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圣地五台山 再量心境复度缘

郭志宏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端午五台山徒步大朝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上圣地五台山, </p><p class="ql-block"> 复量心境再度缘。</p><p class="ql-block"> 策杖泥径通觉路,</p><p class="ql-block"> 冒雨草甸涤尘冠。</p><p class="ql-block"> 风来割面形犹劲,</p><p class="ql-block"> 云至吞身志更坚。</p><p class="ql-block"> 踏遍峰头非旧我,</p><p class="ql-block"> 此番徒走悟新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一天,长治市区—灵境乡大坪—古南台—南台—宽滩村—水草滩村</p> <p class="ql-block">  徒步五台山的意义超越了简单的身体旅行范畴,它是一次融合自然探索、文化体验与心灵修行的综合性朝圣之旅。那么朝五台山的意义是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  对于这个问题,兴趣使然,好奇心驱使,问问DeepSeek是如何回答的。总结如下:徒步朝五台山绝不仅仅是“走路看风景”,它更像是一场身体力行的修行、一次叩问心灵的旅程、一场与自然和古老智慧对话的仪式。其意义因人而异,但往往会在参与者心中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记。当你一步步丈量那些古老的山径时,你丈量的不只是脚下的土地,更是内心与智慧的距离。无论最终抵达的是哪座台顶,真正被朝见的往往是那个更坚韧、更清明、更接近真实自我的灵魂。五台山的路是朝圣者用脚步写下的经文,每一行都刻着放下与坚持的辩证。</p> <p class="ql-block">  确实如此,每一次朝台归来都有更为深刻的感受。端午节假期期间,随“长治市徒步协会”105名朝台者奔赴五台山。</p> <p class="ql-block">  105名徒步者分乘两辆大巴车,一路沿青兰高速前往,一路沿天黎高速行驶。</p> <p class="ql-block">  两辆大巴车同在耿镇收费站驶出高速公路,午餐在耿镇自行安排解决。我等几人则在一个名叫“香百饭庄”的餐馆享用,一碗刀削面充饥。</p> <p class="ql-block">  大巴车在弯弯曲曲的山沟里前行,公路有的地方坑坑洼洼,行驶颇为困难。迎面还是遇到不少大巴车从里面驶出来,和我们的目的相同,送驴友前来徒步朝台。</p> <p class="ql-block">  徒步朝台的起点在大坪村,百人朝台队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出发时的山脚下人头攒动,百余名登山者身着各色冲锋衣,背包鼓胀,像一条彩带蜿蜒在山路上。</p> <p class="ql-block">  百人的朝台队伍如潮水般向古南台山巅攀登,在这碧绿的高山草甸上交织成一幅流动着的画面,耀眼夺目。起初队伍还成长蛇状,行至半山腰处,<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行选择登山线路,</span>队伍漫散开来,呈点状分布,像彩色的珍珠散落于山坡,充满了自然的美感和诗意。</p> <p class="ql-block">  狼毒花的芬芳,仿佛带有一种野性的力量,它的美丽与魅力,让人无法抵挡。它们挺立在微风中,纤细的茎秆托着伞状花序,远望如星火燎原,近看则似精巧的铃铛——每片花瓣都薄如蝉翼,却倔强地向着阳光舒展。不过,今年的狼毒花似乎比以往少,也比以往小,也许是干旱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远远望去,登山驴友就像彩色的羊儿点缀在高山草甸的大坡之上。有经验的老驴友健步如飞,走在前面;初次朝台的新人喘着粗气,却仍紧跟着前方晃动的背包。