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龙舟鼓擂响时

丞轩

家住在珠江边,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前后的清晨,都会被阵阵锣鼓声和鞭炮声所惊扰。不用说,龙舟又开始出巡了。<div> 这个季节,不是赏荷花,就是看龙舟。荷花年年看,有点视角疲劳了,今年想看看龙舟。广州处于珠三角水网地带,划龙舟历史悠久,几乎所有近水的村庄都拥有龙舟,形成深厚的龙舟文化传统,其中天河区和荔湾区尤其著名。按计划先到天河区的车陂涌看看,然后再回到荔湾区走走。当然,远些的白云区、番禺区和南沙区都有精彩龙舟赛事,但出行不方便,只想近处看看。</div> 2025年5月26日 拍摄于车陂涌 车陂村龙舟,是广府龙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历史已久,有史可考的车陂村龙舟至少已有150余年;全村共有46艘传统龙,数量居广州自然村之最;保留了传统的游龙探亲、斗标、招景、龙船饭、龙舟饼、龙船戏等内容,且各具特色。于2017年5月被正式列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就想来车陂村看龙舟,今日终于成行。 龙舟赛还没开始,河两岸已挤满了人,想插进去拍摄都很艰难。 车陂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长达600多米的直河道可供4艘龙舟并排游弋,为车陂村扒龙舟的繁荣带来先天优势。距今150多年前,车陂就有了一只"龙船乸",而后1868年由苏氏后裔建造了龙船公"东坡号",使车陂龙舟开枝散叶。目前,车陂村已有12个龙舟协会,分别以郝姓、苏姓、王姓、梁姓、简姓、黄姓、黎姓、麦姓、马姓等姓氏命名。 各大姓氏祠堂筵开数十甚至上百席龙船饭,"龙船丁"等菜式见证了独特的龙舟饮食文化。 祠堂内也摆好了龙船饭桌凳 差不多十点,赛事还没开始。天气又闷又热,最佳观看位置又挤不进去,只好打道回府。看不到激情一刻,有点遗憾。 2025年5月27日 拍摄于五眼桥 见到有人拜神,才想起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一。 芳村水网很密,印象中五眼桥、茶滘村、坑口村、葵逢村、东漖村等村都有扒龙舟的传统。先到五眼桥看看,能否遇到龙舟出游。 见到大叶紫薇花正盛开,忍不住拍一张。 远处传来阵阵鞭炮声和锣鼓声,知道有龙舟来了。 走近一看,是五眼桥村的龙舟。 五眼桥是一座古桥,有四百余年历史。 秀水河上的五眼桥,称为明清时期省佛大道第一桥,也是芳村地区现存最古老的石桥。<br> 古桥历史颇有渊源。五眼桥原名“通福桥”,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时,户部尚书李待问捐建此桥,人们为了纪念李待问,又称李公桥,后又因其五孔造型,俗称为五眼桥。 秀水河上看独舟巡游,虽缺乏激情,但多了份悠闲。在这里看龙舟巡游十分舒服,没有拥挤,两岸树木遮天蔽日,空气清新,环境美。 秀水河两岸大叶紫薇正开花。 五眼桥附近几条村都有龙舟在巡游。 几条村的龙舟在此会合。 2025年5月28日 拍摄于东漖村 印象中见过东漖村的龙舟,知道路不远,想去看看。但东漖村在那里,一点感觉都没有。以为通过导航一定能找到,谁知道导航也失灵了。到了东漖村附近就是找不到入村的路,也难怪,原来东漖村正进行大规模城中村改造,很多道路临时封闭了。 很不容易找到这条小河涌,顺着鞭炮声、锣鼓声往前找,终于见到了龙舟。 现场的环境令我十分惊讶,这就是东漖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里四处高楼林立,没见一分田地,摆明就是个大型楼盘,还是封闭式管理。不是本村村民,平常恐怕还进不去。真惊叹城中村改造的巨大变化! 狭窄的小河涌弯弯曲曲,四五条龙舟挤在一起,很考划船技巧。最显眼的是一条红船、红浆、红鼓、红衣服的凤舟。吆喝响亮,锣鼓声震撼,动作整齐划一,一看便知训练有素。或许她们就是东漖村的一张亮丽名片。 龙舟、凤舟汇合 城中村改造的巨大变化,令村民们幸福感满满! 凤舟独领风骚,压倒龙舟的气势,龙舟常常为她让路。车陂村的龙舟有公,有乸,不知东漖村的凤舟有没有“公”“乸”之分呢?!哈哈! 2025年5月31日 拍摄于荔湾湖 五月五龙船鼓,历史悠久,是荔枝湾传统民族文化节。每年吸引周边地区二十多条龙舟过来探亲、访友、表演。由政府部门牵头后,节目内容更丰富,更具观赏性。今年端午节当日,荔枝湾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多条龙舟汇聚荔枝湾,秀龙、斗龙、舞龙,锣鼓喧天,龙舟斗艳,一片欢腾。荔枝湾既有宽阔的湖面,又有曲折狭窄的荔枝湾涌,各地龙舟可尽情表演,施展绝技。 时间还早,先到荔湾湖的荷花池看看荷花。往年都会专程来这里拍荷花,今年还没拍过荷花,既然来到这里,拍上几张,过过瘾。 上午九点过后,人流逐渐增大,最佳位置全被占领。 边走边拍,人多的地方不想挤进去。几乎年年都来这里拍龙舟,用相机拍多了,没啥新鲜感,只想有机会玩玩航拍。 龙舟探亲礼物,成了游客的打卡点。 今年593岁的南海盐步老龙舟,又来广州探亲了。广州半塘年近500岁的老龙还是它的契仔,俩仔爷每年交往密切,端午期间相互拜访,探亲成惯例。 航拍荔湾湖龙舟 终于找到一个远离人群,安全地点玩玩航拍。 上帝视角看龙舟,感觉就是不一样。 其实我所属的海珠区亦有不少地方可看龙舟,只可惜前段时间时晴时雨,甚至下起倾盘大雨,影响观看心情和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