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巢八省品质游(二)

宝爷

<p class="ql-block">  上(一)篇章主要叙述了2025年4月12一4月17日6天时间由琼定出发,沿途饱览了满目苍翠、风光旖旎、山水如画的琼、粤、桂,秀美山河,参观拜谒百色起义纪念馆;参入旅行社行程游历贵州主要特色景点。</p><p class="ql-block"> 本(二)篇章由 4月18日开启自驾黔北息烽集中营监狱,解读、畅游遵义会议旧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以来打破被动局面的娄山关战斗遗址,忆先烈、红色旅游行程。</p><p class="ql-block"> 按路程顺序首站,关押革命志士的息烽集中营监狱。息烽监狱地处黔中腹地贵阳北60多公里,是抗战时期中国的大后方,处于群山之中,林木繁盛,易于隐蔽。当时息烽县城的人口才2000多人,而军统驻息烽人员竟达15000多人,是当地人口的7倍之多。息烽实际上成了军统的大本营,把集中营设在军统的巢穴身边,他们认为安全、放心。</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先后关押了1200多人,被秘密处决和折磨致死的就有600多人,人们熟知的中共地下党四川省委书记、负责人罗世文,车耀先,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一家、宋绮云、小萝卜头,黄显声,著名民主爱国人士陈其尤、马寅初,许晓轩(红岩中许云峰原型之一)、韩子栋(红岩疯老头华子良原型),不屈不挠的地下党巾帼英雄张露萍等均曾囚禁于此。</p> <p class="ql-block">进集中营监狱前,新修的大型造型牌坊。</p> <p class="ql-block">  活生生的人间炼狱,明明是屠杀烈士的魔窟,却挂羊头卖狗肉,大门上方弧形招牌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中间是扎眼的国民党党徽,这不是自欺欺人吗。</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路边停放一辆,锈迹斑斑的老式吉普车,两侧是一段由翠绿簇拥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指示牌左侧是军统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军统办公场所一瞥,这里除了财务、管理室以外,还有一处特务行刑的房间,屋内各种刑具俱全,镣铐锈迹斑斑,给人一种阴森之感。</p> <p class="ql-block">罗世文烈士《红岩许云峰原型之一》曾任四川省委书记,1940年不幸被捕,在息烽集中营,以他为首秘密组织了“狱中支部”任书记,领导了集中营党员和难友们的对敌斗争,1946年8月18日被敌人杀害。</p><p class="ql-block">党在我心,组建秘密支部,志坚如铁,书写忠诚篇章。</p> <p class="ql-block">车耀先烈士,曾任川康特委军委委员,长期以开餐馆做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0年3月被捕,“狱中秘密支部”支委,在狱中写下万余言《自传》4万与余言《四川军事史》1946年被杀害。</p><p class="ql-block">修养成仁,愿以我血献后士,真理传遍,换得神州永太平。</p> <p class="ql-block">许晓轩烈士《红岩许云峰原型之一》,曾任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1940年被叛徒出卖被捕,关入息烽集中营,受尽酷刑,在狱中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被杀害。</p><p class="ql-block">浩气长存,先忧后乐忠魂曲,青山依旧,宁关不屈气如虹。</p> <p class="ql-block">韩子栋《红岩中疯老头华子良原型》,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被叛徒出卖被捕,关押息烽集中营八年,在狱中与罗世文、车耀先等,建立了中共地下临时党支部、并担任支部委员,做了大量的工作。1942年被转押至重庆白公馆监狱,装疯卖傻,为狱友们传递信息,1947年8月18日,特务带他出去当苦力买菜,趁特务不注意冒死狂跑逃出。一路风餐露宿于11月进入冀鲁豫解放区,经中央组织部审查,恢复了他的党籍。建国后,历任北京机器厂副厂长、一级部二级部副局长、国家技术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等职。1958年调贵州工作,先后任贵阳市委副书记、贵州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等职。1985年离休,1992年病逝。</p><p class="ql-block">辗转监狱14年,炼狱烈火炼真金,机智无奈装疯,虎口脱险写传奇。