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南亚次大陆的东南角,印度洋的暖风吹拂着一片神秘的土地,那便是斯里兰卡,一个被岁月温柔相待的国度。当我的双脚踏上这片炽热的土地,像是翻开一本尘封已久的故事集,心中涌起一种奇妙的归属感,仿佛与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地方,早已缔结了一段跨越时空的缘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说这里熟悉是因为,东晋高僧法显把斯里兰卡和青岛崂山联系在了一起。公元410年,法显从印度乘船南渡进入斯里兰卡(当时称狮子国)修行、学习。法显后来写了一本《佛国记》,其中详细记述了斯里兰卡的佛教盛况,并生动地描述了这个国家的建筑艺术、风土人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公元413年,法显携带大批佛经,搭乘商船从海路返国,因商船迷航,在海上颠沛流离几个月后,终于在崂山的栲栳岛登陆,他是崂山佛教史上有记载以来最早来到崂山的高僧。法显的到来对当地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佛国记》的传播,崂山之名也远播海内外,成为佛教文化进入中国的圣地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斯里兰卡至今还有“法显石洞”的遗迹,而在崂山的华严寺,也有一段栩栩如生的法显和尚的塑像,那是法显登录崂山的纪念,法显比我们熟悉的玄奘到印度要早了200多年。</p> <p class="ql-block">斯里兰卡,旧称为“锡兰”,它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国土面积为65610平方公里,大约是我们海南岛面积的一倍,有两千多万人口。斯里兰卡的地形像一颗宝石,事实上它因盛产各种宝石而有着“宝石王国”的美誉。锡兰红茶也是鼎鼎有名的地理标志产品。斯里兰卡也有着旖旎的风光,是个充满魅力的旅游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斯里兰卡”在僧伽罗语中意为“乐土”或“光明富庶的土地”,700多年前(1293),马可波罗也过斯里兰卡,并称赞这里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岛屿”。</p> <p class="ql-block">我这次的斯里兰卡之旅是从新加坡飞过来的,这是一个佛教国家,一下机场便可以感到浓浓的佛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机场的大厅里,我就见到了法相庄严的南无佛(Namo buddhaya)。早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3世纪,</span>印度阿育王之子摩哂陀(Mahinda)就把佛教传到了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佛教的信徒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p> <p class="ql-block">在机场当中,我也遇到了不少身着袈裟的僧人,和那些佛像一起带给我浓厚的宗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斯里兰卡的空姐制服很有民族特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制服的纹样,是取自于斯里兰卡当地特有的蓝孔雀花纹,因此这套制服名叫“孔雀翎羽”。</span>孔雀的原产地便是印度和斯里兰卡,被认为是最美丽和最神圣的动物。</p> <p class="ql-block">科伦坡国际机场的名字是以班达拉耐奈克命名的。从斯里兰卡1948年独立以来,这个国家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班达拉奈克家族的统治之下,这个家族的名字也就成了国际机场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出了机场,在午夜的静谧当中,我穿过了城市,开始感受不一样的斯里兰卡。</p> <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的酒店就在加勒菲斯海滩的边上(Galle Face Beach)这里一组现代的高层建筑,居然成为了我对科伦坡的第一印象,因为我的想象当中的科伦坡不是这个样子的。</p> <p class="ql-block">清晨我穿过酒店外边的沿海大道来到了加勒菲斯绿地的沙滩上,我的目光首先便被被不远处的国旗旗台牢牢吸引了。一根修长笔直的银色旗杆,稳稳地矗立在旗台正中央,直插云霄。</p> <p class="ql-block">旗杆顶端,一面鲜艳的斯里兰卡国旗正随风猎猎飘扬。旗面由深枣红色作为主色调,在日光下红得夺目,仿佛是这片土地上流淌的热血。黄色的边框线条流畅,勾勒出旗帜的轮廓,更添几分庄重。而那象征着不同民族的金色狮子与四片菩提树叶,在旗帜中央格外醒目,金色狮子右前爪紧握一把剑,身姿矫健、威风凛凛,代表着僧伽罗族的力量与勇气;四片菩提树叶则寓意着佛教的慈悲、善良、和平与智慧,是这个国家重要的精神信仰。