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谯楼→倒扒狮→英王府→陈延年陈乔年故居→劝业场→</p> <p class="ql-block">安庆谯楼【安徽省文保】始建于元至正十一(1351)年,现谯楼为清代重建的砖木结构双檐楼阁,是安庆历史最悠久的官署。</p> <p class="ql-block">谯楼历经四次修葺,2006年完成大规模修复。正门嵌有清同治六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题写“白日青天”匾额,基座两侧为明代汉白玉石狮。</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原为安庆府署望楼,清乾隆二十五(1760)年升格为安徽布政使司衙署大门,成为安徽省分治的标志建筑。</p> <p class="ql-block">安庆谯楼【安徽省文保】</p> <p class="ql-block">谯楼与安庆一中毗邻而居,有了谯楼安庆一中自多了一份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倒扒狮街始建于明代,因街中“黄门司谏”【倒扒狮】牌坊得名。</p> <p class="ql-block">倒扒狮街</p> <p class="ql-block">该牌坊系明隆庆五年进士刘尚志所建,四柱三门,坊额刻“黄门司谏”和“青琐纳言”,两侧石柱各雕两只倒扒狮子。</p> <p class="ql-block">大清邮局旧址</p> <p class="ql-block">安庆大南门</p><p class="ql-block">【安学】部分学者可说是完全不了解安庆城,纯属无知!安庆古城最早开六门,西门正观门俗称八卦门、南门盛唐门后改曰镇海门俗称大南门、东南门康济门俗称小南门、北门集贤门、西北门万观门俗称小西门,后元代封闭。</p> <p class="ql-block">安庆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入大南门就是近三十米高的盛唐山,古人别说是站在城楼,就是在城楼上再建一座望楼也是绝对看不到北门集贤门的。古记载“在城西门”时赵烈文可是刚入安庆城,大白天的看不到星辰如何专业测量古城子午线?何况未知赵烈文懂不懂测量,因此赵烈文当时依据“在城西门”不可能是因为古城子午线。</p> <p class="ql-block">另外,安庆城并非与国内大多数古城那样,南门做正门、北门是后门,南北门连线即所谓子午线作为古城中轴线。</p> <p class="ql-block">安庆城正门是西门即正观门,正观门无论是规模还是瓮城都是其它城门不能比的,正门外左侧是谷龙巷、上濠,右侧是沟儿口、下濠,正门内左是县下坡、司下坡,右是五垱坡,黄家山;正门内、外呈乾[天]、坤[地]、艮[山]、兑[泽]、震[雷]、巽[风]、坎[水]、离[火]八卦布局,因此正观门俗称八卦门,也是安庆古城正门。</p> <p class="ql-block">熟读安庆地方志或曾国藩以及幕僚们史料记载的就会知道,所有正式仪式或官员入职全部进出正观门,而其它家眷或家属白红丧喜事全进出南、北偏门。另东门枞阳门是古城后门,后门无大山依靠,因此明代在东门外建振风塔以弥补先天地势上的不足。</p> <p class="ql-block">经学者多年研究,简要来说因古人设立衙门都是坐北朝南,署衙大门朝向古城内正街或大街;安庆城有史料记载的衙门(指政府署衙,各分局、分所、分营除外),可以说没有一处位于古城中轴线以南,如早期不存的:元季淮西分司、明季督学察院、明季巡江察院、明季守备暑、明季将军府等等,也都全部位于古城中轴线以北。</p> <p class="ql-block">太平天国英王府(简称英王府),因曾为天国英王陈玉成府邸而得名,位于安庆倒扒狮街马王坡,坐北朝南。系利用马王庙修葺而成。</p> <p class="ql-block">安徽省文保</p> <p class="ql-block">咸丰十一(1861)年曾国荃率湘军攻克安庆,英王府一度为督帅行署,后又为安徽通志局、清节堂、大清安庆邮政局等。1986年因罗尔纲草率…,安庆老城自古以来第一古迹遭到拆除。</p> <p class="ql-block">我们再来看看存在争议的马王坡“清节堂”与任家坡“屺园”,前者清节堂位于古城倒扒狮街即西门大街,倒扒狮又称黄门坊,因题“黄门司谏”,自古就属城西门;明嘉靖三十三年《安庆府志》有记:“卷之五,地理志,坊,怀宁,黄门,在县学东。”而且清咸丰、同治年间清节堂所属黄门坊、忠节衢也属于城西门,可决定清节堂“在城西门”。而后者屺园,不但位于古城中轴线以南,而且偏居一偶,历来就是古城城南边缘附属民宅与仓库之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自明代有史可查屺园属于古城南门,且清咸丰、同治年间,此处主街只能通达城南与城中,不能直达城西门,直至上世纪安庆城才穿‘县学宫’破山修了一条道路到达西门。数百年来屺园一直归属同安衢,太平天国前后期具有史料记载可查。</p> <p class="ql-block">太平天国运动</p><p class="ql-block">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历时14年,烽火燃及18行省,先后攻克城池600余座,创建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起义军和政权……</p><p class="ql-block">安徽地区是太平天国的战略要地,也是太平军建立政权最稳固、最长久的区域,安徽省城安庆更是清军和太平军争夺的焦点,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说:"安庆一日无恙,则天京一日无险。"湘军统帅、两江总督曾国藩也说:"此次安庆之得失,关乎吾家之气运,即关系天下之安危。"清咸丰九年至十一(1861)年的安庆之战,是清王朝和太平天国命运的转折点,是太平天国后期最重要的战役。</p> <p class="ql-block">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p> <p class="ql-block">书香世家</p><p class="ql-block">有志少年</p><p class="ql-block">陈延年、陈乔年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安庆度过两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在国学方面打下深厚功 E 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兄弟二人深受安庆革命党人大义的精神和父亲陈独秀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小小年纪就立下了改造中国、救国救民的宏愿,革命的种子在心中迅速生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