</p> <p class="ql-block">关押国际友人的名单</p> <p class="ql-block">宋绮云、徐林侠夫妇</p> <p class="ql-block">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均为中共早期党员,长期从事统战和宣传工作,1929年经组织安排到杨虎城部队从事统战工作,“西安事变”曾起草八项主张文件,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事变后坚持舆论斗争,1937年赴延安学习。</p><p class="ql-block">1941年被诱捕,与妻、儿(小萝卜头)辗转关押息烽集中营监狱、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狱中坚持斗争,1949年9月6日与杨虎城一家在重庆戴公祠同被残忍杀害,遗体后迁葬西安杨虎城陵园。</p> <p class="ql-block">小萝卜头,宋振中,宋绮云烈士之子,1940年3月15日出生在西安,1941年11月随父母入狱,整个童年在狱中度过,终身没出过监狱大门,利用小孩不懂事的年龄,在狱中传书送信,成为狱中秘密支部的交通员,堪称小英雄,在黎明前的一刻,1949年9月6日与父母同时被特务惨遭杀害,是共和国最年轻的烈士。</p> 关押革命志士的部分牢房 <p class="ql-block">木笼,集中营前主任何子桢主监期间,残酷迫害革命志士,凡重犯放风时,皆从牢房赶进木笼。</p> <p class="ql-block">囚禁杨虎城将军一家的牢房。</p> <p class="ql-block">关入息烽集中营不久,国民党反动派担心不安全,随后将杨虎城一家囚禁于息烽监狱14公里外的玄天洞,1938年10月至1946年7月,杨虎城将军与夫人谢葆真、幼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一家人曾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关押了八年。在这潮湿的环境让他的关节疼痛难忍,而特务们提供的粗劣食物,也让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一家人在这无天日的山洞里,度过了无数个漫长而绝望的日夜,身心俱疲。特别是相濡以沫的爱人,在这恶劣的环境中,于1944年在此病逝。这对杨虎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的沉重打击。</p><p class="ql-block"> 1946年,杨虎城一家被转押到重庆杨家山,囚禁在一间独立的平房内,完全失去了出入自由。</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杨虎城一家又被押往贵州贵阳市黔灵山麒麟洞内关押,受到非人的折磨。</p><p class="ql-block">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尾声,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在败退台湾前,下达了杀害杨虎城的密令。9月1日,原息烽集中营主任周养浩来到贵阳,软说硬逼下,将其欺骗到重庆戴公祠。被刽子手用匕首利刃刺杀,同时遇难的有儿子杨拯中,秘书宋绮云夫妇及幼子宋振中(小罗卜头)等人。刺杀现场惨不忍睹!特别是将杨虎城父子二人的面部淋上硝镪水。</p><p class="ql-block">杨虎城将军的12年囚禁岁月“生不如死,惨绝人寰”负责监管杨虎城的特务,息烽集中营主任周养浩,在解放战争中被俘,据他供认,杨虎城将军所遭受的虐待“生不如死,实情更是惨不忍睹”。</p> <p class="ql-block">西安事变,彰显将军民族气节,息烽玄天洞幽,难囚壮士爱国丹心。</p> <p class="ql-block">关押民主人士陈其尤(解放后曾任致公党主席)等人的囚室。</p> <p class="ql-block">黄显声将军,东北军名将,1936年8月,经周恩来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后多方营救张学良未果,拟到延安抗大学习,不幸被特务发现被诱捕。因其特殊身份暗中帮助和支持“狱中秘密党支部”的工作和斗争。是小萝卜头在狱中的老师,不仅给小萝卜头教授语文、地理等知识还传递革命的希望和乐观精神。后转押至重庆白公馆监狱,蒋介石对黄显声将军,始终怀恨在心,于1949年11月27日被国民党特务惨遭杀害。</p> 关押黄显生将军的囚室。 <p class="ql-block">马寅初,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曾任教于浙大、上海交大、南京中央大学等校。1937年任重庆商学院院长、中国经济学社社长等职。1940年,因多次发表文章和演说,揭露“国民党四大家族”的贪污、误国罪行被捕,关入息烽集中营,1942年因国民党当局迫于社会各界压力而获释。全国解放后曾任全国政协第一、三届委员,第二、四、五届常委、北京大学校长等职。</p><p class="ql-block">揭真相,四大家族祸国殃民,著文章,新人口论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铁骨铮铮 正气长存》据传,身高1.8米的马寅初在高度1.40米低矮的感化室,吃喝拉撒睡全在里面,外面还有四个特务看守,饱受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p> <p class="ql-block">集中营中的感化室高度1.4米,刚进来的犯人就关在那里,吃喝拉撒睡全在里面,几十天不让出来,直不起腰行走,想想那是怎样的一种煎熬和摧残。