每一次旗帜的舞动,都像是在诉说着斯里兰卡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让人心生敬畏 。</p> <p class="ql-block">国旗上的狮子也被做成了雕塑,伫立在这里,镇守着这片美丽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我登上了旗台,来到了旗杆下面,发现这根旗杆也是来自中国,让我惊奇的是,这个旗杆的生产厂家居然是和我当年建设青岛奥帆中心时候所用的旗杆是一家,顿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正当我仔细探究的时候,在附近管理的警察开始在下边喊我,原来这个旗台是不允许上来的,我下来之后和警察到了早安,警察倒是很友好,不知者不怪嘛!</p> <p class="ql-block">(我从网上找来了斯里兰卡国旗的介绍,这一段不是我的文字,完全是从网上找来的,作为一个知识点分享给大家:</p><p class="ql-block">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旗面呈长方形,长宽比例为2:1。旗面四周的黄色边框和靠左侧的黄色竖条将旗面分为两个部分:左侧部分为绿色、橙色两个竖条;右侧部分为咖啡色块,其中有一只紧握战刀的狮子,咖啡色块四角各有一片菩提树叶。咖啡色代表该国的主要民族僧伽罗族,绿色和橙色分别是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象征,因为斯里兰卡还有一些信仰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居民,加入这两种颜色表示对少数民族的尊重。4片菩提树叶表示对佛教的信仰,狮子图案来自该国的历史名称“狮子国”,是刚强勇敢的象征。</p><p class="ql-block">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左边框内是绿色和橙色的两个竖长方形;右侧为咖啡色长方形,中间是一头紧握战刀的黄色狮子,长方形的四角各有一片菩提树叶。咖啡色代表僧伽罗族,占全国人口的72%;橙、绿色代表泰米尔族和穆斯林;黄色边框象征人民追求光明和幸福。菩提树叶表示对佛教的信仰,而其形状又和该国国土轮廓相似;狮子图案标志着该国的古称“狮子国”,也象征刚强和勇敢,</p><p class="ql-block">尾部八个凸起象征八正道、在它的右前爪上握有一把剑,代表斯里兰卡民众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和意志。)</p> <p class="ql-block">旗台的台基上也装饰有浮雕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旗台的旁边旗,也有成为装饰的古炮指向大海,炮囗上正落着一只乌鸦,告诉我这是一个和平的年代。科伦坡城中的乌鸦很多,对中国人而言,虽然不像鸽子那么令人喜欢,但也是这里的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清晨,科伦坡海边的印度洋宛如梦幻之境。天光映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海浪轻拍着沙滩,发出悦耳的低吟。远处的海平面与蓝天相接,让我领略了这里的天海一线,海鸟在天空翱翔,为这片辽阔增添了灵动之美。海边的木栈桥伸向大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亲近印度洋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从加勒菲斯海滩回望,满眼都是现代的高层建筑,感受到的都是一座现代化都市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我路过了“City of Dreams”(科伦坡梦之城),这是科伦坡的一座造型独特且地标建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梦之城的建筑师是斯里兰卡裔的英国建筑师塞西尔·巴尔蒙德(Cecil Balmond)。建筑采用了流畅的线条和独特的几何造型,塔楼的外立面运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在晨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这栋建筑是一个大型的城市综合体,里面有酒店、有购物中心和餐厅、也有各种各样的娱乐设施。</p> <p class="ql-block">梦之城临河而建,凯拉尼河(Kelani River)是斯里兰卡第四长河,发源于斯里帕达山脉,向西流经首都科伦坡注入印度洋,全长145公里,这条河不仅为科伦坡带来了灵气也是这座城市重要的水源。</p> <p class="ql-block">从海滨渐渐往老城的方向走,就感觉自己慢慢地从现代走回到历史的天空下。</p> <p class="ql-block">现代的玻璃幕墙和殖民时期的欧式建筑逐渐的混杂在一起,有当地的居民在悠闲的遛着狗,我惊奇的看见有一只伤残的狗还有专门的助行工具,这完全是大城市才会有的景象,毕竟这里是斯里兰卡最大的都市。