</p> <p class="ql-block">  尽管登山是与重力的一次艰难对抗,但队伍中不时传来依然传来欢声笑语,大家相互鼓励,共同克服攀登路上的艰难困苦。</p> <p class="ql-block">  来到一段相对平缓的山脊之上,此刻已经是大雾弥漫。驴友喜欢在其上面拍照留影的那块突兀岩石已被浓雾笼罩,拍不出什么惊险刺激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  浓雾如厚重的白色帷幕笼罩四野,相机镜头只能捕捉到眼前几米内模糊的轮廓。远处的山峦无影无踪,前行的驴友全被吞噬在混沌中,取景框里只剩下一片苍茫的灰白,连对焦都成了徒劳‌。</p> <p class="ql-block">  越过一段乱石堆,再经过一片小树林,古南台就到了。在这混沌之中,你就像孤立于世界之外,时间在这一刻停滞不前。透过弥漫的雾气,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只有朦胧的影子在晃动,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没有多做停留,继续向南台进发。</p> <p class="ql-block">  大雾如一位寂静的艺术家,悄然而至,带给世界一种奇特的宁静感。一切喧嚣和嘈杂都被其吞噬,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无声的世界。行走在大雾中,雾气带着沁凉的触感缠绕上来,时而化作调皮精灵钻进衣领,时而如薄纱轻抚面颊。伸出手指,能看见无数细小的水珠在指缝间流转,呼吸间尽是带着青草香的湿润。</p> <p class="ql-block">  南台普济寺已被浓雾包裹着,在这样的环境中,南台的美丽被雾气衬托得更加迷人。雾气中,南台的轮廓变得模糊,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雾气缭绕,为南台增添了几分神秘和诗意,让人仿佛踏入了雾的仙境‌。是啊!雾起时分,世界隐于白纱,唯余朦胧美意‌。</p> <p class="ql-block">  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只能听到周围的吵杂的声音,看到模糊的影子在晃动,仿佛置身于虚幻的世界之中。前来朝拜的游客和香客依然摩肩接踵,身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好像空间只有眼前这么大。</p> <p class="ql-block">  此刻的南台,雾气与雨丝交织成一片朦胧的梦境。那雨不似寻常的倾泻,而是细密如牛毛,轻盈似柳絮,在空中织就一张半透明的纱网。雾气从谷底缓缓升腾,时而如炊烟袅袅,时而似海浪翻涌,将远处的青峰翠峦淹没。环境是湿漉漉的,身体是湿漉漉的,感觉心也是湿漉漉的。</p> <p class="ql-block">  几步之内什么也看不清,决定沿南台一侧山路下山去往宽滩村。路途中不断见到徒步者从山下上来,见到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到山顶还有多远,需多长时间。这些少男少女走到这里,看起来已经精疲力竭了,但没人退缩,继续前行,不断给予他们鼓励加油。</p> <p class="ql-block">  山路像一条被浸透的绸带,湿漉漉地缠绕在树林之下,每一步都像踩在涂了油的玻璃上,稍不留神就会与泥泞来场狼狈的邂逅。泥土吸饱了雨水,变成黏稠的浆糊,鞋底陷进去时会发出"咕唧"的叹息,拔出来时总要带起几滴不甘心的泥点子。在接近宽滩村的山崖上,雨下来起来,不得不停下脚步,穿上雨衣。透明雨衣像一层薄薄的水晶屏障,将你与潮湿的世界温柔隔开。雨衣的袖口贴合手腕,帽檐微微下垂,雨水顺着弧度滴落。穿上它的瞬间,仿佛被包裹进一个私密的小天地——雨滴敲打在外层的声响变得沉闷而遥远,衣料摩擦时发出窸窸窣窣的轻响。</p> <p class="ql-block">  海拔高度低的地方,绣线菊已经开败,而这里的绣线菊却正在嫣然绽放。雨中的绣线菊,在雨中翩翩起舞,呈现出别样的韵味,它的美不张扬却让人难以忘怀。