</p> <p class="ql-block">人间地狱,用所有恐怖的词汇来描述这里也一点儿不为过。革命志士挺过了感化室一关,将会接受更大更重的毒刑。其他就不多说了,单是那“猫洞” 集中营中的一个大溶洞,是敌人最残酷的审讯室,听到名字就会让人不寒而栗。敌人用20多种毒刑对革命志士,他们对所谓的犯人们严刑拷打,被刑者撕心裂肺的声音,外面什么也听不到。看到一个个真实的刑具场景,在场的游客浮想联翩当时的毒刑场景,悲痛的眼眶泪涌!太残忍了!</p> <p class="ql-block">公安部档案馆资料记载,周养浩名字挺文雅,其实人品烂透了。在担任息烽监狱主任期间,对女囚犯进行了极其残忍的迫害,性骚扰和性侵害,具体手段包括逼迫打胎,假惺惺的纳小老婆。此外,周养浩还对女囚犯使用各种酷刑,灌辣椒水、电刑、钻指甲缝等,这些手段极其残忍,给囚犯带来了极大的痛苦。</p><p class="ql-block">云南王卢汉起义,周养浩被解放军逮捕后,关押在重庆白公馆小牢房里。审讯的时候,开头不吭气,拒不交代,后来扛不住了,交代了滥杀革命志士的事。特别提到提审张露萍时,对张露萍性骚扰,遭到张露萍两记耳光,随后对张露萍进行了更加残酷的酷刑。</p><p class="ql-block">接到头上不长一根毛的命令,指使刽子手不用枪直接用刀捅死杨虎城将军一家、宋绮云夫妇及儿子(小罗卜头),阎继明、张醒民(杨虎城的副官和警卫,坚持陪同囚禁,最终被害)。</p><p class="ql-block">周养浩仗着权势在息烽监狱、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干了太多伤天害理的事。公安部档案馆的资料都有记载,就是让后人知道那段历史有多黑暗。这档案不光是记录,也是警钟,提醒后人现在的和平日子来之不易,别忘了革命志士苦难、刻骨铭心、悲惨的囚禁生活。</p> <p class="ql-block">永不凋零的巾帼玫瑰 张露萍(红色女特工):1921年出生,1939年初在延安与抗大同学李清结为连理,步入婚姻的殿堂,刚度完蜜月,新婚不久因工作出众,受叶剑英指派,打入军统搜集情报,1940年寒冬在一名同事被捕后,在其家中搜到一张有她名字的“七人小组”名单,当时组织让她秘密离开重庆前往延安,叶剑英并送给他一件皮大衣进行伪装,但还是被特务认出来,敌人靠着这七人的名单,找到了张露萍等人,这七人党小组被关押到国民党息烽集中营,对他(她)们严刑拷打,但最后得到的只有八个字“一再诘讯,坚不承认” 24岁遇害身亡。临刑前在监狱笔记本上,留下了豪言诗句“壮志未成人虽尽,桃花马上一贞雄;阳狼入夜鬼声起,恨气何时去蜀中。”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未竟事业的遗憾与坚定信念。</p><p class="ql-block">不久后,与其他六位革命同志被押往刑场,在执行时,他们齐声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些声音充满力量与不屈。在场的刽子手因为张露萍的英勇气概而心生畏惧,连续两次射击未能命中目标,张露萍仰天大笑,怒斥道“笨蛋,再来”直到第三次,刽子手才命中目标。</p><p class="ql-block">1985年,张露萍烈士牺牲40周年,丈夫以国家部长的职位离休,孤身一人从北京前往息烽,心中满是对妻子的思念与尊敬。在回忆起往昔的点滴时,感慨万千。2005年,在张露萍逝世60周年时,丈夫再次独自前往息烽,朗诵了一首诗“苍山埋忠骨,浩气满大川,梦随孤魂绕,怎能忘记延安!”。因为他们在延安结婚不久便奔赴各自的革命岗位,再未重逢,这是丈夫将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与无尽的敬意表达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正巧赶上监狱管理部门,为孩子们演饰,张露萍在监狱不屈不挠的生活话剧。</p><p class="ql-block">因管理人员不让在近距离录视频,只好屈就在远处录,请详看以下短视频。</p> 详看图片内容 <p class="ql-block">相当残忍,放风也得关在木笼里。</p> <p class="ql-block">左上角为韩子栋老人(红岩华子良原型)为张露萍烈士题诗; 左下角沈醉为韩子栋敬诗; 右上角1959年已担任贵阳市委副书记的韩子栋重温他在息烽监狱所住的牢房前留影; 右下角1984年与昔日的宿敌沈醉谈往事。</p> 革命烈士的豪言壮语。 <p class="ql-block">1997年,息烽集中营幸存者孙达孟,在关押她和狱友的牢房留影。</p><p class="ql-block">孙达孟,是爱国民主人士孙壶东,徐宝芝夫妇的女儿。1940年夏夫妇二人被国民党政权密捕,入狱一个月后,徐宝芝生下的女儿宋达孟,孙达孟,随父母关押在息烽集中营监狱、后转重庆渣滓洞、白公馆。1947年经多方营救才被保释出狱,在狱中关押长达七年。在息烽集中营,被同狱志士们称为“监狱之花”,与著名烈士张露萍同一囚室,“小萝卜头”是他在监狱生活与学习的小伙伴。</p> <p class="ql-block">孙达孟(左)、车丽宇(右,车耀先烈士外孙女)</p> <p class="ql-block">2023年,息烽县文史工作组走访孙达孟,它提供了张露萍等烈士狱中斗争的一手资料,助力革命史实研究。</p><p class="ql-block">据幸存者回忆,张露萍烈士牺牲时,两枪未命中要害,曾怒斥特务并高呼“笨蛋,再来一枪”,孙达孟作为亲历者,保存了相关历史细节。