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年高考

天晴好

<p class="ql-block">  每年高考季来临,陪儿子高考的那段经历便不由自主在我脑海中翻涌。</p><p class="ql-block"> 2001 年,七月骄阳似火,儿子迎来了决定命运的高考。我破天荒地向单位请了三天假,全心全意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我骑着自行车送儿子前往考点,望着他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十三中的考场,心中满是期待与忐忑。</p><p class="ql-block"> 送完儿子后,我在考场外等候。此时,考场外早已聚集了众多家长,无论相识与否,大家都热烈地交谈起来。话题大多围绕着当年试卷的难易程度以及如何填报高考志愿等。热闹的聊天声被汽车的喇叭声突然打断,那时还没有如今这般严格的交通管制,考点马路也不见交警执勤。家长们虽焦虑不安,但都自发行动起来,在学校马路两端设置警示标志,劝阻过往车辆鸣笛。好在当时汽车数量不多,倒也没发生什么大的纠纷。</p><p class="ql-block"> 上午考试结束,我接上儿子,骑着自行车带他回家。路上,我和儿子分享着考场外的见闻,刻意避开考试相关的话题。回到家,妻子早已准备好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荤素搭配,让人食欲大增。</p><p class="ql-block"> 三天的考试很短,但我感觉真的很长很长。紧接着便是估分环节。估分过高会让人希望破灭,过低又可能与心仪的院校失之交臂。儿子估分在五百多分,这个成绩足以<span>考</span>上本科线。我们拿出厚厚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开始认真研读分析,为儿子筛选合适的院校和专业。儿子早在高考前就表示想去北京读大学,因为他表哥当时已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读,想着兄弟俩能在北京相聚。于是,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北京,寻找录取分数线与儿子估分相近的大学。经过一番筛选,我们将目标锁定在北京外贸大学。这是一所刚升格的大学,去年的录取分数线为五百分,在安徽的招生指标也相对较多。</p><p class="ql-block"> 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迎来了高考成绩公布的日子。当晚,全家人早早吃完饭,围坐在电话机旁,满心期待。然而,发生了小插曲停电了。没办法我们只能借助蜡烛微弱的光拨打查分电话,可电话那头却总是传来“系统忙,请稍后再拨”的提示音。一次次重拨,一次次失望,本就燥热的天气更让人心烦意乱。皇天不负有心人,电话终于接通了!儿子输入准考证号码,电话里清晰地传来他的成绩——530 多分,超过了重点本科录取线。那一刻,激动与喜悦如火山般爆发,我忍不住大声欢呼起来。巧的是,我的喊声刚落,灯光瞬间照亮了整个屋子,来电了。</p><p class="ql-block"> 按照填报要求,儿子很快填好了志愿表并交到学校。我则打电话与同样有孩子参加高考的同学和朋友交流信息,这才得知不少人都选择了北京外贸大学。冷静思考后,我意识到这所高校的第一志愿风险很大,仅我市就有如此多的学生报考,全省的报考人数肯定更多。我和爱人商量后,迅速赶到学校,找到教导主任,向他说明了情况,希望能重新填报志愿。教导主任起初并不认同,认为我是自寻烦恼。但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他最终勉强答应了,但要求我在下午五点前完成重新填报。</p><p class="ql-block"> 我匆匆赶回家,四处寻找儿子。好不容易找到他,他却不同意更改志愿。我耐着性子,向他分析其中的利弊,儿子最终同意重新填报,将合肥工业大学作为了第一志愿。</p><p class="ql-block"> 录取工作开始后不久,儿子便收到了合肥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北京外贸大学由于报名人数激增,最低录取分数线比去年高出近三十分,我市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学生大多落选了。有时候,人的直觉还真的很准。</p><p class="ql-block"> 如今,儿子早已研究生毕业,成为了一名副教授,但那段高考的经历依旧历历在目。而现在,我又满心期待着孙女高考的到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