那层层叠叠的花瓣,像是心灵手巧的绣娘一针一线绣出的艺术品,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  来到山下,同行五人没有选择步行,而是选择打车前往水草滩村住宿。今晚就要在水草滩村老陈家用餐就寝了。算上此次,已经是第三次了。</p> <p class="ql-block">  到达陈家客栈,换洗衣物,等待后续驴友的到来。先到的队友有一定数量之后,决定用晚餐,这就是先到先用,分批进餐。倘若一下子涌进百十号人,这里的小餐厅肯定容纳不下。简易桌餐,馒头管饱,小米稀粥解渴。几个喜酒之人,自然围坐在一起,侃聊对饮。期间不时有驴友来到餐厅吃饭,看来徒步拉的战线很长。天气已黑,雨点并未停落,听说还有驴友在南台,这黑天雨夜,真为他们担心。</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水草滩村—金阁寺—莲花寺—狮子窝—西台—中台—澡浴池</p> <p class="ql-block">  昨夜的酒,仿佛具有魔力,让大脑的喧嚣逐渐安静,只剩下一种温柔的倦意,酒,让你呼吸渐渐均匀,心跳放缓,意识缓缓沉入一片宁静的黑暗。梦,或许会带着酒香的余韵,或许会是一片无边的安宁。昨夜,是一场无需挣扎的酣眠,一次彻底的放松与休憩。</p> <p class="ql-block">  雨后的山乡仿佛被上天用翡翠重新描摹过一般,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生命的色彩。薄雾如轻纱般缠绕在群峰之间,将远山晕染成深浅不一的青黛。近处的松树树梢则挂着晶莹的水珠,在微风中簌簌颤动,不时洒落一串碎玉般的清响。</p> <p class="ql-block">  空气中弥漫着松针、泥土混合的清香,整座山乡宛如刚完成的水墨画卷——山是未干的石青,树是湿润的汁绿,连水泥路都被水浸润着。此刻的绿意浓得仿佛要流淌下来,将人的眼睛和心灵都浸润在这片澄澈的生机里。</p> <p class="ql-block">  先行几人没有选择小路,而是选择大路。五台山风景区对60岁以上游客免收门票,<span style="font-size:18px;">莲花寺处查票站出示身份信息,放行。随同前行的其他不到六十岁的驴友就尴尬了,要么选择购票,要么选择其它路径,一些驴友为避免往返劳顿之苦,则选择购票。</span></p> <p class="ql-block">  雨后的沙石路虽然布满了了大大小小的水坑,需要避躲往来车辆溅起的泥水,但落雨却也压住了灰尘,不再是晴天时的扬灰路,行走在其上也不会成为一台吸尘器。</p> <p class="ql-block">  狮子窝到了,寺院依然笼罩在大雾之中,高大的庙堂仅能看见一个轮廓。庙堂若隐若现,仿佛一位神秘的巨人,时有时无地出现在白纱之中,更增添了几分庄严肃穆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来到狮子窝一侧山包树林之下,由于走的人多了,形成凹槽般的路面。这林下山路及其泥泞,脚踏在山路的两侧边缘,湿泥受到挤压在山径中央隆起一道泥脊,倘若落脚点不准,便会滑入泥水之中,满鞋是泥。有的路段不得不另辟蹊径,绕道而行。</p> <p class="ql-block">  在这片翠色草甸之上,无数白色与黄色的小花肆意绽放,像被撒落的星辰,又似大地珍藏的碎金。白色的花朵纯净如雪,花瓣薄如蝉翼,在雨中轻轻颤动,仿佛一群害羞的精灵;而黄色的小花则明亮似阳,金灿灿地点缀其间,与碧绿的草叶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p> <p class="ql-block">  走出这段泥泞路,来到草甸之上路就好走了。不过天又下开了雨,而且越下越大,不得不穿上雨衣,脚上套上防雨罩。下山后与大路重合,经常要躲避往来车辆。由于是一段平缓路,心无旁骛,迈开双腿一股劲前行罢了,至于风景吗,只能想象了!</p> <p class="ql-block">  来到吉祥寺,雨没有停的意思,屋檐下暂时避雨。吉祥寺前往西台是一段爬坡路,有人称之为“好汉坡”。细雨如丝,将好汉坡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攀至半途,汗水已与雨水混为一体。