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助力就业创业,大力破解就业用工难

多吃不胖小許

<p class="ql-block">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百姓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镇经济发展的“命脉”。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当下,乡镇就业用工领域却普遍存在“求职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破解这一难题,不仅是保障群众稳定增收的现实需求,更是激活乡镇经济内生动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作为基层干部,唯有结合本地实践经验,以系统思维统筹施策,多维度发力,方能啃下这块“硬骨头”。</p><p class="ql-block">一、构建精准对接机制,打破信息壁垒</p><p class="ql-block">信息不对称是横亘在求职者与用工企业之间的“隐形墙”。部分村民因缺乏渠道,对周边企业的用工需求一无所知;而企业也常因信息传播局限,难以招到适配人才。为此,乡镇需搭建“线上 + 线下”立体化信息平台。在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定期发布岗位信息,以生动形象的图文、视频展示企业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和岗位要求,增强信息吸引力;开发本地化就业小程序,实现岗位智能匹配、在线投递简历等功能,让求职“触手可及”。在线下,依托村级服务站点,组织工作人员入户摸排劳动力信息,建立涵盖年龄、技能、求职意向的动态数据库;同时,每月举办“家门口”招聘会,邀请本地企业、周边园区企业参会,通过面对面交流,提高匹配效率。</p><p class="ql-block">二、深化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就业竞争力</p><p class="ql-block">乡镇劳动力技能水平偏低与企业技术岗位需求不匹配,是导致“就业难”与“用工荒”的核心矛盾。对此,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模式。一方面,联合职业院校、行业龙头企业,针对乡镇特色产业和企业用工需求,开设家政服务、电工焊工、电商运营等实用性课程,采取“理论授课 + 实地操作 + 岗位实习”的培训方式,确保学员结业即能上岗。另一方面,实施“技能提升计划”,鼓励企业与培训机构合作,对在岗职工开展技能升级培训,政府给予培训补贴。此外,针对返乡青年、退役军人等群体,可以推出创业技能培训,涵盖项目策划、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内容,为创业之路夯实基础。</p><p class="ql-block">三、优化创业扶持生态,释放带动效应</p><p class="ql-block">创业是就业的“蓄水池”,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往往能带动数十人甚至上百人就业。乡镇应从政策、资金、服务三方面发力,打造优质创业环境。在政策层面,出台创业补贴、税收减免、场地优惠等政策,降低创业门槛;设立创业服务中心,为创业者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在资金支持上,扩大创业担保贷款覆盖面,简化审批流程,对优质项目给予贴息支持;引入社会资本,设立创业基金,为初创企业“输血供氧”。同时,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引导创业者发展特色产业。</p><p class="ql-block">四、推动产岗融合发展,拓展就业空间</p><p class="ql-block">产业发展与就业岗位供给相辅相成。乡镇应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一方面,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各乡镇可以依托生态资源,打造“田园综合体”,开发采摘体验、农事研学等项目,吸纳周边村民从事导游、餐饮服务等工作。此外,加强与周边工业园区的协作,引导乡镇劳动力向产业园区有序转移;鼓励企业在乡镇设立加工点、代工厂,实现“家门口就业”。</p><p class="ql-block">破解乡镇就业用工难题,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唯有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优化创业环境、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方能实现群众高质量就业与乡镇经济蓬勃发展的“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