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最近有点飘啊!刚去了趟彰德府,就是河南的安阳。朋友们别骂我拽词,这样说不是显得俺有文化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早就知道安阳是中国仅有的几个六朝古都之一。有个震惊世界的殷墟,是世界最大的青铜器制造工厂之一;同时还是中国文字的源头,将中华文明上推了一千年之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殷墟我向往已久”!别误会,这可不是俺说的,只是代表了俺的心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俺祖籍就在安阳,不过没在那生活过,即使是父亲也只不过在那住过短短的十几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说来惭愧,俺六十多年来只去过三次。第一次是上世纪1970年从南京搬家到东北,第二次是2008年给祖父修墓。这次是回去看一位叔伯哥哥。前两次来去匆匆,啥也没瞅着,对安阳只是略知一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有空把安阳城里转了转。先去的袁林,上一篇已说过,而重头戏是去瞧殷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就是殷墟博物馆的外景,应该也是请的名家设计。整个馆像座横卧的青铜大鼎,庄重简洁,没有半点的花哨修饰,和殷墟的身份很是合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殷商王朝,鼎是帝王统治的象征,只有王和王后才能使用大型的青铜鼎,有句成语叫“力能拔鼎”,又有一句叫“一言九鼎”,可见鼎在古人眼里的份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而鼎的铸造又体现了商朝时期的祭祀文化和青铜铸造技术。所以来殷墟怎么能少了瞧瞧鼎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叫做司母辛鼎。众人皆知司母戊鼎是世界之最,也是出自安阳,但现在却在国博,曾在北京看过几次。而司母辛鼎则留在了殷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两只鼎的珍贵之处在于一个是身量巨大,像司母戊鼎雄居青铜器之首;二是都有铭文,简单点说就是上面都有字。打个比喻,就像车友们流传的那样:“不怕宝马和路虎,就怕大众下面有字母”。这鼎也同样,有了字那身价自不寻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好多人认为这两只鼎都是一个叫司母的人所有,其实并非如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司母戊鼎据考证为商王祖甲或祖庚为祭祀其母亲戊所制。司即为“后”的反写或同字,意为伟大、受人尊敬。“后母戊”三字的本意是“献给敬爱的母戊”,因此该鼎现被正式命名为“后母戊鼎”,从上小学时就开始的叫法被改了。当然司母戊鼎的叫法也还可以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而司母辛鼎是在妇好墓发现的。作为商王武丁王后的妇好,同时还是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女将军,其谥号为“辛”。司在这里也是“后”的反写,是对妇好“王后”身份的尊称,“母”代表了妇好的辈分,“辛”指的是她的庙号。叫“后母辛鼎”或“司母辛鼎”都可以。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不仅如此,两者在重量上也相差甚远。司母戊鼎重达八百多公斤,而司母辛鼎仅重一百多公斤。看来给妈的和给老婆的东西差别还是蛮大的吗,古今都是如此,呵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点小小的异议,司母戊鼎拿到北京也就算了,毕竟是代表国家,面子里子都说的过去。不过把司母辛鼎从妇好墓搬出来就不太厚道了,人家妇好墓也是个展览馆,相距仅几公里,成了他人的嫁衣。这鼎在妇好墓都放几千年了,留在家里不好吗,非得来个守望相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能看出这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吗?骨料,精致得很,什么骨人家没说,俺也不知道。同样出自妇好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学名叫绿松石骨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同样这个叫绿松石骨蛙。有点搞不懂,商人喜欢虎啊龙啊甚至狗猫都可以理解,费了半天功夫,雕出只不能吃也不能用的青蛙真让人想不透。也许是求雨用的法器?也未可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好喝酒的兄弟吗?这可就是现在你们手里酒杯的祖宗,那时叫爵。看这一溜的青铜爵,就够许多小省开个博物馆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有认识的吗?上面刚说了喝酒的爵,喝了酒以后该做什么?肯定是手舞足蹈啊,即使是三千多年后的今天,人类还是这德性,这时就用到这个东西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一眼看出来是编钟,错了。这叫编铙,是殷商时期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其最初的功能为军中传播号令之用,用手持,所以又叫执钟。后来才发展成套的,就可以演奏奢靡之音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不过铙和编钟也有相似之处。相似的地方是两者都是乐器,用今天的乐器分类叫打击乐器。但两者又有区别:编钟是口朝下挂起来敲的,而这个是口朝上放在地上敲打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俺属相是牛,所以对牛的器物自是关注。这只青铜牛头做工精细,造型夸张,看着有点三星堆的味道,尤其是那突起的牛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叫尊,学名叫亚址青铜方尊。虽然没有国博的四羊青铜方尊出名,毕竟人家那是中国最大的青铜尊。但亚址方尊一出就是一对,这也算是搬回一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尊是出自一个叫亚址人的墓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到前面那对方尊了吗?这些都是人家亚址的,真正的伐冰之家。这个亚址生前是位将军,墓藏里不少的兵器。也是继妇好墓之后的又一大墓,且是没被摸金校尉光顾过的,自是不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在殷墟仅限于以上这些,那还不够震撼。三楼还有一个展,也是重头戏,专辟一馆,叫做“长从何来”。是一个叫亚长人的墓藏品,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说来也是令人浠浒,2000年冬天的一个夜里,在离殷墟不远的一片地里,一伙摸金校尉热火朝天的开工了。亏得村民及时发现,才使盗墓者未能得逞。谁也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一处比妇好墓还大的墓藏。仅一墓里面的青铜器就可以开家博物馆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亚长应该是当年的国防部长一职,作战英勇,专家在他身上验出七处战伤,缺少右臂。其中一处致命,在左侧股骨上部,应该是被铜矛贯穿盆骨,推断应是流血不止而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墓藏里出土的还有一个青铜右手,想来是因为亚长缺失的缘由,贴心的为他补上一支青铜手,用今天的话叫义肢。只是这个义肢并不能行手之实,只是装饰,与今天的义肢不可同日而语。从此也可见到人类的发展历程是如此巨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战功显赫,所以墓藏极为丰厚,与帝王所差无几。共出土青铜器具577件,可能是出土之最。且不说青铜礼器,仅兵器就足够装备个加强营了。亚长墓出土 7 把铜钺,妇好墓才 4 把,铜钺在商朝是军权象征。最大的亚长钺重达十八斤之多,而妇好钺不过十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看这个,这叫亚长牛尊。这做工,满身都是精细的雕纹。早知有这宝贝,我都想去干摸金校尉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算了,东西太多,说的也说不完,殷墟的宝贝岂是一个多字了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到俺老家曾经的辉煌,飘一下是不是也当属正常?</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