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流太极拳友泾县二日游

JiangSiq

<p class="ql-block">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代诗仙李白的一首赠别诗,让安徽泾县天下闻名。桃花潭成为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泾县,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古称猷州,位于安徽省东南,东与宣州区、宁国市接壤;南与黄山市、旌德县毗连;西与青阳县交界;北与南陵县为邻,处长江南岸平原与皖南山区交接地带,誉称“枕徽襟池,缘江带河。”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有许多令人向往著名的,旅游景点和胜地。</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前夕,东流29位太极拳友在队长刘姐的带领下参加了,市武协与泾县桃花潭酒厂联袂推出桃花潭、新四军军部旧址东流太极拳友泾县开心二日游活动。这一次根据酒厂的统一安排,我们共玩了4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5.28一早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即使下雨天也阻止不了大家游玩的兴致。大家提前10分钟到了车上。桃花潭酒厂负责接待我们这次旅行的池州片的负责人,帅哥小敬和美女小路已经在车上。6点半准时出发。一路上大家兴致很高,太极拳友们个个也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乐天派。满车的欢声笑语,3个小时的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云岭红色旅游小镇。天公也是作美, 雨也停了。</p> <p class="ql-block">1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历史而建立的。新四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抗日武装力量之一。纪念馆以不同的形式再现当年新四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以及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悲壮一页。</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安徽省泾县城西25公里的云岭山区,1938年7月至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由歙县岩寺移驻于此地。军部各机关分布在这片大山之间长达15公里的13个自然村里。整个新四军军部旧址由一座座徽派建筑组成,白墙灰瓦翘檐,与四周群山黛色融为一体。在军司令部所在的罗里村中,有两座地主宅园,分别是“种墨园”和“大夫第”。当年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后,军部司令部参谋处、秘书处就设在这两座徽派宅院中。新四军军部在这里指挥着华中敌后各抗日战场的新四军部队,直至1941年1月,皖南事变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首先,大家在叶挺将军铜像前进行了合影。叶挺铜像广场位于新四军军部所在的罗里村村口,广场上矗立着身戎装的叶挺将军铜像。将军右手拄着拐杖,左手似欲拿垂挂在胸前的望远镜,双目注视着远方,脸上露出微笑。铜像下方岩石上镶嵌着叶挺手书的“抗战到底。</p><p class="ql-block">紧接着,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大家进入新四军军部旧址参观。这里的每一件革命文物,都像是一位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友友们一边仔细观摩,一边专注聆听讲解员讲述的一段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锈迹斑斑的枪支、满是补丁的军装,这些饱经岁月沧桑的革命文物,将我们的思绪瞬间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辈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壮烈画面,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p> <p class="ql-block">  新四军军部旧址都是明、清时代的徽派古典建筑,建筑风格独特。这些旧址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展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清正廉洁的光辉事迹。向后人传诵着伟大的铁军精神和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大家在讲解员了带领下依次进行了参观。</p> <p class="ql-block">种墨园,是当地开明地主陈冠群的宅院,他在家乡兴办教育,将自家宅院用来兴办云岭陈氏私立养正小学,起名“种墨园”,表达他种墨育人的愿望。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村时,陈冠群将叶挺军长接到家里居住,陈冠群全家都搬到了种墨园后进的阁楼居住。</p> <p class="ql-block">走进种墨园,左侧是叶挺军长生平展。