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登太山 <p class="ql-block"> 5月31日。昨晚又是攻略又是筹划,觉得我们姐俩腰腿不好,还是不用登太山了,于是拍板先去天龙山。</p> <p class="ql-block"> 我们和二姐在龙城公园B口汇合,打车前往天龙山,虽然显示的费用和我们昨晚查的有出入,估计是节假日涨价,也就不多想了也无所谓了。结果被无良司机把我们放在入太山的马路口,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就掉头溜走了。也罢,反正是阴天,就将错就错吧。没有孩子们带领,每次出行我们总得闹个笑话,添点笑料。</p> <p class="ql-block"> 在老家,每年的端午节,小县城里的人都要早起登云龙山,盛况壮观,已然成俗。多年没登山,又加我姐俩都有腿疾,估计将是一次极限挑战了。太山植被很好,浓荫蔽日,溪水潺潺,空气清新。一头扎进了天然氧吧,拾阶而上,虽有点小累,走走停停,一路拍照,两个多小时还是登顶了。</p> <p class="ql-block"> 太山的历史、庙宇、唐碑、经幢、塔林,以及相关传说典故,都在我们气喘吁吁的登山过程中一掠而过,真正叫纯登山纯体验,挑战自身极限,最终能登顶估计是余生最高记录了。不服老不行啊,下山的时候膝盖疼腿发颤,像螃蟹一样横着下台阶。</p> <p class="ql-block"> 途中偶遇了退休前教过的一个学生,研究生毕业在太原就职。还遇到了共事多年的老同事红莲两口子,他乡遇故知,人生大幸事。</p> <p class="ql-block"> 会当凌绝顶,气爽又神清。我们登顶太山后,有薄雾轻笼,俯瞰太原全貌恰如裹了一层蝉翼,仙境般梦幻朦胧,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p><p class="ql-block"> (后记:6月3日太山景区一处建筑突发倒塌,所幸没有人员伤亡。)</p> 登顶天龙山 <p class="ql-block"> 6月2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吃完早饭收拾停当,已是十点多,又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打上车才开始攻略,好在今天的师傅态度极好,顺利把我们送到晋祠新镇。</p> <p class="ql-block">(2008Vs2025)</p> <p class="ql-block"> 在晋祠新镇坐上通往天龙山的1号旅游车,途径网红桥,来一次爽歪歪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天龙山网红桥以独特设计和壮丽景观而闻。公路全长约 30 公里,起点与终点的高低落差达 350 米,相当于 116 层居民楼的高度。公路沿线有四座高架桥和一处隧道。网红桥的设计采用了三层螺旋上升的形式,形似弹簧。这种设计不仅降低了高差,提高了行车舒适度,还使得公路在地形复杂的天龙山区域得以顺利修建。从空中俯瞰,公路宛如一条巨龙盘旋在群山峻岭之间。我们乘车游览,像坐慢版的过山车一样一路盘旋,欣赏太原的地形地貌和美丽的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 一碧如洗的天空,时不时有飞机飞过,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和直线,与飘逸的白云交相呼应,笼罩着四周逶迤滴翠的群山,美得令人窒息。</p><p class="ql-block"> 七彩祥云是书本里见过的词语,有生之年只见过朝霞晚霞映红天边,见过雨后的彩虹美到惊艳,见得最多的也不过是白云苍狗瞬息万变。今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头顶的七彩祥云,实属有幸。头顶七彩祥云,梦想皆可成真。神仙庇佑普众,好事即将发生。</p> <p class="ql-block"> 天龙山石窟天龙寺门口有一棵奇大的蟠龙松,树高两米余,遮荫面积近 300 平方米,是天龙山八景之一。这棵蟠龙松的树龄超过1500年,树体不高,只有3米左右,造型奇特。如果隐去树干,它就像一条腾云吐雾的飞龙正在波涛浪尖或云海之中嬉戏闹腾。其扭曲成螺旋状的腰姿,给人一种翻滚而动的感觉;它布满鳞片的几十条虬形臂膀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顺势延伸,更把这种动感以飞速旋转的方式传递给了游人。历史上,蟠龙松所处之地几经战火,但是它每次都能逢凶化吉,奇迹般存活下来。</p> <p class="ql-block"> 天龙山景色宜人,文化底蕴深厚,目视回归的佛头,感慨万千,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三天两登山,虽然膝盖在喊冤,但视觉的美感灵魂的享受是无与伦比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