</p> <p class="ql-block">那些传统的历史建筑,静静的伫立在我的视线里面,无声的诉说着这个城市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透过精致的铸铁栏杆,我也会静静的观察那些椰风摇曳的庭院,精心修剪过的草坪和建筑一样精致,这是这座城市的前台,一些招待客人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颇有些历史感的铸铁邮桶伫立在路边,有红色的也有绿色的,上边用英文铸上了POST OFFICE的字样,邮桶的不同颜色代表了邮寄目的地的不同,有的是专门寄往本市的,有的是寄往斯里兰卡国内的,有的则是寄往这个岛国之外的国际邮箱。</p> <p class="ql-block">我从一座老桥上走过,眼中满是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那是被时光之手反复摩挲过的包浆。铁路从桥下延伸出去,铁轨在日光下闪烁着冷峻的光。</p> <p class="ql-block">恰有一列火车缓缓从桥下驶过,车轮与铁轨碰撞,发出有节奏的亲切声响。</p> <p class="ql-block">城中的火车站看上去也有些年代感了,铁轨穿过平交路口,车站当中也有那种老式的天桥,人们以上方跨越铁路。我经过路口的时候,横杆恰好落下来,我和行人一起站在那里等着火车慢慢的驶过。</p> <p class="ql-block">太阳渐渐的升起来,日光把人的影子拉的好长,立交桥下的路面有些还没有硬化,但这丝毫也没有影响上班的上学的人的匆匆步履。路边有许多的早餐摊和售卖亭,打工的人们会坐在路边的砖块或水泥墩上享用自己的早餐,这也让我了想起了自己当年在工地上工作时候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小摊上的早餐种类还是挺多的,有装在塑料袋里的椰奶饭和通心粉,也有烙好的面饼,很方便人们取走在路上边走边吃。</p> <p class="ql-block">当然,在这里也很容易吃到热茶,热咖啡和牛奶面包之类的。</p> <p class="ql-block">我在现场制作飞饼的小店门前,观望了很久,飞饼师傅娴熟的手法如行云流水一般,刚刚烤好的飞饼油光光的,空气中弥漫着麦香。</p> <p class="ql-block">还有Kokis,一种由椰奶和米粉制成的油炸食品,形状有点像我们的麻球,金黄的色泽十分诱人。</p> <p class="ql-block">在老城的小店里吃饭的都是一些急匆匆赶着上班的人,我路过一家小店的时候就碰到了几个建筑工人模样的人从小店里出来,那才是充满烟火气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Hoppers 也是当地人一种著名的美食,作为早餐或者晚餐都可以,这吃法有点像我们摊饼,但不是平底锅,就是在锅里煎成一个碗状的薄饼,也可以打上鸡蛋,我吃过几次,挺适合中国人口味的。</p> <p class="ql-block">除了小餐馆,路边的小水果店和杂货店也不少。小小的店面常常被各种水果塞得满满当当,五彩斑斓的像是绚丽的油画。门口挂着的老招牌,有些油漆已经斑驳,透着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小水果店的店面被各种水果塞得满满当当,五彩斑斓的水果堆叠在一起,像是一幅绚丽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老城有很多售卖带包装的饼干、袋装饮料和果脯的小店,这些小店空间紧凑。货架沿着墙壁摆放, 当地居民是小店的主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科伦坡老城的一条幽深小巷里,我还偶遇了一家废品店。店门门板上的漆面斑驳脱落,像是岁月亲手绘制的地图。一台老式磅秤稳稳地立在店里,木桌上方,悬挂着一架天平秤。店老板是个身形瘦削的老者,上身穿着一件白衬衫,下身穿着蓝白格子的纱笼,额头上是深深浅浅的皱纹,眼神中透着对这份营生的执着 。</p> <p class="ql-block">清晨,第一缕阳光还带着些许凉意,环卫工人成为了晨光中最早的忙碌身影。扫帚碰到地面的石子,发出清脆的声响,在这宁静的早晨格外清晰。</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的一家小店门口,打着赤脚、一身红裙、满头白发的女店主正在清扫地上的垃圾,城市在晨光中逐渐恢复了活力。</p> <p class="ql-block">修鞋摊的老师傅已经摆好了工具,供顾客换穿的拖鞋的整齐放在一旁。粗糙的双手和不紧不慢的眼神,透着岁月沉淀的娴熟。</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修锁配钥匙摊子还没有开张,不过这样的配钥匙摊子让我觉得特别亲切,他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城市里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有一位留着花白胡子的老者坐在轮椅上,隔着眼镜默默的注视着街道,他身后那座墙面有些斑驳的老建筑商有可口可乐广告的门头,那是一个便利店,便利店的名字叫做“Asitha”。在斯里兰卡,“Asitha”是个很常见的人名,蕴含着“无畏的”或“勇敢的”含义,小店的名字也蕴含了斯里兰卡的基因。</p> <p class="ql-block">科伦坡老城在朝阳中舒展筋骨,阳光漫过斑驳的砖墙,给褪色的百叶窗镀上一层暖金。