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霍州署位于霍州市东大街北侧,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古文化遗产,原是隋末中郎将宋老生的军中幕府,唐时为尉迟恭的帅府行辕,元代曾作国王行宫,其作为州治署衙,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原建筑于元大德年间重修,后经明清两代陆续增补修葺,日臻完善,霍州署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州级衙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霍州州署相传为唐尉迟恭的帅府行辕,原占地面积38500平方米。由南而北分中、东、西三轴线而展现三个建筑群。岁月沧桑,天灾战祸,州署现存面积为18700平方米。以中部轴线为主的州署建筑基本保存完好。由南至北现存建筑分有:</p><p class="ql-block">谯楼:位于仪门前,东西宽15米,南北长11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知州荡克宽建。门洞上楣书“振辰”二字,源出《论语》,意为执政者如能以德感人,则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顺。1985年塌毁,1990年复修。</p><p class="ql-block"> 丹墀:位于谯楼与仪门之间,是知州举行礼仪和群众“闹社火”集会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仪门:即官署第二重正门,台前石狮一对,拾级而上至仪门。明嘉靖年间建。仪门四梁八柱,五檩四椽,建筑宏伟壮观。“霍州署”金字牌匾悬于仪门上端。仪门东便门为“人门”,人们通常出入之门。西侧便门为“鬼门”,古代为死刑犯出入之门。</p><p class="ql-block"> 甬道:连接大堂与仪门间的通道,高出地面一米。古时衙役站立两旁,迎送各级官员的礼仪之道。</p><p class="ql-block"> 戒石亭:仪门北十米甬道中的木牌坊,南楣书“天下为公”,北楣书“清慎勤”。原设亭的地方立一石碑,后为出入方便改建“戒石亭”。原石碑南刻“公生明”,北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虚,上天难欺”。用以告诫官吏,永铭不忘。</p><p class="ql-block"> 月台:大堂前平台。</p><p class="ql-block"> 大堂:大堂是州署整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唐代,现存大堂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大堂面阔、进深各五间,六椽减柱造,大额梁,内外均四椽柱。前接卷棚三间悬山顶四椽亭。大额明间跨度极长,大堂结构布局严谨,雄伟壮观,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木构件保存之完整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 二堂:在大堂后,现存为民国年建筑,面阔、过深各五间,前后没回廊,为知州日常办理州务大事的办公地方。</p><p class="ql-block"> 内宅:二堂后,知州居住的地方,明代建筑,清代屡有复。</p><p class="ql-block"> 科房:大堂前东西两侧,回廊式,硬山顶建筑,两边各17间,归六房占用,明嘉靖三年(1524)知州宇文镛建。</p><p class="ql-block"> 霍州署衙作为中国古代州级署衙的杰出代表,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一处值得游客参观的旅游景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