回望来路,已消失在白茫茫的雾霭里;抬头望去,坡道依然隐没在雾深不知处。</p> <p class="ql-block">  行走期间,浓雾偶尔撕开一道缝隙,山下的寺院如海市蜃楼般浮现,又迅速被流动的云烟掩去踪迹。</p> <p class="ql-block">  以往走这段路走的异常辛苦,每每走到这里,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就像长跑运动员出现极点一样,唯有靠毅力和坚持。</p> <p class="ql-block">  抬头仰望,西台牌坊突然模糊在视野之中。此刻浑身湿透的狼狈都化作征服的快意——这雨中的好汉坡,终究用最诗意的方式成全了勇者的勋章。</p> <p class="ql-block">  坐在牌坊一侧休息,没有选择登西台顶。驴友苏心和快乐人生上了西台,准备在西台吃斋饭。此刻,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水汽,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吸进了一口湿漉漉的雾,黏在喉咙里,沉甸甸的。衣服早已湿透,紧贴着皮肤。头发湿漉漉地贴在额前,水珠顺着发梢滴落,滑过脸颊,又渗进衣领,凉意从脖颈一路蔓延到脊背。当你停下脚步,感觉异常的冷凝,不敢久坐,在补充水分和食物之后,决定独身前往中台。</p> <p class="ql-block">  雾气像一位调皮的精灵,在天地间轻盈游走。它时而浓密如乳,将远处的山峦尽数吞没,只留下模糊的轮廓在雾海中沉浮。而下一秒雾气突然裂开缝隙,露出几道山的脊梁,未等看清,那缝隙又悄然合拢,仿佛从未存在过。</p> <p class="ql-block">  中台又被雾气笼罩着。这雾啊,像个捉迷藏的孩童,用纱裙蒙住万物的眼睛,却又在人们困惑时突然掀开一角,露出狡黠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  中台寺庙入口处有斋饭提供给游客和香客。一小碗烧茄子,半块馒头,就是午餐了。补充一下能量之后,继续前行,前往澡浴池,本天徒步的终点。</p> <p class="ql-block">  这一段山路基本是下山路,虽有一些起伏,海拔差不大。<span style="font-size:18px;">雨已经停了,</span>但风还是不小的。风把雨衣兜起来,像一个充满空气的彩色气球,将穿戴者包裹成笨拙的宇航员模样,在草甸上移动。因风的作用,布料紧贴后背又骤然分离,在脊梁与雨衣之间形成短暂的真空,发出"噗"的闷响。</p> <p class="ql-block">  前来澡浴池挂单的人不少,挂单处也是用餐处,不大的一个空间挂单者,用餐者塞的满满的。本来去往挂单处只有一步之遥,那个“守门员”却让穿过寺庙大门,走过寺庙殿堂,然后再走过长长的通道去往挂单。不知为何作这样的设计,舍近求远 ,让人不得其解,而又无人给予解答。</p> <p class="ql-block">  不管咋样,入住为安。至于作这样的设计是因为什么,也许正在完善,也许有意让人观赏那座富丽堂皇的大殿,懒得去了解。正所谓,地理就是优势,你爱住不住,独此一家,没有选择。这端午旺季,入住几千人,可以理解。</p> <p class="ql-block">  房间休息片刻,冲澡沐浴,神情得以清爽。不经意间抬头向窗外望去,中台赫然呈现在眼前。云去雾退,视野开阔,提着相机走出室外,一览风景。</p> <p class="ql-block">  站在高山之巅,徐徐浮动的云飘逸在群山之间,山峰和寺庙漂浮于茫茫云海中,若隐若现,佛国灵气尽显。云雾缭绕,山峰和云海相互映衬,变幻莫测,瑰丽壮观。置身其中,仿佛超脱凡尘,进入了佛国仙境‌。</p> <p class="ql-block">  这午后云海不似晨间那般清冷,亦无暮时的沉郁,独有一种慵懒而庄严的气度,仿佛诸佛午憩时呵出的气息,将三千世界的喧嚣都化作了寂静。</p> <p class="ql-block">  山风掠过时,整片云海骤然涌动,似有白龙潜行其间,将衣服吹得猎猎作响。此刻站在鳌脊般的峰顶俯瞰,可见云涛与光影交织变幻。东台寺的金顶在云海中时沉时浮,恍若《清凉山志》所载"蒸云寝壑,爽气澄秋"的蓬莱幻境。