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满之后,天气格外宜人,气温不高。我站在花果山下自家院内,转身迎向阳光,那暖意沁入心脾,令人舒畅。今年夏季,虽然温度尚未达到往年高峰,但我却格外贪恋这日光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这天,阳光明媚,当我听到杨洪基唱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歌时,就想起明史上的杨慎。而杨慎这首让人耳熟能详的词,展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比他的著作更为出名,而且名扬天下。</p><p class="ql-block"> 如今杨慎已经离开人世460多年,但是他生前在流放中所作的《临江仙》却流传至今,它的文学价值,是不朽的,并且成为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p> <p class="ql-block">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才子之首。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p><p class="ql-block"> 据史载,杨慎这位被誉为“明代第一才子”的文学家,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其父杨廷和在明代正德七年出任内阁首辅。杨慎少年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外号“无书不读” 。据说,12岁时,他就能模仿古人作出《吊古战场文》,才学令人赞叹不已。进入京城后,他的才华得到李东阳的赏识,并有机会在他门下学习,可见他博学到了何等程度。</p><p class="ql-block"> 在正德六年(1511), 杨慎更是以殿试第一的成绩,中了壮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但事实并非如此,据另外资料,他的这个状元可能是潜规则的产物,说是当年唐伯虎案件中的那个“约定门生”。于是杨慎中状元成了正常的事实,他要是不中,反倒是新闻。但事实上杨慎确实才华横溢,是明朝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 在明代历史上,杨慎学识渊博,他是一位饱经沧桑的天才诗人。然而,正当他春风得意之时,一场关于“大礼议”的朝廷风波,明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之一廷杖就拉开序幕,却让这位年仅三十岁的才子遭受廷杖。所有参与闹事的大臣全部被脱光裤子,猛打一顿屁股,涉及上百人,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十以上。杨慎毕竟是年轻人,身体素质过硬,他挨第二次廷杖后,竞然还是活了下来。因他在这次行动中表现过于突出,给朱厚熜留下了过分深刻印象,皇帝追加一个补充待遇一一流放。</p><p class="ql-block"> 杨慎被贬至云南边陲一一永昌,这里地广人稀,尚未开放,实在不是适合居住之地,给他安排这么个地方,说明皇帝陛下对他是厌恶到极点。几乎是一夜之间,他从高干子弟到闹事头目,流放重犯,命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杨慎唯一要做的是收拾包袱,准备上路。</p><p class="ql-block"> 在押解去云南途中,江边渔夫们的欢笑声勾起了杨慎对人生的感悟,他提笔写下了那首传颂古今的《临江仙》。这位被誉为“明词第一人”的才子,在那漫长的流放岁月中,杨慎在逆境中创造出令后世惊叹的诗词佳作,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这是他一生感悟与智慧所得,开启了一段别样的人生旅程。</p> <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历史上有许多被后世传颂的夫妻典范,如汉代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宋代赵明诚和李清照,而到了明代,则首推杨慎和黄娥。黄娥是工部尚书之女,精通文史,能诗擅赋,是闻名大才女。杨慎父亲和黄娥父亲同朝为官,私交很好,便结成了亲家。婚后,杨慎和黄娥十分恩爱,夫妻间多有诗祠唱和。</p><p class="ql-block"> 杨慎因朝中权力游戏被贬的时候,和黄娥刚刚成亲五年多。这位才情不逊李清照的才女,并没有因为杨慎落难另觅良缘,黄娥却始终不离不弃,她守在杨慎的四川老家中,一面操持家,一面等待丈夫归来。这一等就是三十年,直到嘉靖三十八年杨慎去世,都没能再见上一面。</p> <p class="ql-block"> 杨慎在云南优哉游哉地过了几十年,专心著书,还是得到善终,他活了七十二岁,比他爹杨廷和还多活一岁。但比杨慎的著作和本人更为出名的,得以扬名天下,还是他那首让人耳熟能详的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历史岁月里,为什么杨慎一个文学作品能得以传颂,闻名天下,这是因为文学的形象性容易唤起人们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追寻。</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后的一天下雨,我在桌前翻看书,书上跳出杨慎的名字,这使我又想起他被流放,在途中所作的《临江仙》祠。实际上,文学作品中的景观形象,在未曾光顾或未经历的人心里,原是很模糊的。但是凭借文学的描写,人们会由此生出丰富的联想,变得具体可感。而优秀文学作品的效应往往超过任何当今职业广告人所做的任何广告。</p><p class="ql-block"> 杨慎这首词最为出色,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因为气节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当今许多人就是因为读了苏轼、崔颢、王勃、刘禹锡的文学作品,才产生游西湖、黄鹤楼、滕王阁和南京乌衣巷的愿意,感受一下历史的沧桑与人世变幻。</p><p class="ql-block"> 在传统中国,文学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而正是这些诗词类文学,深深地影响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