西面)为大运河。</div> 航拍的窑湾古镇(图片由汪哥提供),图中古城右侧是大运河 古镇北城门 古镇滨河大道,五一长假刚过游人不是很多。 沿街的铺面 陕味馆 <b>  山西会馆</b>,位于窑湾西大街,是窑湾古镇的核心景点。原为唐代关帝庙,现存千年古槐、关帝庙等历史遗存。 三晋风情 运河游船码头 <b>  天主教堂</b>, 始建于1909年,塔楼上悬挂有大铜钟,钟绳直径粗约5公分,铜钟每被敲响时方圆十余里皆可听闻。 <h1><b>(二)宿迁</b></h1><h3><b> </b>宿迁,江苏省辖地级市,是徐州都市圈、江淮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 。</h3> 宿迁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素有“华夏文明之脉、江苏文明之根、楚汉文化之魂”之称 。宿迁坐拥骆马湖、洪泽湖两大淡水湖,大运河、古黄河、淮沭新河等众多河流穿境而过。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br> <b>(1)龙王庙行宫</b><div> 原名“敕建安澜龙王庙”,位于宿迁市皂河镇龙运大道与行宫路交叉口东北角,属皂河古镇(皂河龙运城)景区内景点。龙王庙行宫占地面积36亩,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并建亭立碑,故又有“乾隆行宫”之称。龙王庙行宫主要建筑有御碑亭、钟鼓楼、怡殿、古戏楼等。2014年,龙王庙行宫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2015年,龙王庙行宫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图片网上下载)</div> <b>(2)皂河龙运城</b><div> 皂河龙运城坐落于宿迁皂河镇京杭大运河、骆马湖、古黄河和古皂河四水交汇之地的龙王庙行宫附近,景区于2022年9月28日试开园。</div><div> 一行五人进入景区后合影留念(图片为汪哥航拍)。</div> <b>  水利千秋(治水文化主题)</b>,围绕着运河的治水历史,突出宿迁在运河变迁中的分量,一起领略璀璨的治水文化。 馆内的展板 雕塑 水利千秋馆前合影留念 <b>  航运史话(航运文化主题)</b> <b>龙运宫(中国精神主题)</b> 皂河娘娘庙 河神赐福 御码头 <h1></h1><h3><b>(3)骆马湖沙雕艺术展</b></h3><h3> 骆马湖位于江苏省北部,跨宿迁和徐州二市,为构造型湖泊 ,黄河夺淮后,成为沂河和中运河季节性滞洪区。该湖集水区域涵盖沂水与泗水两大水系。1958年修建嶂山闸和环湖大堤,成为滞洪水库。</h3> 我们去时恰逢第七届骆马湖沙雕艺术展刚刚开展。第七届骆马湖沙雕艺术展以“梦幻西游”为主题,分为“哪吒魔童闹海”“黑神话悟空”“大话西游”三个展区。沙雕师们用10000立方米的白沙创作31组沙雕作品让游客大饱眼福。 <b>  哪吒魔童闹海</b> 哪吒 <b>  黑神话悟空</b> <b>(4)项王故里</b><div>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有一位“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特例,他以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一直被后人所怀念、所称颂、所敬仰,他就是被誉为“盖世英雄”,更被尊为“英雄盖世”的项羽。</div> <b>项王故里</b>,又称为“梧桐巷”。坐落在江宿迁市宿城区梧桐巷、古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之间的徐淮路东侧,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这里拥有全国最大的西楚文化建筑群。 作为项羽出生地的项王故里,用最逼真震撼的经典战例实景,最精彩荟萃的名家楹联诗碑,构筑成了“一人、一家、一社会”的西楚古城。 这座古城,再现了西楚霸王充满传奇色彩英雄人生。 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和天气原因,使得我们未能进城去细细品味项王故里那更多精彩的情景。 <h3></h3><h1><b>(三)淮安</b></h1> 淮安市,简称“淮”,古称“淮阴”,江苏省辖地级市。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处在中国南北分界线上,拥有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br> 淮安有2200多年建城史 ,曾是漕运枢杻,盐运要冲,“南船北马交汇之地”,历史上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四大都市”,中国大运河淮安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 淮安市人杰地灵,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 。 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巾帼英雄梁红玉、民族英雄关天培、《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br> 在淮安我们游览了周恩来故里景区、总督漕运遗址、淮安老街、淮安船闸等处。<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 <b>(1)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b><div> 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位于淮安市淮安区,2015年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有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驸马巷、河下古镇。</div> 一行五人在周总理塑像前合影留念,缅怀敬爱的周总理。 <b>周恩来纪念馆</b>,位于淮安市淮安区桃花垠。馆区由纪念岛、宽阔的水面和湖四周环形绿地组成。 纪念馆前宽阔的广场与远处辽阔的湖面,象征着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平易近人的高尚情操。 