</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澡浴池—北台—华北屋脊牌坊—法云寺—鸿门岩—东台—鸿门岩—长治市区</p> <p class="ql-block">  清晨四点多钟醒来,已无半点睡意,窸窸窣窣整理行囊,不计划在这里用早餐,5点半出发,今天终点是东台。</p> <p class="ql-block">  早上5点15分走出房间,只为看那一幕日出。早晨还是非常冷的,澡浴池地处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巨大的垭口处,这里自带三分风,无风的时候很少,前三次到达这里没有一次是无风日。</p> <p class="ql-block">  太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山的背后攀升,先是一弯金钩,继而化作燃烧的火轮。霞光穿透晨雾,将澡浴池的寺庙染成金黄的琥珀色,琉璃砖瓦剪影在渐亮的天光中度上一层金色,寺庙显得格外庄严。</p> <p class="ql-block">  看完日出,踏上去往北台的路。此时有风无雾,能见度非常之好,一切都呈现在视野之中。回望澡浴池和中台和谐安详,静谧庄严。<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气预报今天是一个晴天,可以欣赏余下路程段的美丽风景了。</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大家满怀期待的时候,一阵大风还是袭来,把人吹的东倒西歪,不得不迎风倾斜身子,与大风对抗。随之而来的是大雾,瞬间被大风和浓雾双重裹挟,几米之外,已人影绰约,大家踉跄前行。</p> <p class="ql-block">  没有走大路,走山体一侧的小路,可以避风一些。即便这样,风依然顺着山坡向下倾覆,需逆风弓身前行。风声如雷鸣贯耳‌,呼吸被风压窒碍,硬生生要把嘴边的空气撕去。</p> <p class="ql-block">  北台顶已处于一片朦胧之中。登攀时只想尽快脱离这大风浓雾之地,躲避大风的侵扰,仅用一个小时便上到了台顶,这又是一次别样的体验。至于经常遇到的狐狸,就免了吧!也许那个精灵正躲避在洞穴之中,享受温暖呢!</p> <p class="ql-block">  北台门口的小摊铺还没有营业,本想在这里来一碗泡面的计划落空,来的太早了。询问一下有没有早餐,居然还有。同行驴友便蹑手蹑脚进入一个“禁止入内”房间之内,这是一块巴掌大的小餐厅,仅有咸菜、馒头和不多的米粥。出门在外,无需好坏,补充一些能量即可。餐后随手化缘,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  下至北台半山腰处,浓雾瞬间不知去向。从澡浴池出发到北台山腰处的这段行程,眼前发生的一切让人诧异,仿佛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清晨的高山之巅还沉浸在静谧中,忽然一阵湿冷的白浪从山底翻涌而上,转眼间吞没了眼前一切。雾气来得那样急,像被谁打翻了乳白的纱缸,顷刻淹没了山路、乱石、亭台楼榭,只剩几抹模糊的轮廓。</p> <p class="ql-block">  正当大家刚惊觉陷入云海,衣袖已凝满细密的水珠,抬头遥望时,盘山公路已清晰呈现在眼前,翠绿盈满双眸——原来朝阳的金箭已刺破雾幔,那些翻滚的云絮顿时失了气势,慌不择路地朝谷底退去。不过半盏茶的工夫,远山重新露出青黛色的脊梁,唯有草叶上颤动的露珠,证明这场雾气曾如何迅疾地席卷又仓皇地溃散。</p> <p class="ql-block">  在华北屋脊牌坊处打个卡吧!以往来到这里都是人头攒动,取景都需要见缝插针。今天由于早到,没有干扰,可以痛痛快快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云开雾散,雾气终于溃散成缕缕轻烟随风而去。被洗净的蓝天毫无保留地展开,阳光倾泻而下,给每座山披上阳光,翠绿成为主题,整座山忽然活了过来。