从北伐战争中战功赫赫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到抗日战争时期威名远扬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军长的一生波澜壮阔、坎坷悲壮,经历了胜利、失败、曲解、囚牢等各种考验,直到出狱后在一场空难中离世。</p> <p class="ql-block">展览以“出身农家,少年壮志”、“北伐名将、勇当先锋”、“高举义旗、义无反顾”、“领导抗战、卓著勋劳”等几个章节介绍了叶挺军长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离开展室向左是种墨园的正屋,共三进。前一进是门楼,走过门楼便是古朴典雅的中厅,这里是军部“参谋处”,两边墙上张贴着“江南作战图”与“皖南作战图”,后面的照壁下方有古色古香的条几、精雕细刻的八仙桌与两把古朴的卧椅,</p> <p class="ql-block">后厅是军部“作战会议室”,两面墙上同样张贴着与中厅一样的作战地图,不同的是后墙正中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嘱字幅。这里是军部参谋处工作人员召开会议研究敌情的地方,便于及时将各战场的动态汇报给首长,为首长的决策提供依据。</p> <p class="ql-block">后厅右边是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种墨园的卧室和办公室。后大厅的左侧有军部“会议室”。后厅右边是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种墨园的卧室和办公室。后厅是军部“作战会议室”,两面墙上同样张贴着与中厅一样的作战地图。</p> <p class="ql-block">离开叶挺军长办公室,穿过厨房向左便是种墨园的后花园,花园面积不大,但显得幽雅别致。</p> <p class="ql-block">出种墨园后门是云岭碑园,碑园是1997年为纪念新四军成立60周年兴建的。碑园门楣上的“云岭碑园”匾额是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题写,走进碑园,只见四周走廊墙壁上镶嵌着60块石碑,寓意1937年到1997年,代表着60年的光辉历史。这些碑刻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新四军将领、有关党政军领导、知名人士留下的笔墨。还有毛泽东、周恩来为皖南事变中牺牲烈士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云岭碑园与“大夫第”相连,大夫第是罗里村地主陈福骥的住宅,有前后厅、东西侧厅,西侧楼和门楼及西南两个内院组成。屋檐下的徽砖浮雕,龙凤花鸟楼台、亭阁及人物图案等,工艺精湛;天井、马头墙、封火墙,颇具徽派建筑气息。</p> <p class="ql-block">种墨园”和“大夫第”这两座宅第中,还设有新四军司令部所属参谋处、秘书处、作战科、机要科、通讯科、速记班等机构。每天,司令部的参谋人员都在这两座徽派建筑中收集、整理、研究华东战场的敌情,向军首长提出决心建议,向新四军各部队传达作战命令。</p> <p class="ql-block">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新四军的历史,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中,新四军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英勇无畏。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将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p> <p class="ql-block">2泾县桃花潭景区。</p> <p class="ql-block">下午2点,我们到了景区大门口∴小路我们每人发了一张门票。然后交代了我们的集合时间,这之间可自由活动,可以坐船到对岸。端午节期间,这里正在举办龙舟比赛,我们还可以免费欣赏。</p> <p class="ql-block">桃花潭桃花潭位于泾县以西40公里处,南临黄山、西接九华山,与太平湖紧紧相连,因唐代诗人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而名扬天下。县志《桃花潭记》称“层岩衍曲,回湍清深”,“清泠皎洁,烟波无际”。</p> <p class="ql-block">桃花潭镇古称南阳镇,桃花潭其实是青弋江的一段,东岸的陈村与西岸的万村隔潭相望。跨过景区入口的小桥,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文昌阁掩映在柳丛中,重檐飞角,气宇轩昂。踏歌古岸阁位于桃花潭东岸东国古渡的渡口,即汪伦送李白处,因诗中“忽闻岸上踏歌声”之句而得名,为两层砖木结构的小楼。古岸阁的底层中间为走道,向东通向翟村老街,向西跨过一座半圆的门洞,有石阶直达桃花潭岸边。临潭一面的楼檐下方,高悬着一块“踏歌古岸”的横匾。</p> <p class="ql-block">端午时节,桃花潭镇迎来了一年中最为热闹的。时刻之一——龙舟会。龙舟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桃花潭赛龙舟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习俗,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桃花潭镇在每年端午前后都会举办赛龙舟活动。我们很庆幸,亲眼目睹了这一盛况。</p> <p class="ql-block">雨过天晴,近水寒烟,远山如黛。