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年纪大了,身体什么毛病也就多起来,其中肩周炎折磨让我非常烦恼,相信有过此病都有所体会!有朋建议我在注重身体锻炼的同时,加练练毛笔字也可以治疗肩周炎。</p><p class="ql-block">一晃几年过去了,通过锻炼,身体也没什么大毛病,肩周炎也不见了,但练习毛笔字却停不了成嗜好,过程中只是盲目练啊临啊!根本就不懂什么楷书的秀、行书的神,至于笔法、结构、章法、布局都模糊不清,就随便拿起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来学习。结果呢!急攻近利什么都学不好!</p><p class="ql-block">乙巳孟月,当我开启了浙江游绍兴行,目的就是为了亲临兰亭景区(王羲之的园林住所),甚至还到书圣故里(童年和少年居住地),来感同身受一下“二王”的学习和创作经历现场,寻觅灵感。</p><p class="ql-block">最终学习没什么捷径可走,只有悟性、努力刻苦等等让我开悟、释然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兰亭景区,2013年3月5日,兰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景区。它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兰亭镇兰亭村。是汉代驿站所在,故名兰亭。也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园林住所。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谢安等41位文人贤士在兰亭修禊,写下了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因而闻名传世。</p> <p class="ql-block">趁着天朗气清、风和日丽之时,我们来到了茂林修竹的兰亭景区。</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内,穿行于斑驳摇曳的林荫小道中,清风徐来倍感舒畅,一会儿就到鹅池碑亭。传说“鹅”字是王羲之所写,“池”是出自他儿子王献之之笔。“鹅字”略瘦,“池”字略胖,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被人称为“父子碑”</p> <p class="ql-block">绿水清波荡漾下的鹅池,鱼儿悠闲游着,池水与长天成一色,有如仙景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池边上站着几只雪白鹅,有的在悠闲的闭目养神,有的在引亢高歌,显得非常可爱!</p> <p class="ql-block">兰亭碑亭,“兰亭”两字是清康熙帝墨迹,动乱期间遭破坏打成两段,虽重新修复但两字都残缺不全,深感遗憾。据说在修茸“兰亭”两字时,邀请过著名的书法家来给这“兰亭”两字补笔,但谁都不敢动手,说这是帝御字,岂非吾辈乱添之!</p> <p class="ql-block">弯弯曲曲的曲水流觞河,重现昔日书圣王羲之邀请谢安等41位文人贤士在此饮酒作诗,那放觞随流,一仰一俯之交融情景!为增添气氛,今曲水边围坐的演示者也扮得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流觞亭”展示着当年品酒用的器具等!</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为崇拜书圣王羲之的康熙帝“兰亭序”墨迹玫宝,背为乾隆御笔“兰亭即事诗”。“御碑”“有东南第一大碑”之誉,祖孙二帝手迹同碑,世俗罕见!</p> <p class="ql-block">王右军祠,占地面积797平方米,建筑面积553平方。祠分门厅与正厅两进,左右设长廊,中浚墨池。两廊壁间嵌有历代书家临摹《兰亭序》石刻十余种。正厅供奉王羲之汉白玉像等!</p><p class="ql-block">门厅门楣上悬沙孟海书“王右军祠”。</p> <p class="ql-block">临池十八缸: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是根据王献之十八缸临池学书,王羲之“点大成太”这一典故而来。传说王献之练了三缸水后就不想练了,认为已经写得很不错骄傲起来,有一次他写了一些字拿去给他父亲过目,王羲之看后觉得写得还不好,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大”字,上紧下松,一撇一捺结构太松,于是随手点了一点,变成了“太”字。王献之听后知道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练习,练完了十八缸水,长大后也成为了书法家,与其父并称“二王”。</p> <p class="ql-block">兰亭碑林位于王右军祠的东北侧,原建于2015年。碑廊临挡土墙一侧嵌入墙体碑刻19块,集行书、章草、篆书、楷书等各种书法于一体。精选了沙孟海、启功、舒同、赵朴初、顾廷龙、费新我、村上三岛等19位书法名家作品。</p> <p class="ql-block">流水潺潺的兰江,川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横跨兰江上的“骋怀桥”,桥中墨迹旌幡随风飘荡!</p> <p class="ql-block">景区的乐池荷塘。乐池以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信可乐也”中的乐字命名。</p> <p class="ql-block">书圣故里,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蕺山街62号,是王羲之童年和早期生活和学习居住地。也是“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故里,也是刘宗周、黄宗羲等历代名士的求学圣地。</p><p class="ql-block">这里流传王羲之爱珠惜鹅故事,他怀疑造访僧人对其爱珠顺手,导致僧人郁闷而死。因其珠被鹅吃进肚里而鹅涨死真相大白,王羲之从此也戒掉嗜好。“舍宅成戒珠讲寺”与此事有一定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书圣故里,许多都成了“舍宅为寺”的宗教场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