</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山巅望去,远方的城镇像散落的积木,公路化作发光的缎带,所有阴郁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p> <p class="ql-block">  这景象让人想起陶佃的诗句:"云开雾散却晴霁,清风淅淅无纤尘。"天地间的阴晴变幻,恰似人生际遇的写照。当迷雾散尽时,连空气里都跳动着希望的颗粒。</p> <p class="ql-block">  法云寺稍作停留,继续前行。从北台前往鸿门岩的这段路程整体是下降的,虽有起伏,但起伏不大。大风变为小风,但山风依然留恋大山,不肯离去。此刻不冷不热,行走在其间,是一段非常惬意放松的一段行程。</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高山草甸的怀抱里,仿佛踏进了大自然的疗愈场。脚下是绵延数里的绿毯,每一株草叶都沾着雨露,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金芒,不时传来远处牛羊脖颈铜铃的叮当声,自然之声,和谐之声,纯粹之声,也是天籁之声。</p> <p class="ql-block">  高山草甸上,初夏的阳光温柔地洒落在无边的绿毯上,这是一片翡翠色的海洋。远处,成群的牛马散落在起伏的山坡间,宛如自然之手随意点缀的褐色与白色珍珠。几头黄牛低头专注地啃食鲜嫩的草尖,一匹枣红色的马驹忽然扬起头,鬃毛在风中飘扬,它凝视远方片刻,又悠然垂下脖颈继续享用青草盛宴。</p> <p class="ql-block">  一匹老马正低头咀嚼鲜嫩的草叶,它的动作缓慢而沉稳,脖颈的弧度透着岁月沉淀的从容。身旁的小马驹毛色油亮,时而模仿老马的模样啃食草茎,时而顽皮地蹦跳几步,扬起前蹄又轻盈落下,溅起几颗晶莹的露珠。</p> <p class="ql-block">  ‌向远处眺望,可以看到风力发电塔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山巅,洁白的塔筒直插云霄,三片长长的叶片在风中匀速转动,宛如钢铁巨人守护着这片土地‌。这些庞然大物不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是对大自然馈赠的高效利用。在微风轻拂时,它们如同优雅的舞者翩翩起舞;而当大风呼啸而来时,它们又高效地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鸿门岩到了,是此行的乘车点,也是终点,到达鸿门岩,但徒步并没有结束。放下行囊,轻装攀爬最后一个山峰——东台。</p> <p class="ql-block">  东台是此行要攀登的最后一个台了,徒步五台<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天行程</span>即将结束,大家心情欢畅,不自觉间便加快了登攀步伐。</p> <p class="ql-block">  大概在上午10点钟就登上东台,准备在东台享用斋饭。11点开餐,时间尚早,便对东台犄角旮旯参观一番。明明知道不是观日出的时间,依然来到观日台,冥想中日出的壮观,或者俯瞰连绵起伏的大山,壮怀激烈一番也未尝不可。</p> <p class="ql-block">  据说五个台寺庙中的斋饭就要数东台了,无论花样品种,还是卫生整洁,抑或是就餐环境都是最好的。东台也是近些年变化最快、最多的一个台,也许与这里的地理位置有关,交通便利,普通家用轿车和大巴车可以开到这里,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吧!</p> <p class="ql-block">  信徒们虔诚叩拜的身影与永不间断的香火构成神圣循环,旺盛的香火既是人群聚集的结果,又反向吸引更多香客前来祈福‌。望着满殿香火熊熊不熄的场景,仿佛在诉说:有人处便有愿,有愿处自生香火‌。</p> <p class="ql-block">  餐后,大家下山,下山的脚步更快。路途中看见同行驴友依然在艰难攀爬,为他们鼓劲加油。"山不语,却诉说着坚持的故事;风不止,带着你们的梦想飞扬。愿你们的每一步都充满力量,每一次呼吸都汲取大自然的能量,达到顶峰,便是美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  回到鸿门岩,等候后续驴友的到来。