大朵白云悬在靛蓝的天幕上,偶尔掠过一两声清脆的鸟鸣。</p> <p class="ql-block">路边坐着涂在白色小帽裹着纱笼的老翁,穿着纱丽的老妇人慢慢地穿过古老的街道,穿着牛仔裤和T恤衫的年轻人把自己的双肩包放在旁边不知道在等待什么?</p> <p class="ql-block">偶尔我路过街边的门洞,向内看见那更加幽深的小巷,小巷不宽,旁边还堆着一些杂物,戴着头巾的妇人正在走向街巷的深处,锡兰茶香混着咖喱的味道漫出来,看阳光在布满青苔的墙根慢慢爬升。时光在这里似乎放慢了脚步,连风都带着印度洋的慵懒,活脱脱是一幅浓郁的科伦坡风情画。</p> <p class="ql-block">我在一家旅行社的门口看到了一大家的人,正围坐在路边,也许他们是在那里等着购买车船票的吧。</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公交车站上也有人在安静的地等车。</p> <p class="ql-block">科伦坡街道上随处可见的三轮出租车也出街了,当地人称这种车为“突突车”,是科伦坡重要的交通工具。突突车车身小巧,能在狭窄街道和拥挤路况中穿梭自如,招手即停,价格也不贵,普通的市民和游客都会选择这种出行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意义:突突车是科伦坡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代表着当地的生活节奏和城市氛围。乘坐突突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可近距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是游客体验科伦坡文化的重要方式。</p> <p class="ql-block">突突车的外观色彩很丰富,红、绿、蓝、黄、黑等各种颜色都有,为城市增加了绚丽多彩的元素,停在一起候客或行驶在道路上时,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当然,在清晨的科伦坡,除了常见的公交车和突突车,我们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车辆,拖拉机在这里也是建筑工地的运输工具,看上去是不是也有几分亲切?</p> <p class="ql-block">漫步科伦坡街头,斑斓的广告招牌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诉说着城市的故事。体育俱乐部的招牌跃动着热烈的气息,似在召唤着人们奔赴一场酣畅淋漓的竞技之约。</p> <p class="ql-block">板球是斯里兰卡最受欢迎的运动,斯里兰卡人对板球的热爱近乎痴迷,斯里兰卡的国家队也赢得过板球的世界杯。街头的板球的招贴画将这座城市对这项运动的狂热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中,板球手挥击的瞬间被定格,让人仿佛置身于人声鼎沸的赛场,感受着那如雷的欢呼。</p> <p class="ql-block">在街头,我还看到了啤酒节的招牌,上边甚至用德语写着“十月节”,让我想到了慕尼黑。</p> <p class="ql-block">而呼吁停止对女人施暴的公益招牌,以温柔却坚定的姿态伫立街角。简洁的文字与温暖的画面,传递着对女性的关怀与守护,无声地唤醒着人们心底的善意与良知。</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瞩目的,是带有斯里兰卡国旗形象的招牌,狮子的图腾昂首挺立,承载着国家的荣耀与骄傲,每一抹色彩都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坚韧。这些形态各异的招牌,如同科伦坡跳动的脉搏,交织出城市的多元与包容,诉说着这里的烟火人间与精神信仰。</p> <p class="ql-block">在街头,我甚至看到了切•格拉瓦的画像,切•格瓦拉似乎是跨越意识形态的文化符号。我查了查资料,1959年8月,切·格瓦拉曾经作为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特使访问过斯里兰卡。街头张贴的就是格瓦拉头戴贝雷帽的头像,这个形象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照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绿草茵茵的公园总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也让那些狭窄的街道带来的局促感变得开阔起来。</p> <p class="ql-block">硬硬的草地上,也有孩子们活动的地方,这里边也有做成大象形状的滑梯,这个滑梯是从大象鼻子爬上去,然后从尾巴那边滑下来,和我们小时候滑的恰好相反, 但一样有趣。</p> <p class="ql-block">在科伦坡的街头正开着一种看上去有点像合欢的花不过要比合欢花大许多,这种花叫做滨玉蕊,这种花很大,很美,没有合欢的柔弱,但是一样的轻盈的。</p> <p class="ql-block">科伦坡的城中有很多的乌鸦,他们像鸽子一样的在空中飞舞,也会在晨光中在地上觅食。