潭水澄澈,阳光倾洒在水面上,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深吸一口气,清新的空气瞬间沁入心肺,混合着泥土的质朴芬芳和花草的馥郁香气,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太极姐妹们如鱼得水。 在桃花潭边,载歌载舞,水边嬉戏,万村的石板路上打卡拍照。为参加龙舟赛的先生们呐喊助威。姐夫这边,姐夫这边。这可忙坏了姐夫,介绍一下这里的姐夫。他是太极拳友李大姐的爱人张老师,太极队的”御用”摄影师。大家在一起玩的也开心,关系不错,所以就是每次都让他陪着,他也乐此不疲。说,大家怎么开心怎么玩,只要开心就好。</p> <p class="ql-block">桃花潭镇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于一体。在这里,既能尽情欣赏大自然赐予的美景,领略古老建筑的艺术魅力,又能深切感受热闹非凡的民俗风情。在这个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让我们像诗仙李白那样踏春而行,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赴一场难忘的诗意之约。</p> <p class="ql-block">3安徽黄山泾县查济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安徽黄山市的泾县查济古村落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徽派建筑群,被誉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查济古村落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距离黄山市区约100公里,紧邻太平湖和桃花潭景区。</p><p class="ql-block">查济村始建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因查姓族人聚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查氏家族以经商、科举兴盛,修建了大量祠堂、庙宇和民居,形成“三溪穿村、四门三塔”的格局。</p><p class="ql-block">- 徽派风格白墙黛瓦、马头墙、砖木雕饰,典型徽州民居风貌。</p><p class="ql-block"> - 德公厅屋元代建筑,门坊上的砖雕“鲤鱼跳龙门”为珍品。</p><p class="ql-block"> 甲祠光裕堂,明代祠堂,木雕工艺精湛。</p><p class="ql-block"> -宝公祠!建筑,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p><p class="ql-block"> - 红楼桥:明代拱桥,村内标志性景观</p><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写生胜地*因古朴风貌吸引众多美术院校师生,被誉为“画家村”。</p><p class="ql-block"> 石板巷弄纵横交错的青石板路,串联起老屋、祠堂与小店。</p><p class="ql-block">查济古民居原有108座桥梁,108座祠堂、108 座庙宇,现尚有古代建筑140余处。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是查济村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关于查济风光,有诗赞曰:“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p><p class="ql-block">查济古村落如同一幅活着的徽州水墨长卷,适合喜欢历史文化、摄影写生的游客。相比宏村、西递,这里商业气息较淡,更显原生态韵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踏入查济古村,独特的建筑布局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整个村落以三条溪流为轴线,各祠堂作为重要节点,构建起完整而有序的空间格局。红楼桥以上区域为生活区,这里的房屋错落有致,居民们在自家门前晾晒衣物、种植花草,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红楼桥以下则是商业区,一家家店铺鳞次栉比,售卖着各式各样的特色手工艺品和当地的美食,热闹非凡。沿着溪流漫步,清澈见底的溪水潺潺流淌,水中的鱼儿欢快地穿梭游动,溪边的建筑大多依水而建,它们的倒影在水中随着水波摇曳,宛如一幅灵动的水墨画。</p><p class="ql-block">查济古村有一个别具一格的传统——“先建沟,后建房”。村内的排水系统设计精巧,沟渠纵横交错,不仅能够高效地排出雨水,还为整个村庄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而在古村的众多建筑中,祠堂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些祠堂建筑气势恢宏,飞檐斗拱之间尽显威严,雕梁画栋之处彰显精美。祠堂内,高大粗壮的石柱、精雕细琢的木雕以及庄严肃穆的牌位,营造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大学生用画笔记录下这美丽的风景,我们用镜头记录下这美好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4桃花潭酒厂。</p> <p class="ql-block">安徽桃花潭酒业有限公司(原泾县酒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白酒酿造企业,其渊源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据记载,万姓家族自南北朝起在桃花潭西岸定居,以桃花潭水酿造美酒,形成“万家酒店”的盛景。