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红船和历史进程中的13位风云人物

西风文艺

<p class="ql-block">文/段金泉</p> <p class="ql-block">伫立在嘉兴南湖烟雨楼下,抬头仰望,初夏的阳光为这幢古老的楼阁披上了金色的盛装。檐角的铁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长堤之上,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如绿丝绦般随风飘舞。远处的湖面,新荷初绽,嫩绿的圆叶微微卷曲,就像被岁月轻轻打开的书页,每一页都承载着那一段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初的华夏大地,满目疮痍,内忧外患,犹如一艘在狂风巨浪中飘摇的巨轮,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与苦难之中。1919年,“五四”运动如一声惊雷,划破了死寂的夜空,马克思主义真理如点点星火,在中国大地上迅速传播。</p><p class="ql-block">在北京大学红楼里,李大钊等一批革命先驱,在黑暗中探寻光明,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他们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深入研讨理论,将一群满怀热血的进步青年紧紧聚集在真理的伟大旗帜之下。在繁华的上海,陈独秀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工人夜校里的灯火彻夜长明,照亮了无数工人阶级前行的道路。《新青年》杂志带着新鲜的油墨香气,飘散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人们的心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这两颗熠熠生辉的火种,虽遥隔千里,却相互呼应,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23日,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这座看似平凡的石库门小楼,却成为改写中国命运的神圣之地。来自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毛泽东、董必武、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何叔衡、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等13位代表,以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齐聚于此,为黑暗中的中国绘制一幅光明的蓝图。</p><p class="ql-block">7月30日晚,正当会议紧张进行之时,担任大会外围警戒任务的李达夫人王会悟,发现一名形迹可疑的陌生男子突然闯入会场,警惕的王会悟急忙上楼通报情况。代表们立刻意识到危险的降临,迅速做出转移的决定。关键时刻,王会悟建议将会议转移到自己家乡嘉兴南湖举行,并对车次、住宿、游船等作了周密细致的安排。随后,代表们以游客身份乘早班火车到达嘉兴,登上了南湖的单夹弄丝网船,围坐在中舱八仙桌前继续开会。他们怀揣着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担忧,怀揣着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激烈地讨论着,谋划着中国未来的道路。在这艘看似平凡的船上,最终完成了大会的重要议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选举产生了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p> <p class="ql-block">“前面就是红船了。”摆渡人的声音,将我从遥远的回忆中轻轻唤醒。此时,阳光温柔地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一艘单夹弄丝网船静静地停泊在湖心。我拾级而上,走进红船。舱内,一张方桌置于中央,桌上的蓝花茶碗似乎还留着代表们的余温,让人不禁想象当年代表们围坐于此,热烈讨论的场景。</p><p class="ql-block">我轻轻抚过褪色的雕花窗棂,眼前仿佛浮现出王会悟在船头守望的身影。当年,这位年仅二十三岁的嘉兴女子,勇敢而机智。她髻上别着白兰,怀揣铜柄手枪,镇定地坐在船头,不动声色地注视着四周的动静。在她的守护下,会议得以安全进行。她以柔弱的身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成为南湖红船上一段永恒动人的传奇。“一大”会议后,王会悟创办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妇女刊物《妇女声》。1922年,参与创办了上海平民女子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王会悟在政务院从事法制工作,后因身体原因离职休养,1993年10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江河奔涌向前,总会在某个转弯处激起璀璨的浪花。无数先驱以脊梁撑起时代的天幕,他们或如流星划破长夜,或如磐石筑就堤岸,在潮头激荡出改变历史走向的漩涡。但裹挟在浪潮中的个体命运,却在相同的时空里走出迥异的轨迹。有人矢志不渝,有人渐行渐远,更有人在激流中迷失方向,最终与初心背道而驰。当潮水退去,留在沙滩上的不只是弄潮儿的丰碑,更有被浪花卷走的理想碎片。</p><p class="ql-block">令人沉思的是,中共一大参会的13位代表中,因个人选择、时代浪潮等因素,最终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p><p class="ql-block">为党和国家建设奋斗终身3人:</p><p class="ql-block">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建了新中国。之后,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p><p class="ql-block">董必武:革命战争年代始终坚守岗位,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等作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等重要职务,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奠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p><p class="ql-block">李达:一大后,因与陈独秀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而离开党组织,但他始终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1949年重新入党后,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理论研究奉献力量,曾任武汉大学校长等职。1966年8月去世。</p><p class="ql-block">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5人:</p><p class="ql-block">何叔衡: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何叔衡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2月24日,在转移途中于长汀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面对敌人追捕,他大义凛然,坚决不做俘虏,最终纵身跳下悬崖,展现出坚定的革命意志。</p><p class="ql-block">陈潭秋:1939年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1942年9月被军阀盛世才逮捕,在狱中坚贞不屈,1943年9月27日被秘密杀害。他为革命事业在艰难环境中坚持工作,直至献出宝贵生命。</p><p class="ql-block">邓恩铭:1928年12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在狱中,他组织领导了两次越狱斗争。1931年4月5日,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于济南纬八路刑场,牺牲时年仅30岁。</p><p class="ql-block">王尽美:1925年,长期为革命奔波积劳成疾的王尽美染上肺病。他一边与疾病斗争,一边坚持工作,最终因病情恶化,于8月19日病逝,年仅27岁,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p><p class="ql-block">李汉俊:1922年因与陈独秀、张国焘发生意见分歧,离开上海到武汉,自动脱党。此后,他并未放弃革命工作,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支持工农运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被桂系军阀胡宗铎、陶钧逮捕,惨遭杀害,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中途脱党2人:</p><p class="ql-block">包惠僧:一大后回到武汉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严峻形势下脱党。此后,他辗转于多个工作岗位。新中国成立后,他真诚地接受党和人民政府的教育改造,撰写了许多回忆文章,为研究早期党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曾任国务院参事,1979年7月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5岁。</p><p class="ql-block">刘仁静:1926年去莫斯科学习,后因接受托派观点,于1929年被开除出党。此后他的人生历经波折,在新中国成立后,他表示愿意接受改造,先后在多所院校任教,晚年撰写了一些回忆党的早期活动的文章。曾任国务院参事,1987年8月5日,晨练过马路时遭遇车祸去世,终年85岁。</p><p class="ql-block">走向反面成为叛徒、汉奸3人:</p><p class="ql-block">陈公博:一大后不久便表现出对革命的动摇。1923年因投靠军阀被开除党籍。抗日战争时期,他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成为汪伪政权的二号人物,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逮捕,1946年被执行枪决。</p><p class="ql-block">周佛海:一大后逐渐背离革命初衷。1924年脱党,抗战爆发后叛国投敌,成为汪伪政权的重要人物。抗战胜利后被捕,1948年在狱中病死。</p><p class="ql-block">张国焘:早期在党内担任重要职务,但他个人野心极度膨胀。1935年在长征途中企图分裂党和红军,另立中央。1938年他投靠国民党,成为可耻的叛徒,最终众叛亲离,1979年在加拿大病逝。</p> <p class="ql-block">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展厅旁的电子屏播放着4D影像,鲜红的党旗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化作漫天星河倾泻而下。这震撼的画面,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从南湖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风雨洗礼,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p><p class="ql-block">南湖的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湖的红船,承载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如同一座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又如同一面旗帜,引领着我们不断奋进。</p><p class="ql-block">回望百年征程,南湖红船所蕴含的精神,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又如同一股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它时刻提醒着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要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在新的征途上续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