纪念馆二层为瞻仰大厅,厅内设周总理全身汉白玉坐像一尊。 仿中南海西花厅 西花厅内陈设 <b>  周恩来故居,</b>这里是一代伟人周恩来度过12年童年时光的地方。 故居内陈列的周总理照片 邓颖超生平事迹陈列馆 <b>(2)总督漕运公署遗址</b><div> 总督漕运公署遗址,位于淮安市淮安区城区中心,是明、清两代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漕运总督的官署建筑群,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布局严谨,可惜整个地面建筑在抗战中遭到毁坏。</div> 如今大门两旁还有碑亭两座、一对石狮。据载石狮是元朝波斯国进贡之物,共有两对,经漕运运至北京途经淮安之时被偷扣一对,尊于漕运总督署门前,另一对则安于天安门前。 广场两侧各建有一座方亭,亭内立有石碑,碑上分别刻着“旌善”和“申明”。 2002年8月,淮安市淮安区在旧城改造中挖掘发现了明清时期的总督漕运部院遗址,在明清遗迹下3米处还发现有宋元代文化层。遗址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此兴建了漕运总督署遗址公园。2006年5月作为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存,与大运河一起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 几经考古发掘,总督署的大堂、二堂位置今已建成遗址公园。官宅院内宏伟的大观楼,今已修建成为中国漕运博物馆。</b> 中国漕运博物馆内展品(图片网上下载) <b>(3)老街龙窝巷与淮安夜景</b><div> 龙窝巷,淮安著名历史街区,巷中的龙窝楼始建于大唐,为淮城四大制高点之一,因宋太祖曾在此下榻而闻名遐迩,龙窝楼现为茅台酒艺术博物馆驻地。</div> 高15.9米重檐庑殿盝顶式的龙窝楼在狭小的龙窝巷中格外突兀。 楼前的石狮尽显历史的沧桑 淮安驻地安悦云天酒店附近街景 <b>(4)淮安船闸</b><div> 淮安船闸位于淮安南郊京杭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下游,是京杭运河苏北段由南向北第三个梯级,和上游的淮阴船闸相距25公里,和下游的邵伯船闸相距113公里。</div> 大运河淮安段 淮安引江闸 淮安三站 淮安水利枢纽图(网上下载) <h1><b>(四)高邮</b></h1><h3> 高邮市,江苏省辖县级市、由扬州市代管。地处江苏省中部,有2000多年建城史。史称江左名区、广陵首邑,为帝尧故里、尧文化发祥地,是江淮文明、邮文化重要区域。有世界遗产1处、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6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在高邮我们参观游览了大运河高邮明清故道、盂城驿、文游台等景区景点。</h3> <b>(1)大运河高邮明清故道</b><div> 高邮明清运河故道现为世界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 高邮明清大运河故道北起高邮界首镇,南至高邮镇,全长26.5公里。高邮湖曾是邗沟的重要通道,后因湖面风浪大,为 航行安全,历史上逐渐修筑分隔河湖的东西堤,明清时代运河故道逐步形成。该段河道反映了大运河由湖道向河道演变的动态过程,是了解大运河河湖关系的活化石。 2006年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成为国保大运河一部分,2014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邮湖打卡留念 运河故道风光 运河二桥 在大运河高邮明清运河故道合影留念(图片由汪哥无人机拍摄) <b>(2)盂城驿</b><div> 位于高邮市南门大街馆驿巷,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以后数年又曾先后多次重建或增修,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div><div> 盂城驿有厅房100余间,包括有驿站,驿舍、秦邮公馆、驿丞宅、武官厅、马神庙、马棚、库房、监房、驿卒宿舍等建筑。皇华厅和驻节堂是盂城驿的主体建筑。2014年6月,包含盂城驿在内的京杭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div> 盂城驿毗邻大运河,与镇国寺隔河相望。 <b>  秦邮亭</b>,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在此处“筑高台、置邮亭”, 故名高邮,亦称秦邮。 景区入口处的巨幅石墙雕 中华集邮文献馆 <b>  鼓楼</b>,是盂城驿的制高点和形象标志物,高约15米,上悬“飞阁凌天”“极目湖天”的匾额,还有“置邮传命”“国之血脉”的题字,楼高三层。 三层内有一面红色白面大鼓。巍峨高耸的鼓楼既可值更报时,又能站岗眺望,有重大喜事时在此报捷庆典。 <b>  皇华厅</b>,又称“正厅”,是通邮传令、处理公文的场所。 <b>  驻节堂</b>,是古代驿丞接待各路使节及四方宾客的场所。图片中系红领巾的少年是盂城驿的小义务讲解员。 <b> 礼宾轩</b>,是当时驿丞接待过往官员的一个会客厅。 登上鼓楼,俯瞰盂城驿东侧。 盂城驿西侧 <b>(3)文游台</b><div> 文游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古秦邮八景之一。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原为东岳庙(即泰山庙),因苏轼过高邮与本地乡贤秦观(秦少游)、孙觉、王巩会集于此,饮酒论文而得名。</div> 文游台景区门前的“四贤聚会”雕塑 文游台门厅, 美丽的园林使人赏心悦目 <b>  秦观塑像</b>,一代词宗秦观的塑像,气概盖世,儒雅倜㑽。周围苍松翠柏。 <b>  泰山北斗</b>,文游台的前身是泰山庙。北宋元丰年间(1084年),文坛巨擘苏东坡过高邮,与一代词宗秦少游、乡贤孙莘老、王定国,相聚在泰山高台,饮酒论文。这一文人雅聚情趣,当地引以为傲,冠名文游台,以为纪念。 <b>  四贤祠</b>,明式建筑风风格,它祭祀着苏轼、孙觉、秦观、王巩四位文化名人。 <b> 文游台</b>, 上檐的匾额是“山抹微云"(苏轼称秦观,山抹微云君);下檐的匾额是“文游台”。 谢谢观看!部分文字源于网络,在此一并致谢!敬请观看下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