</p><p class="ql-block">被称为“监狱之花”其经历成为国民党迫害政治犯及革命后代坚韧精神的典型例证。</p> <p class="ql-block">侯仁民,山东青岛人,黄埔军校第13期学生,1943年,在遵义因协助地下党负责人越狱而被捕,关押于息烽集中营,出狱后回到青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青岛市委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职于青岛市公安局。</p><p class="ql-block">1997年5月29日,息烽集中营旧址修复开放,侯仁民在当年被关押的牢房留景。</p> <p class="ql-block">因文篇有限,好多照片没有如数登载,如有机会者可前往观赡,拜谒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 感悟</p><p class="ql-block">宁折不屈息烽魂</p><p class="ql-block">血染青山志未沉</p><p class="ql-block">昏暗长歌终破晓</p><p class="ql-block">丰碑永铸慰忠贞</p><p class="ql-block">12:35结束了息烽监狱参拜革命烈士的所有内容,很受感动浮想联翩,当年监狱的革命志士虽已远去,但精神长存,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前往约90多公里的《遵义会议会址》。</p><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高举抗日救亡旗帜、粉碎了百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p><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p><p class="ql-block">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特别是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机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1964年,毛主席为遵义会议会址题词。</p> <p class="ql-block">游客只能进入小二楼会议一层展厅参观,二楼因年代已久,楼层承受不住多人踩踏,为了安全,故暂关闭上二楼参观。</p> <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在当时2楼的东厢房被临时布置成会议室,房间正中放着一把板栗色的柏香木长桌,周围有18只木边藤心靠背椅,屋顶正中吊着一盏煤油灯,左墙上有一架挂钟。</p><p class="ql-block">在这27平方米会场,遵义会议开了三天,直到1月17日深夜才结束。会议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拨正了中国共产党的航向。</p> <p class="ql-block">军委总司令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办公室兼卧室</p> <p class="ql-block">朱德办公室兼卧室</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杨尚昆住室</p> <p class="ql-block">参谋人员住室</p> <p class="ql-block">彭雪枫住室</p> <p class="ql-block">总司令部厨房</p> <p class="ql-block">在总司令部室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小二楼的东侧,有一棵形如“V”字的大槐树,树龄过百。它与小楼相依相伴,大家亲切的称它为“胜利树”,这是遵义会议纪念馆里的“活文物”,它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如今,这棵槐树长得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纪念馆里的2000多件馆藏文物承载着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p> <p class="ql-block">一进纪念馆大厅,是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塑像,是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引领中国革命的航向。</p> <p class="ql-block">1934年,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导致党和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丢掉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p><p class="ql-block">长征初期,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红军遭遇了重大挫折,红一方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特别是湘江战役后,锐减到3万余人。