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 村 往 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文图/风 筝(四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部署了一次任务,通知会员们收集整理民间故事。</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去乡下采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一个乡村教师,他姓张,是这个小山村当时唯一的一位师范毕业生,也是这个村的文化人。</p><p class="ql-block"> 我来这里,原本是收集这里流传的民间故事,历史文化名人以及历史典故。张老师把他所了解的都毫不保留的给我一一作了介绍。</p><p class="ql-block"> 课余时,他还带我走遍了整个村子,介绍了本村尚还健在的老人,告诉我这个古老村庄的悠久历史,民风民俗,以及流传的民间故事。可以说我这一次采风是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龙泉村是一座美丽地小山村,全村上下只有一两百户人家。村子里有几颗数百年的老槐树,村西头有一个池塘,池塘中心有一口泉眼,酷似一条盘龙,清澈见底,故称龙泉。</p><p class="ql-block"> 池塘周边绿树成荫,一条弯蜒的羊肠小道通往后山,后山上有一遍岩墓,据说这遍岩墓也是有点历史的。</p><p class="ql-block"> 那天,张老师有课没时间陪我,我便一个人溜溜达达地下了山,准备回城。</p><p class="ql-block"> 龙泉山上野草丛生,竹里茂盛,山道上没有一个行人,往里走感觉有些阴森森的。当我路过一遍墓葬时,总是觉得有沙沙地响,让人有点害怕。脑子里浮现出曾经收集的,这里流传过的民间(聊斋)故事“坟场惊魂"。</p><p class="ql-block"> 我快步绕过这片山丘,径直穿过路边的坟场,这时,满头已经出了一身的冷汗。</p><p class="ql-block"> 正当我庆幸自己是在自己吓自己,但又像是经过一次历险。</p><p class="ql-block"> 突然,身后传来了一阵急促地脚步声。我不敢往回看,也不敢跑。只是麻起胆子往前快步地走。</p><p class="ql-block"> "老师,您留步!"身后的人说话了。</p><p class="ql-block"> 我这才回头一看,原来是张老师曾经介绍给我的一个采访对象,村小的退休老教师。</p><p class="ql-block"> 这个老教师姓王,也是本村的,文革时被打成过右派,膝下无儿无女,和老伴相依为命。她老伴无正式工作,给村小打点杂工,喂点家禽,两人主要靠王老师的微薄的退休金,一辈子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们住在村小旁两间低矮的茅草房,两人却过得却很幸福。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们节食省用,还时不时帮助一些留守儿童,资助他们学习。</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叫住我,他说:“我刚听张老师说你今天要回城了,果真如此。”接着他又说道:“我找了你一圈,我还是赶上你了。”</p><p class="ql-block"> 我忙说:“对不起,王老师,我没有与你道别。我刚在村小接到电话,明天市开会,我今天下午得赶回去,刚才在学校没有见到过你,张老师又有课。”</p><p class="ql-block"> "哦,老师,是这样的,我想你帮我一个忙,这东西你帮我处理一下。"王老师边说也从怀里掏出一件用报纸包裹得严严实实地东西出来递给我。“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我没用,你帮我拿市里古玩店卖点钱。我急用。”</p><p class="ql-block"> 我慌忙接过王老师递过的东西,打开看了看。这是一尊十分精美的五代时期的文官三彩俑。</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这么精贵的东西,又是传家宝,您怎么要把它卖了?”我问道。</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却说:“我这把年纪了,留着它又不能吃又不能用,因为它,破四旧,闹文革,我还挨过整。现在,月牙子家需用钱,他爷爷放牛摔伤了,他父母又不在家,他家急用钱。”王老师又说:"先前,一个收荒匠给过我三百元,一个收古董的给过五百元,我都没舍得卖。你看市里古玩店能出手多点不?不管多少,能卖就卖了。"我说:“就没有别的办法?”</p><p class="ql-block"> “就是,把它卖了省心,我早就想卖了!"看着王老师真的有点着急,又没有半点犹豫和商量,"卖了你找人帮我把钱送回来吧。我信任你。"</p><p class="ql-block"> 我想了想,从身上搜了一下,身上还有八百多点,除去回城的车费,整八百元。"王老师,我要了,这里有八百元,您收下。"</p><p class="ql-block"> "这咋个行,就五百。你要收藏,我就收五百好了。"王老师说。</p><p class="ql-block"> 我说:"这个也许还不只值八百元咧,可是我身上只有八百元。您暂时收下,我去市场评估,不够给您再补上差价。"</p><p class="ql-block"> “这哪行,卖多少就多少,卖了就卖了,哪有日后补的。卖你高价了,要不是月牙儿爷爷用钱,我送你。”王老师真诚地说道。</p><p class="ql-block"> 我将八百元钱塞进王老师手里,小心翼翼地将三彩俑放进提包。向王老师道别。</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当时却非常地感激:“你真的救人命了!"。随后,他一再催促我下山,晚了,怕我赶不上回城的公交车。</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第一次收藏古玩。</p><p class="ql-block">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每当我看见这尊五代文官三彩俑,我就会想起当年龙泉山间那位慈祥的老人,就会想起王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冬 于𨿅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图均为作者原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 </p><p class="ql-block"> 唐鸣,又名风筝,四川广汉人,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四川省广汉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西部作家村》编委。</p><p class="ql-block"> 曾做过报刋文艺副刋编辑、记者。有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摄影散见于全国各地报刊,并有作品获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小喜欢舞文弄墨,梦想成为一名作家,总认为做一个作家有什么了不起。几十年来,一直努力地默默地笔耕着……</p> <p class="ql-block">林间山野(风筝摄)</p> <p class="ql-block">山路石阶(风筝摄)</p> <p class="ql-block">本文发表在《纵目》文化周刊。</p> <p class="ql-block">本文发表在《德阳日报》纵目文化周刊。</p> <p class="ql-block">笔者收藏的五代文官三彩俑。(风筝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