几个不甘寂寞之人,就着花生米、小番茄柿又品起酒来。酒由驴友山鹰提供,属于高度泡制酒,临近徒步结束,还是把它给喝掉吧!笑声被海拔两千多米的风卷走,却在我们相碰的酒杯里荡出涟漪。此刻的醉意不是酒精作祟,是整片草甸跟着周围大山轻轻摇晃的眩晕。</p> <p class="ql-block">  好惬意的时刻。仰望那蔚蓝<span style="font-size:18px;">穹顶</span>,仿佛能看见整个宇宙的呼吸——云朵是天空写给大地的情书,时而工整如楷书,时而狂放似草书。阳光为这些云字句镀上光芒,而微风便是最温柔的朗读者。此刻的蓝天像倒置的海洋,白云则是浮动的岛屿,让人忍不住想乘着目光的小舟,驶向那片纯净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  因鸿门岩公路上来往车辆众多,发生拥堵,两处掉头处都被大巴车塞满,所乘坐大巴车只得下到五台山风景区南门处掉头,颇费了一些周折,不过结果还好,再回到鸿门岩处,一切恢复通畅。</p> <p class="ql-block">  此后穿过砂河,从五台山北高速路口驶入高速,在忻州顿村服务区小憩,一路东南,在9点半多的时候回到长治市区,三天徒步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p> <p class="ql-block">  第四次踏上五台山大朝台的山径,熟悉的山路与寺庙构成了一幅亘古的画卷。古南台的沧桑,南台的迷雾,西台的耸峻,中台的晨色,北台的凌冽,东台的宏阔都让人为之振奋,为之迷醉。那些被雨水沐浴的狼狈,被狂风吹袭的窘境,都化作菩萨顶一缕镀金的云烟,慢慢散去。</p> <p class="ql-block">  步履丈量过四遍的台顶,每一块风化的青石板都镌刻着不同的领悟:第一次是畏惧,第二次是兴奋,第三次是对话,而这一次,山与我都褪去了执念,剩下的便是行走中的享受。当每次走到精疲力竭时,你心底呼喊着,我再也不来了。当你征服五个台顶之后,欣慰感油然而生,你又对大声说我明年还来。徒步人,一个奇怪的群体,一些奇异的行为,一群荡游于自然之中的行者,一个接纳山水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强身健体、悠然自得的快乐人。</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东台望海寺供奉聪明文殊菩萨,氛围宁静而庄严;西台法雷寺的狮子文殊菩萨,给人勇猛的力量;南台普济寺的白文殊象征纯洁和智慧;北台灵应寺的黑文殊则显得神秘而庄严;中台演教寺的红黄文殊则给人一种亲切和温暖的感觉‌,是这些吸引着你前往。其实不然,对于徒步爱好者来讲,台只是一个噱头,一种理由,来此,追求的是一种动与静的绝美配合。</p> <p class="ql-block">  当你脚步叩击大地,如钟摆般规律行走,而你则心无旁骛,就像沉入深海般的宁静。汗水滑落的瞬间,仿佛能听见时间在血管里流淌的声音——这恰是运动最深邃的悖论:当肢体舒展成风的形状,当脚步踏出鼓点般的节奏,你的心还有半点杂念吗?此刻的心灵已悄然沉淀为一面澄澈的湖水。</p> <p class="ql-block">  本人照片和视频来自同行驴友拍摄</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用虔诚和敬畏欣赏自然,</p><p class="ql-block"> 用双腿和脚板丈量山野,</p><p class="ql-block"> 用文字和图片记录旅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行有趣的人,</p><p class="ql-block"> 记录有趣的事,</p><p class="ql-block"> 拍摄有趣的景。</p><p class="ql-block"> 有趣皆脱俗,</p><p class="ql-block"> 相知方觉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06-02 晚</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