</p><p class="ql-block">1934年12月12日召开的同道会议,决定改向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的贵州进军。</p> <p class="ql-block">长征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p> <p class="ql-block">  观后感</p><p class="ql-block">小楼彻夜烛光摇</p><p class="ql-block">力挽狂澜破雾霄</p><p class="ql-block">北斗重辉新舵手</p><p class="ql-block">紅旗满天尽春潮</p><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纪念馆,图片实物太多了,拣重点登载了一部分。</p><p class="ql-block">下午在闭馆前,我们圆满结束了本次参观项目。</p><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深刻的历史之旅,深刻认识到,遵义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确立了毛主席的军事领导地位,结束了左倾统治,挽救党、紅军和中国革命,开启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新阶段,其深远影响不言而喻。而此次参观也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p><p class="ql-block">踏入纪念馆,就被庄严肃穆的氛围所感染。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照片,每一件展品、图片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中的艰辛与奋斗。</p><p class="ql-block">在参观过程中,最为感动的是那些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这种精神让我们深感震撼,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次难忘的历史之旅,更是一次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源泉。</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在娄山关上感慨万端,吟出了长征中最为悲壮的著名诗句。</p><p class="ql-block">“《忆秦娥·娄山关》</p><p class="ql-block">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p><p class="ql-block">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p><p class="ql-block">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p><p class="ql-block">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p><p class="ql-block">描写了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p><p class="ql-block">1935年,毛泽东和中央红军长征来到贵州遵义,红军先后于1月6日到1月22日,2月24日到28日两次打响娄山关之战,余战直至3月5日,总共29天时间。第一次娄山关战斗保卫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第二次娄山关战斗是毛泽东正确军事思想的胜利实践,是四渡赤水关键之战,是一次重大的军事转折。</p><p class="ql-block">娄山关战斗是遵义会议及二渡赤水以后,中央红军在黔北大娄山主峰与黔军展开的一场激烈战斗,歼敌四个团,乘胜再取遵义城。娄山关小尖山下耸立的红军战斗纪念碑的碑文写道:娄山关战斗是遵义战役关键性的一仗,是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p> <p class="ql-block">遵义距娄山关战斗遗址大约50公里,于下午6:30到达娄山关战斗遗址景区游客中心,但距战斗遗址尚有9公里,可能是山高路窄崎岖,大批参观者车辆不方便进入,故将游客中心设在山脚下,将车停在游客中心停车场,而后坐摆渡车上山参观。已近黄昏,今天是不可能上山参观了。场地有好多附近的村民,招呼来参观的车辆住宿他们的民宿,随一位热情的村民,到其民宿晚憩。</p> <p class="ql-block">晚憇民宿店名“鸿旅农庄”电话18786908894 ,他们答应全程服务,住宿、餐饮、9公里到景区的路程,往返接送。