</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旁边,花猫端坐在阳光下,我们也是它眼中的风景它。</p> <p class="ql-block">科伦坡的美,不仅在于温暖的市井烟火,更在于它包容万象的文化氛围。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在这里和谐共处,佛教的钟声、印度教的梵音、伊斯兰教的诵经声和天主教的唱诗声,在这里交织,每一种文化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共同演绎着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在清真寺的院落里和那里的守门人攀谈,清真寺素白的墙面,映着婆娑的椰影,我凝视着绿色尖塔上的新月标志,享受着建筑立面上几何纹样,编织出的静谧。</p> <p class="ql-block"> 科伦坡的街角树下常常也常常见到供奉的佛像,斯里兰卡人口中超过百分之七十是僧伽罗人,而僧伽罗人中的佛教徒又超出了九成十。所以,佛教信仰深入到斯里兰卡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街角的佛像,方便了人们随时随地地表达对佛陀的敬意和信仰,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庇佑。</p> <p class="ql-block">造型典雅的佛教寺庙和法相庄严的佛像更是随处可见,让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我经过的一座佛教寺庙的门墙上有金色狮子的浮雕,僧伽罗人认为自己是狮子的后裔,狮子象征着统治的力量和威严。在佛寺外,金色狮子浮雕也寓意着佛教的神圣力量和对佛法的守护吧。</p> <p class="ql-block">除了金色的狮子,寺庙白色的外墙上也装饰有黑色大象的浮雕。大象在斯里兰卡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力量、智慧和繁荣。黑色大象浮雕也蕴含着佛教中对慈悲、智慧和修行的追求,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吉祥如意、繁荣昌盛的美好祈愿。</p> <p class="ql-block">除了清真寺和佛教的寺庙,这里还有让我叹为观止的印度教神庙。我说的叹为观止,主要是来自神庙外观的夺目至极,高耸的塔楼直插云霄,塔身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神祗与异兽的雕塑,每一尊都雕琢得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红的似燃烧的火焰,蓝的如深邃的苍穹,绿的像蓬勃的生机,相互交织碰撞,爆发出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p> <p class="ql-block">印度神庙的色彩如打翻的颜料罐,朱砂红、孔雀蓝、琉璃金肆意晕染,在日光下流淌出神秘的光晕。廊柱与穹顶间,各路神明以栩栩如生的姿态降临,或拈花微笑,或舒展羽翼,繁复的雕刻让时光在此凝固,每一瞥都是神性与艺术共舞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庙内,香烟袅袅升腾,混合着鲜花的芬芳。墙壁上绘满了神话故事,殿堂上弥漫着神圣的光泽,僧人们正在打理着祭品,我仿佛瞬间穿越到另外的时空。</p> <p class="ql-block">印度教寺庙的庙门有很多方格子构成,中间是花瓣形状的同心圆,圆心处挂着一个小铃铛。方格子可能代表着宇宙的秩序和结构,而圆形图案或许象征着轮回与永恒,体现了生命的循环往复以及灵魂的不朽。铃铛的声音用以召唤神灵,使神灵降临,接受信徒的供奉和祈祷,是信徒与神灵沟通的一种媒介。</p> <p class="ql-block">在目光可及的地方,我可以同时看到清真寺,看到基督教的教堂,也可以看到佛教的寺院,这样的感觉有些魔幻。</p> <p class="ql-block">在科伦坡老城的city walk中,有一处奇妙的寺庙,在这里,我居然发现了完全中国式的石狮子和关公的塑像,刹那间,让我充满了亲切与惊喜。庙宇围绕一棵枝繁叶茂的菩提树而建。菩提树的枝叶肆意伸展,像是一把天然的巨伞,为下方的庙宇投下一片清凉的绿荫。围绕着这棵大树,一座多教合一的庙宇静静伫立,独特的建筑风格让我知道庙宇也可以如此灵活的布局。</p> <p class="ql-block">晨光里,石狮子静踞街头,鬃毛雕刻着岁月的纹路,蕴藏着东方意韵。关老爷红脸长髯,寺里传来的诵经声漫过他的铠甲,丝路两端的文明在此温柔相拥。</p> <p class="ql-block">在佛教区域,一尊尊佛像庄严肃穆地安坐其中。佛像的面庞圆润,双目微阖,嘴角带着一抹慈悲的笑意,周身散发着宁静祥和的气息。袅袅升起的烟雾,带着人们的祈愿飘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净水瓶中,白莲半敛容颜,恰似未言的佛偈,在檀香萦绕处,封存着最清寂的绽放,心事裹成莹润的花苞,酝酿着出世的温柔。