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寒山寺与留园

华山

<p class="ql-block">‌ 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寒山寺弄24号‌,是一座具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古刹。寒山寺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闻名天下。‌</p> <p class="ql-block">  寺院占地约1.3万平方米,以禅宗临济宗为宗,融合佛教文化、诗词意境与江南园林特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世界最大佛钟和诗碑两项吉尼斯纪录。‌‌</p> <p class="ql-block">  寒山寺的主要建筑包括大雄宝殿、钟楼、碑廊和藏经楼等。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金身佛像,钟楼则是“夜半钟声”的来源,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还会举行跨年敲钟仪式,寓意烦恼消去。此外,寺内还有许多名人碑文。</p> <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到唐贞观年间,天台诗僧寒山、拾得驻锡弘法,寺院更名为“寒山寺”。‌‌‌‌至德年间(756—758年),张继途经寒山寺作《枫桥夜泊》,推动寺院声名远播。‌</p> <p class="ql-block">  到宋代重建七级佛塔,南宋法迁长老扩建水陆院,元末毁于战火。‌‌‌‌明洪武、永乐年间多次重建,清咸丰十年(1860年)再毁于兵燹,光绪年间由巡抚陈夔龙、程德全主持重修。‌‌‌‌1949年至1996年,先后整修并恢复宗教活动、举办首届除夕听钟声活动、重建寒拾殿、霜钟阁等,1996年新建普明宝塔重现唐代风貌。‌‌</p> <p class="ql-block">  寒山寺的钟声文化源于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张继在赴京考试落第后,夜泊寒山寺时听到了悠扬的钟声,感受到了心灵的启示,于是写下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这首诗使寒山寺名声大噪,并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了文人墨客的朝圣之地‌,而</span>寒山寺的钟声也因此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p> <p class="ql-block">  张继的《枫桥夜泊》全诗通过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钟声等意象,构建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被誉为“写愁的典范”,不仅入选中国历代唐诗选本,更被亚洲多国教科书收录。</p> <p class="ql-block">  “中华第一诗碑”就坐落于苏州寒山寺景区,碑上的诗词就是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碑身加碑帽和基座通高16米,碑身宽5.3米,碑身厚1.3米,重达388.18吨,被吉尼斯认证为世界上最大的“诗碑”。而镌刻碑文则是出自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书法家俞樾书写。</p> <p class="ql-block">  自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以来,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在寒山寺刻石留念。据《寒山寺志》记载,宋代、明代、清代以及现代都有文人墨客为寒山寺刻写碑文。如岳飞、唐伯虎、董其昌、康有为等人的作品,丰富了寒山寺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由于寒山寺5公里外就是枫桥镇,紧邻古运河,这一地理位置使得寒山寺成为水陆交通的枢纽,便于香客和游客的往来‌;且周围环境优美,古运河畔的景色与寺内的建筑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苏州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国家AAAAA级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以清代建筑艺术与山水布局闻名,现存占地23300平方米,代表江南私家园林的巅峰水准。其历史历经徐泰时、刘恕、盛康等家族营建,形成集建筑、奇石、书画于一体的经典园林。‌‌</p> <p class="ql-block">  “吳下留园”是对留园的概括,形容其精美且妙不可言‌。留园明为“东园”,清代时更名为“寒碧山庄”,后在光绪年间改为现名“留园”,寓意“遭兵燹而独存、能长留天地间的园林”‌。</p> <p class="ql-block">  整个园林采用不规则布局形式,使园林建筑与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利用云墙和建筑群把园林划分为中、东、北、西四个不同的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厅堂庭院建筑取胜,北部陈列数百盆朴拙苍奇的盆景,一派田园风光。西部颇有山林野趣。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p> <p class="ql-block">  中部假山以土为主,叠以黄石,气势浑厚。山上古木参天,山曲之间水涧蜿蜒,池南涵碧山房、明瑟楼是留园的主体建筑,楼阁如前舱,敞厅如中舱,形如画舫。楼阁东侧有绿荫轩,小巧雅致,临水挂落与栏杆之间,涌出一一。山上遍植桂花,每至秋日,香气浮动,沁人心脾。登顶环顾四周,景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东部重门叠户,庭院深深。院落之间以漏窗、门洞、长廊沟通穿插,互相对比映衬,成为苏州园林中院落空间最富变化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东部主厅五峰仙馆俗称楠木厅,厅内装修精美,陈设典雅。其西,有鹤所、石林小院、揖峰轩、还我读书处等院落,竹石倚墙,芭蕉映窗,满目诗情画意。林泉耆硕之馆为鸳鸯厅,中间以雕镂剔透的圆洞落地罩分隔,厅内陈设古雅。</p> <p class="ql-block">  西部以假山为主,土石相间,浑然天成。山上枫树郁然成林,盛夏绿荫蔽口,深秋红霞似锦。至乐亭、舒啸亭隐现于林木之中。登高望远,可借西郊名胜之景。山左云墙如游龙起伏。山前曲溪宛转,流水淙淙。东麓有水阁“活泼泼地”,横卧于溪涧之下,令人有水流不尽之感。</p> <p class="ql-block">  冠云峰/观音峰‌:高6米多,兼具太湖石“瘦、漏、透、皱”的特点,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其周边建有亭台楼廊,可从多角度观赏‌。</p> <p class="ql-block">  冠云楼作为背景衬托冠云峰的雄伟,与两侧的冠云亭、冠云沼形成“一峰两翼一池”的布局,体现太湖石“瘦皱漏透”的审美意趣‌。</p> <p class="ql-block">  北部原有建筑早已废毁,现广植竹、李、桃、杏,建有葡萄、紫藤架。其余之地辟为盆景园,花木繁盛,犹存田园之趣。</p> <p class="ql-block">  盆景园占地1500平方,具江南田园之趣,与虎丘万景山庄、拙政园盆景园并称苏州园林的三大盆景园。现有盆景两百余盆,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盆景展览及园艺博览会大奖。</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有扶苏,隰有荷华。</span>留园美景无处不在,每一位游客的身影都会与这里的景物溶于一起。</p> <p class="ql-block">  唐朝张继赴京落弟后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是对苏州寒山寺的最好写照。而留园“一步一景悠,留园心自留”就是对苏州留园最精准的描述。‌‌</p> 摄影:华山 <p class="ql-block">编辑:华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