</p><p class="ql-block">靠山吃山,靠景吃景,党的富民政策确实让村民富起来了,景区山脚下的村民,家家户户有汽车、建楼宅旅店,与他们交谈,脸上洋溢着,新时代为他们带来的红利。</p><p class="ql-block">首先应该感谢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换来了红色江山的建立,感谢繁荣富强的新时代。特别是景区四周的村民,尽享无尽的红色旅游资源。</p> <p class="ql-block"> 一条腿的长征</p><p class="ql-block">钟赤兵将军,铁骨铮铮,气贯长虹。在娄山关战斗中已担任团政委的钟赤兵与团长谢嵩,率领全团指战员从桐梓急赴娄山关接替占领关口的红13团。多次打退敌人反扑,牢牢控制关口,并乘胜追击至黑神庙,因敌众我寡冲锋受阻,钟赤兵身负重伤,右小腿被子弹穿透,共穿九个洞,造成小腿骨折,简单包扎后仍拖着伤腿坚持指挥作战,直到流血过多昏迷过去。</p><p class="ql-block">钟赤兵被送到野战医院,在当时手术条件极其简陋,没有医疗器械,也没有麻药情况下,医生用一把老百姓砍柴用的刀和断成半截的木匠锯给他截肢。但因伤口感染,半个月内连做三次截肢手术,钟赤兵的整个右腿从股骨腰部截去。在三次截肢手术中,因没有麻药疼的死去活来,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极端疼痛。</p><p class="ql-block">娄山关战斗后不久,钟赤兵随部队在担架上继续长征,在云贵边界的大地上,突然敌机飞来,对红军进行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敌人误打误撞地选中了红军休养连作为攻击目标,而贺子珍就在这支队伍中。敌机在俯冲下来扫射中,钟赤兵的担架员牺牲。贺子珍看到一名伤员,用手及一条腿的脚艰难地爬行,眼看敌机就要铺天盖地扫射到,说时迟那时快,贺子珍没想太多,直接一个箭步扑过去,用肉体保护了伤者钟赤兵。军医闻讯赶到,查看贺子珍的伤口,头、上身、四肢、中弹17处。由于条件有限,没有真正的麻醉剂,只能搬开她嘴巴,强行喂点止痛药进去,然后进行简单的取弹手术(部分弹片直到他去世火化,才被发现),当时贺子珍一连昏迷了四天四夜,为他的身体留下了终生隐患。</p><p class="ql-block">钟赤兵凭着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拖着一条腿随中央直属部队行军,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最终到达陕北。</p><p class="ql-block">1955年,钟赤兵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 当年的主战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怀</p><p class="ql-block">娄山关上硝烟漫</p><p class="ql-block">勇士冲锋铸忠魂</p><p class="ql-block">血洒疆场书壮烈</p><p class="ql-block">功垂青史耀乾坤</p><p class="ql-block">站在娄山关战斗遗址,心潮澎湃,这里地势险要,曾经战火纷飞。红军战士们在此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用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赢得胜利。他们的牺牲换来了如今的和平。我们应珍惜当下,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敢前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p> <p class="ql-block">两天参观三地红色圣地感怀</p><p class="ql-block">今朝特访寻踪迹</p><p class="ql-block">往昔峥嵘动情吟</p><p class="ql-block">不忘先驱拼博路</p><p class="ql-block">铺就华夏日月新</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9日</p> <p class="ql-block">上午参观拜谒毕娄山关战斗遗址,打电话让昨晚民宿主人女儿接我们下山,午餐小憇后,即前往205公里外的下一站重庆所预订的“来住晨辰M酒店”,下午17:30到达该酒店,车停在地下车库后,即与旅行社联系,订四天三晚旅游合同,今日算一天(这是旅行社的行规)。</p> <p class="ql-block">晚上漫步在重庆人山人海繁华街头,感受着大城市的喧嚣,也映照着人民生活的五彩斑斓。重庆是四大直辖市之一,抗战时期曾做过国民党的陪都,这里有好多故事需探讨。</p> <p class="ql-block">在具有地标性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战胜利纪念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要知其它事解,请看下章(三)重庆行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