我也正在经历一场与禅意的邂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印度教区域,雕刻着众多印度教神明,他们身形各异,色彩绚丽,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每一尊神像都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从石壁上跃出,讲述古老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弥漫着印度教灵光的寺庙里,我遇见一位赤膊少年。他的脖子上挂着几串念珠佛珠,脸上有檀香木粉留下的浅色纹饰如同被神祗吻过的印记,笑意温柔如晨早的天光,无声漫过我的心坎,一时间我觉得他守望不仅仅是这座庙宇,更是此间的永恒。这种不需要语言的沟通将信仰与善意凝成时光里的诗行。</p> <p class="ql-block">在小伙子的身后我看到了一组如磨盘一样的石雕,这是约尼(Yoni)与林伽(Lingam)的组合,分别代表了女性和男性,是印度教生殖崇拜的文化符号。在印度教神秘的文化图景里,约尼石雕形似磨盘,以孔洞与繁复花纹,象征女性的神圣力量,是繁衍与生命的具象化。当它与林伽相依,便如阴阳共舞,诉说着宇宙生生不息的奥秘,承载着对生命创造最本真的礼赞 。印度教的仪式中,人们会通过向<span style="font-size:18px;">约尼和林伽</span>淋水、献花等方式进行供奉和朝拜,祈求神灵的庇佑,获得生命繁衍的福祉。</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空间如时光琥珀,菩提叶沙沙低语,将南亚的暖阳与东方的传奇编织在一起,宗教的界限被打破,不同文化在这里交融,共同谱写着一曲包容与多元的长歌 。</p> <p class="ql-block">踏出寺庙门槛的刹那,尘世喧嚣与梵音余韵在心头交织,刚刚还沉浸于石雕图腾的永恒静谧,转瞬又回到人间烟火的温度,恍若在出世的空灵与入世的真实间,完成一场灵魂的轻盈摆渡。</p> <p class="ql-block">我的目光再次穿过老城的斑驳,清真寺尖顶与莲花塔比肩云端。目光跨越岁月的褶皱,仿佛可以洞穿今古,信仰之光与城市脉搏在这里交织成一场静默又震撼的诗章。</p> <p class="ql-block">350米高的莲花塔是科伦坡的电视塔,是中斯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合作项目,于2019年竣工,迄今还是南亚最高的电视塔,已然成为科伦坡的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白天的车程中,我还拍到了Sambodhi Temple佛塔与莲花塔同框的画面。佛塔为白色钟形,是一座从海上就可以看到的佛教地标。</p> <p class="ql-block">晨光轻柔地洒在科伦坡的街道上,身着整洁校服的学生步伐轻快,脸上写满了朝气。</p> <p class="ql-block">再次回到河边,朝阳给河面镀上流动的光,鹈鹕们舒展着绸缎般的羽翼滑翔而来,有一只干脆就落到了路灯杆上,这样的场景让这个清晨的漫步完美的收官。</p> <p class="ql-block">在科伦坡期间,我们也专门去探访了这里的CICT集装箱码头。公司接待前台的背景上写着“Deepwater Terminal of Choice”(深水码头的首选)。</p> <p class="ql-block">斯里兰卡20卢比钞票的正面印着的便是科伦坡港口现在和历史的对比画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科伦坡港位于斯里兰卡西部海岸线的中部,是斯里兰卡的最大港口。港口处于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航线上,是中东、欧洲、非洲和亚洲之间海上运输的关键枢纽,被誉为“东方的十字路口”。</p> <p class="ql-block">印度洋的海风掠过码头,一座座桥吊拔地而起,在海天之间划出刚劲的弧线。集装箱整齐排列,红黄蓝绿的箱体堆叠成彩色山峦,在阳光下折射鲜艳码光泽。</p> <p class="ql-block">CICT码头,不仅是一个繁忙的贸易枢纽,更是一座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它承载着货物,也承载着梦想;它见证着友谊,也见证着发展。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CICT码头正以它独特的魅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扬帆起航。</p> <p class="ql-block">在港务局的办公楼里,我也看到了码头早期建设和早期装卸货物的老照片,不禁感叹发生在这里的沧桑巨变。</p> <p class="ql-block">在码头办公楼的清水砖墙上,我看到了一组用于装饰的小雕塑。这组雕塑是一个又一个徒手向上攀爬的人,雕塑的名字就叫做攀升(The climb),我想这也正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一路发展的写照吧</p> <p class="ql-block">我与斯里兰卡的交互不长,但这个国家以它独特的魅力,向我展示着这个世界的多元与美好,也让我在这段旅行中,收获了无数温暖而难忘的瞬间。</p><p class="ql-block">科伦坡,你是我心中的梦之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