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坝美游记 2025.6.4

朱宝刚

<p class="ql-block">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安宁恬淡的“世外桃源”,不知令多少人产生了遐想:那灵魂的栖息地究竟在娜里?</p><p class="ql-block">今年仲夏时节,我们来到了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的大山深处,这里有一个与陶渊明描述的“世外桃源”相似的村庄——坝美。“坝美”是壮语,意为美丽的坝子。这个村只有100多户人家、600多口人,是一片青山环抱的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小坝子。美丽的驮娘江从西南向东从一个山洞流入坝美后,再从另一个山洞离开这里。除了进出的两个水洞,再无旱路通向山外。因为山洞又黑又长,过去无人冒险而入。据史书记载,北宋仁宗时期,坝美村的先民因躲避战乱,由广东一路西行来此定居,此后一直在此繁衍生息。数百年间竟无外人知晓。直到解放后才被发现。这些年来兴起了旅游热,无数好奇的游客纷至沓来,加之媒体的宣传,坝美村逐渐名声鹊起。</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小船溯溪而上,来到了桃源洞,这是进入村寨的入口,因为船小客多,按要求我们每人只携带了少量的生活用品。</p> <p class="ql-block">进入溶洞后,一股清凉、润湿的风迎面吹来,洞里静极了、黑极了,只听见船夫竹竿点水的声响。不时有蝙蝠尖叫着掠过身旁,令人感到一阵恐怖。船夫说,溶洞里有很多大洞小洞,大洞可容一千多人,古时是躲避战乱、匪患的藏身之地。溶洞内,又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数不清的燕子从身旁掠过,吱吱地叫着,飞着,几乎到了伸手可触的地步。大约十分钟后,眼前豁然开朗,小船驶出洞外,但见无数的燕子在洞外翻飞,大有遮天敝日之势。此时正值阳光灿烂、霞霓绚丽之时,忽又飘来一阵细雨,雨雾中的燕子犹如无数个墨绿色的梭子,忙碌地编织着一幅天地间的锦绣。</p> <p class="ql-block">弃船登岸走进坝美,但见山峰起伏,层峦叠嶂,青翠秀美的山峦把坝美村围抱起来。石崖上,乳燕翻腾飞舞;石壁上,猕猴攀爬嬉闹;石嶂间,苍鹰展翅飞翔;山脚下,溪水清澈见底,鱼儿泛着粼光,白鹅划着红掌;古老的水车在吱吱嘎嘎地诉说着它们亲眼见证的岁月。沿河两岸,田畴如缎,鸡犬相闻。山上,花草丛生,古树参天。村里有两棵巨大的老榕树,相距数十米,相伴上千年,默默地守望着坝美。</p> <p class="ql-block">这里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睦邻友好。壮族特有的祭祀、对歌、龙牙歪、踢草球、夜种神田等活动在此得以传承。雨停了,我站在“桃花溪”(即驮娘江)畔,凝望着眼前这条山溪。她流淌着穿过大山的胸腔进入坝美,在此逶逶迤迤,在无限的留恋和顾盼中撕开大山的胸膛慢慢离去。在她的抚爱下,坝美的梨花白了,桃花红了,油菜花黄了,庄稼熟了……</p> <p class="ql-block">宁静的山峦,宁静的田野,宁静的船,宁静的水。几位壮族姑娘在桃花溪边<span style="font-size:18px;">忙着浣衣</span>,她们欢声笑语,银铃般的声音,让溪水也变得更美了。</p> <p class="ql-block">水车是桃花溪的一道风景,尤其是被人称为“七仙女”的那一排由大到小的七部水车,更是别具一格,在这风景如画的壮乡,在这美丽的桃花溪边,她们日夜不息地咏吟着只有这里的父老乡亲才能听得懂的古老的抒情长诗。水,是她们透明的血液,从竹木构成的那硕大的身架里流出,流进了稻田的渴望,成就了坝美人幸福甜美的梦。它周而复始的转动着,拓展生命的奇迹,滋润世代相承的乡土,咏唱生命古老的歌谣。</p> <p class="ql-block">坝美人大多居住在古老的吊脚楼里, 在桃花溪畔,古榕树旁,那一阵阵“郎呀,妹呀,哦呀,耶呀”的情歌情调,会令人怦然心动,你会觉得坝美人的爱情,远古与现实竟是如此的一脉相承,美满和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走进坝美,就走进了一个“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的世界。这里是一片自给自足的乐土,他们吃的大米、蔬菜、水果,都是自己种的;鸡、猪、鸭、鹅是自已养的;油是用自已种的油菜籽榨的;酒是自己酿的;鱼是桃花溪里捕的;穿的衣服也是用自己种的棉花,纺线织布而做成的。</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坝美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美丽乡村,保护好古村落。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的要求。在政府的帮扶下,现在这里有了电灯、电话、电视机、收音机、手机和互联网,有了邮政、供销社、商店、饭馆和客栈;1998年,政府为他们修建了一条通向外界的公路,虽然绕山费时,但村寨所需的各种物资却可运进来了。只是人员进出村寨一般还要走水路穿洞而行。现在,坝美人的生活既古朴又现代,既乡村化又城镇化,他们真正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美哉!坝美的山水,坝美的人!在这世外桃源里,不仅可以享受到田园牧歌般的宁静与美好!更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了洗涤与升华!</p> <p class="ql-block">行文至此,意犹未尽,复以文言文述之:</p><p class="ql-block"> 坝美游记</p><p class="ql-block">东晋靖节先生尝作《桃花源记》,遗世独立之境,令人神往。今岁仲夏,余游滇南广南,得访坝美,其境酷类陶公所述,乃为之记。</p><p class="ql-block">坝美者,壮语"美坝"之谓也。群山环抱,方不盈里,户不过百,人仅六百。驮娘江穿洞而入,复穿洞而出,除此水道,更无他途。考诸史册,北宋仁宗时,粤人避兵燹至此,穴居野处,数百载不为外人所知。国朝立,始显于世。今游者辐辏,声名日彰。余辈乘扁舟溯流,入桃源洞。初入溶窟,幽暗莫测,惟闻篙点水声。蝙蝠掠空,燕语呢喃,森然可怖。舟子云:"昔人尝避乱于此,大洞容千众。"行约刻许,豁然开朗。时值晴光潋滟,忽飘微雨,群燕翔集,如万梭织锦。登岸四望,但见:层峦叠翠,乳燕穿云;猕猴戏壁,苍鹰击空;溪鱼跃金,白鹅浮碧。水车咿呀,若诵千年往事。阡陌如棋,鸡犬相闻。两榕对峙,相守千祀。其俗淳古,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壮家祭歌、龙牙之戏、蹴球夜耕诸俗,犹存古意。值雨霁,独立溪畔,观驮娘江穿山入坝,蜿蜒而去。两岸梨雪桃霞,菜花铺金,稼穑盈畴。七轮水车,若仙姬临凡,引溉田亩,滋养生民。吊脚楼前,情歌互答,"郎呀妹耶"之调,令人心驰。坝美人衣食自给:五谷自种,六畜自养;棉麻自织,醴醪自酿。近岁奉行上谕,护古村而建新乡。虽通电讯,筑公路,然出入仍多凭舟楫。今之坝美,古韵新风并存,诚乐土也。赞曰:山水灵秀,民风朴淳。此中真意,可涤尘襟。陶公所述,岂虚言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