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军队院校生活

东方欲晓

<p class="ql-block">昵 称:东方欲晓</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624747</p> <p class="ql-block">  1996年3月,我怀着对更新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带着对军队院校的美好憧憬,离开了团政委的岗位,踏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的大门,开启了我从青年时期就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p><p class="ql-block"> 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扬子江畔,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光荣传统的中级指挥院校。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2年成立的总参高级步兵学校,陈赓、杨勇、宋时轮曾先后担任过这所学院的院长。学院的基本任务是培训陆军合成军队中级军事、政治指挥军官,人武部和军事学术研究人员,同时收训外国军队旅以下军官。是全军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p> <p class="ql-block">  我们96级共有9个学员队,其中4个军事队(含外训队)、3个政工队、1个人武队和1个研究生队。我被分配到学员7队,并担任2班班长,这既是信任,又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学员队的队长是何明芳,毛毅、赵建先后任政委。全队有110个学员,分成三个区队,区队长均由副师职学员担任。我们班有13个学员,来自全军5个大军区,其中副师职1人,正副团职3人,其余为正营职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i>↑与本班同学在滁州“襄樊大功团”参观时留影,前排左起:副班长张树忠、团长、作者、政委</i></b></p> <p class="ql-block">  开学典礼那一天,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动员仪式。全体新学员身着笔挺军服,统一佩戴陆军指挥学院校徽,精神抖擞的端坐在礼堂。校领导在讲话中对我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和严格要求,那就是“我是一个兵”、“一切从零开始”。那一刻,使命感与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深深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i>↑与战术教员研究进攻战术</i></b></p> <p class="ql-block">  在随后开始的院校生活中,我切身感受到了“一切从零开始”的深意。无论职位、军衔高低、兵龄长短、资历深浅,在这里都是普通学员,一日生活完全按照连队普通一兵标准执行。南京作为全国闻名的四大火炉之一,夏天酷热难耐,冬天又格外湿冷。然而,无论天气如何恶劣,周一至周五清晨,起床号准时响起,我们迅速起床,穿戴整齐,列队出操。内务卫生要求极为严格,被子要叠成规整的“豆腐块”,铺面平整无褶皱一,物品摆放横平竖直。队里每周都要进行一次内务卫生检查评比,学院也会不定期抽检。这不仅是为了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更是为了强化我们的纪律意识和集体观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i>↑担任学员队值班员整理内务</i></b></p> <p class="ql-block">  学院张海天政委在集体上党课时,向全体学员提出了“少去路边店,多进图书馆”的要求,并指示学院图书馆延长开放时间,这就为学员们的阅读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图书馆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尤其是节假日和星期天,我会整日沉浸在图书室,读书看报,摘抄资料,做了1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不仅充实了专业知识,更让我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在图书馆里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未来军事生涯筑牢理论根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i>↑在学院图书馆查找资料</i></b></p> <p class="ql-block">  《国际关系学》是我非常喜爱的一门课程,它如同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口,成为我最钟情的学习领地。学院的专家教授们,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独特的战略眼光,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讲授的深入浅出,鞭辟入里,每一堂课都像是一场知识的盛宴,回味无穷,让我对国际形势有了全新的认知。课余时间开设的专题讲座,更是我不愿错过的学习契机。我总会提前半小时走进阶梯教室,抢占前排位置。讲座结束后还会主动借阅教授们精心编写的讲义,逐字逐句誊抄,如“中美关系问题”、“中东问题”、“台湾问题”、“香港问题”等。一年下来,我整理的国际关系专题笔记摞起来有一尺多厚。这些凝聚着心血的知识结晶,在我回到部队后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i>↑在栖霞山进行现地演练</i></b></p> <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我们学员队举办了一场备受关注的辩论会,院校和政工系主要领导都前来旁听,让这场辩论会的氛围愈发显得庄重热烈。此次辩论的题目是“非理性决策是可以避免的”。我与另一位同学担任反方辩手,正方辩手则由四位学员组成,其中一位还是师职干部,阵容强大。为了这场辩论,我提前做了大量准备,从信息与时间的限制、生理与心理机制的固有性、情绪与经验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充分的论点论据,并收集了部队中许多有关这方面典型事例,精心梳理思路,力求无懈可击。辩论开始后,正反双方唇枪舌剑,每一个论点论据都在言辞交锋中激烈碰撞。几轮激辩后,局势发生逆转,正方“非理性决策是可以避免的”论点,竟被我们成功辩为“非理性决策不可避免”。这就像军事演习中蓝军逆袭战胜红军,令所有人始料未及。这场精彩的辩论,充分展现了我的学习成果和论辩口才,在学院领导和学员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i>↑在辩论会上与对手激辩</i></b></p> <p class="ql-block">  在院校的时光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我们留下了无数难忘的欢乐瞬间和珍贵回忆。每个学员队都成立了乒乓球队与篮球队,我被选为学员七队的篮球队长,每逢节假日,便积极组织队员们与其它球队练球比赛。在激烈的赛场上,大家尽情挥洒汗水,切磋球艺,不仅锻炼了体魄,还结识了许多情趣相投的朋友,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八一”建军节期间学院组织篮球赛,我带领我们七队的球员奋力拼搏,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勇夺季军。那一刻,团队的荣耀与喜悦,成为校园生活中难忘的高光时刻。</p><p class="ql-block"> 1996年10月,正值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院校举办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文艺汇演。我们学员七队集体演唱气势恢宏的《长征组歌》,而我则有幸在演出中朗诵毛泽东诗词《长征》。当登上舞台那一刻,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红军战士在雪山草地艰难跋涉的身影,听到了他们为理想信念发出的激昂呐喊。我准确地把握着朗诵的节奏,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台下掌声雷动。我深知,这热烈的掌声不仅是对我个人朗诵的认可,更是对长征精神的崇高赞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i>↑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文艺汇演上朗诵</i></b></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年时间的刻苦学习和严格训练,我以全优学员的成绩结束了院校生活。毕业典礼上,我有幸作为749名学员的代表发表告别讲话,我饱含深情的说:“无论未来军旅坐标定在何方,陆军指挥学院的时光都将镌刻在生命的年轮里!”我握紧话筒,将千言万语凝结成庄严的保证:“我们一定不辜负院领导和教授教员们的殷切期望,把课堂上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强军实践,以优异成绩书写新时代军人的答卷,为军旗增辉,为母校争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i>↑在毕业典礼上代表全体毕业学员讲话</i></b></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军旅生涯中,陆军指挥学院的学习经历无疑是一段值得怀恋的珍贵岁月,在这段时光中,无论是在政治思想上、学术知识上还是体魄上的收获,都成为了我精神世界中的宝贵财富,它对于我走好未来的军旅之路,产生了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l04yjzl" target="_blank">在陆军指挥学院九六级学员 毕业典礼上的演讲</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