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美好,种下希望一一芒种

望湖精舍主人

<p class="ql-block"><b>文字/摄影:望湖精舍主人</b></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此图片来自网络</i></p> <p class="ql-block">  《说文》称麦为芒谷,芒指的是禾木科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芒种为五月之节,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己经成熟,又逢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故称芒种。</p><p class="ql-block"> 芒种一词,现存文字最早见于两汉时期的《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芒种也叫忙种,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关于芒种节气,在元代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嫁种矣。”芒种之名含义就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  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一候时,去年深秋螳螂产的卵,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二候时,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感阴而鸣;三候时,能模仿其他鸟鸣里的反舌鸟,因感应到阴气出现而停止鸣叫。</p> <p class="ql-block">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芒种时节是农业主产中的大忙季节,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农时节令的总结。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种。这节气是农事耕种时机的分界点,水稻种植一般是在以水田为主的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对于北方地区而言,“芒种”是麦子成熟的时节,因此亦有对“芒种”的含义解释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增添了麦子收获,既涉及南方的水稻播种,也涉及北方的麦子收获。</p> <p class="ql-block">  芒种节气除了安苗节、青梅煮酒、祭饯花神外,还有祭芒神、插艾草、打泥巴仗及东部沿海制虾皮等风俗。</p><p class="ql-block"> 安徽绩溪安苗节,最早起源于南宋。安苗节,顾名思义就是祈盼禾苗平安,五谷丰登。在绩溪当地有一首古老的民谚:“芒种端午前,点火夜种田。种田种的苦,图过安苗福。”主神是汪公,为隋末农民领袖汪华,也是徽州历史上一位名人。汪华在歙县等地任职,为官清廉造福一方,深受百姓爱戴,受唐太宗及历代皇帝追封,各地均立庙祭祀,尊为汪公菩萨。祭祀用手工安苗包,形状多种多用,也会做成各种动物之状。在安苗节这一天里,村里的邻居还会互相赠送,表达对丰收的好运。汪公看稻是核心部分,仪式从游行开始,锣鼓大旗开道,两名村长者持圣水和柳枝,沿途洒水表示汪公滋养土地,祈祷雨水充沛。汪公塑像在四人抬的轿子里,后面他人捧着祭文香烛等物品,一同游行至村里的广场祭台。汪公看稻结束后,村民的舞龙舞狮,插秧比赛等开始。</p><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里写建安四年“青梅煮酒论英雄”,盘置青梅,一樽煮酒,曹操和刘备对坐长亭,开怀畅饮,只需一壶仲夏的青梅酒,天上惊雷重现。使得曹操感慨:“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英雄的浩然正气还要青梅来配,一个尚待征服的强悍世界,一颗知音之遇的君子之心。</p><p class="ql-block"> 在《红楼梦》中,则描写了芒种饯花神的情景:“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需要饯行。”芒种这天,大观园里的女孩们在准备一场告别花神的派对,虽然是告别的饯行,可是到处都听得到女孩们的欢声笑语,并未有凄婉的意味。一个人,一朵花,一只鸟,都在生命的轨道里属于自己的承上启下,春天是属于他的绽放期,到了夏天便找不到他的踪迹,这是自然原本的样子,不如去微笑面对。</p> <p class="ql-block">  屈原在《离骚》中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人间草木,荣枯有时,惊鸿只留下一瞥,再美的人都有老去的一天,老去不可怕,可怕是白活这一世。“路漫漫此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清晨,依旧走在梦想的路上,没有远方,还有故乡,没有诗意,还有记忆,我依然坚持努力,那些素未谋面的诗与远方。</p> <p class="ql-block">  这一节气的相约,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因此大笑着走在自己的路上。一个人,一朵花,一只鸟,都在生命的轨道里属于自己的承上启下,春天是属于他的绽放期,到了夏天便找不到他的踪迹,这是自然原本的样子,不如去微笑面对。 </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此图片来自网络</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