</p> <p class="ql-block">桃花潭酒厂位于中国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的 桃花潭镇这里因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闻名,自然环境优美,且依托当地优质水源和酿酒传统,生产“桃花潭”品牌系列白酒,采用甘甜的桃花潭水,纯粮发酵,低温家窖蕴藏而成,具有香味纯正,入口绵甜,酒体丰满,清爽甘冽,回味悠长之特点。从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被誉为酿酒业的“江南一枝花”。</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的活动有桃花潭酒厂赞助,食宿都在桃花潭酒厂内。晚上入住水墨江南大酒店,这里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气候宜人。雨后的绿意最浓,空气清新,景色如画,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宜人的气味。大家开心的参观酒厂,尽情的玩耍打卡!享受着美好自由的温馨时光。</p> <p class="ql-block">大家安顿好稍微休息以后跟随讲解员。一起参观了桃花潭酒厂,了解了桃花潭酒历史、起源,桃花潭酒业成立至今的发展历程,参观了桃花潭酒历史博物馆、酿造车间、地藏酒、陶坛储酒库等。</p> <p class="ql-block">在讲解员讲解下,深入了解了桃花潭酒业的发展历程、酿酒技艺以及未来发展规划。我们走进酿造车间,亲眼目睹了桃花潭酒的酿造过程,并品尝了桃花潭原浆。</p> <p class="ql-block">据史书记载:南北朝时万鹏举宦游丹阳,及宛陵泾县,见有麻川桃潭之流碧,丹峰石壁之环翠,逐爱此而家焉。在桃花潭西岸,万姓一族世代居住,后来称为“万村”。村里万姓人氏用桃花潭水酿造上乘美酒开万家酒店,桃花潭酒即源于此。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年),泾川县令汪伦以‘十里桃花 、万家酒店’之名盛邀诗、酒双仙李白来泾一游。万氏美酒用的是当地上乘的高粱、稻谷,再加上江南典型的家窖酿造工艺,酿出的美酒自然芳香宜人,绵甜上口,回味无穷。遂有千古绝唱《赠汪伦》问世,桃花潭酒随之家喻户晓。</p> <p class="ql-block">桃花潭酒。被美景和人文簇拥的美酒,汲桃花潭水,取潭底泥窖,经灵脉窖藏,由大师特调,开创柔雅陈香,誉为“江南浓香一枝花,中国诗酒第一潭”。</p> <p class="ql-block">水墨江南大酒店。,是酒厂文旅融合项目的一部分。建筑采用徽派仿古风格,以“水墨江南’为设计主题,晨雾中的园林景观宛如诗画。</p> <p class="ql-block">早上6点,太极拳友们身着红色太极服。来到水墨江南。大酒店前面广场上晨练。五禽戏28式太极拳,太极扇,42式太极拳。统一着装,整齐划一的动作。与这里的风景很配。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在酒厂,品尝美酒是不可缺的项目。</p> <p class="ql-block">晨练结束,吃过早饭,大家来到桃花潭酒厂的贵宾厅。由分管销售的小卢总用幽默风趣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桃花潭酒厂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桃花潭酒厂,坐落于“汉家旧县、宣纸故里”安徽泾县桃花潭镇。基地依山傍水,占地300亩,拥有12栋现代化厂房(总面积7万余平方米),配备千条固态老窖池、全自动灌装线、智能调酒系统等先进设备,年产能达万吨级。这里以青弋江滋养的桃花潭泉水为魂,融合皖南砂土孕育的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麦五粮精华,在群山环抱、碧水丹峰的生态秘境中,成就徽派浓香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公元755年,好游、好饮的李白吟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于古绝唱,让这片钟灵毓秀的世外桃源为人所熟知,</p> <p class="ql-block">独有的地理、气候、土壤及原料优势,匠心独运地传承了酿造工艺,每一滴桃花潭地藏酒都蕴含着自然的馈赠与匠人的智慧,其独特风味不可复制”。,</p> <p class="ql-block">天赋地养:桃花潭深层泉水、皖南五粮、生态窖泥,铸就酒体“绵甜甘冽、醇厚丰满”的独特韵味。 古法新艺:遵循“梅瓣碎粮、回马上甑、看花摘酒”等非遗级工艺,辅以智能控温窖藏,平衡传统匠心与现代标准。 大师手笔:中国白酒大师鲁建春亲掌调酒中心,每瓶酒经千次品评、万般雕琢,确保品质卓绝。</p> <p class="ql-block">目前,安徽桃花潭酒业开展的“百城于店”计划,就是要通过酒旅融合的方式,寻找消费者中的合伙人,打破“工厂-品牌-渠道-终端门店-消费者”的传统经销商模式, 实现“酒厂-合伙人-消费者”的新型白酒营销方式。让普通消费者参与进入酒厂的发展中来,实现品牌、渠道、终端门店的共同建设,让合伙人“卖好酒”“多挣钱”,让消费者“喝好酒”“少花钱”。</p> <p class="ql-block">经过介绍和品尝。我们作为消费者,这次合伙藏了三坛酒。取得了一个股份的合作资格证。最后酒厂为我们举办了隆重的藏酒仪式和祈福大会。至此东流太极拳友泾县二日游活动顺利,圆满结束,可谓收获满满,开心至极,快乐无比。回味无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