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柏林、波茨坦

陆懿

<p class="ql-block">清晨,透过机舱窗户俯瞰大地,绿色的田野与树木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阳光洒下斑驳的光影,远处散落着几座房屋,天空湛蓝无云,让人心旷神怡。这宁静而开阔的景象仿佛预示着这次旅程的美好开端。</p> <p class="ql-block">到达柏林后,我们参观了苏联纪念碑。蓝天白云下,纪念碑显得庄重而肃穆。人们静静地走动,仿佛在缅怀那些为和平献身的英雄们。这里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个让人深思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矗立在蓝天之下,碑体上刻着“1941-1945”的字样,装饰着金色徽章,顶部站着一尊身穿军装的人物雕像。这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我站在纪念碑前,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呼唤和平”雕像位于正对勃兰登堡门的7月17大街 ,雕像人物以双手拢在嘴边呼喊的姿态,传递特殊历史语境下对和平、自由等理念的诉求,是柏林承载冷战历史记忆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见证着城市过往的时代纷争与人们对和平的期许 。</p> <p class="ql-block">在户外展览中,我们的领队李不傻正在介绍解读,图片墙上展示的历史照片与文字说明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过去的风云变幻。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历史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多幅黑白历史照片拼贴成的画面,展示了战争时期的场景与士兵们的生活片段。军队列队、战场上的尸体以及城市废墟等元素,让我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p> <p class="ql-block">德国国会大厦前方的圆形水池被绿树环绕,阳光明媚,天气晴朗。我漫步在水池边,感受着这里的宁静与和谐,仿佛所有的喧嚣都被这片绿意所吸收。</p> <p class="ql-block">勃兰登堡门下聚集了许多游客,阳光照耀下的广场上,人们或漫步或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勃兰登堡门雕像主要指门顶中央的胜利女神铜制雕塑,由普鲁士雕塑家哥特菲尔德·斯查多于1793年创作,高约5米。女神张开身后的翅膀,驾着一辆四马两轮战车面向东侧的柏林城内,右手手持带有橡树花环的权杖,花环内有一枚铁十字勋章,花环上站着一只展翅的鹰鹫,鹰鹫戴着普鲁士的皇冠。</p> <p class="ql-block">犹太人遇害纪念碑林 一片由灰色混凝土方块组成的纪念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与肃穆。我站在那里,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敬畏之情。这片纪念地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警示。</p> <p class="ql-block">柏林大教堂宏伟壮观,青色圆顶高耸入云,金色十字架闪耀光芒。周围广场上有行人散步或休息,蓝天白云映衬出历史古迹的独特魅力。我站在教堂前,感叹于人类建筑艺术的伟大。</p> <p class="ql-block">柏林墙的一段被涂鸦艺术装饰得五彩斑斓,色彩鲜艳夺目。我驻足观赏这些涂鸦,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与自由的精神。许多游客也在这里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一处残留的铁栅栏可以清晰看到墙内的东柏林,想象被隔离的家人 亲友 是何等的无助和无奈…</p> <p class="ql-block">柏林墙上的涂鸦艺术展示了“BERLIN”字样以及象征和平与自由的形象。太阳高挂在蓝天上,阳光明媚照耀着墙面。</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柏林墙遗址旁合影留念,身后是被涂鸦覆盖的部分墙体。城墙区域之大超过我的想象。1961年建立柏林墙,长期分隔东西柏林,成冷战象征,造成家庭分离等人道主义问题,也影响国际关系。1989年受东欧剧变影响,东德取消西柏林访问限制,1990年6月开始拆除,同年10月东西德统一,部分遗址留存为历史见证 。</p> <p class="ql-block">“世纪之吻”是一幅著名的壁画。描绘了两位领导人亲吻的画面,象征着分裂的结束、自由的回归,以及被压抑已久的情感的释放。这一画面超越了政治符号,成为人类对和平、团聚与爱的永恒渴望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另一面墙上则是一幅抽象风格的艺术作品,“GDR”的字母被巧妙地融入其中,并配以蓝色背景点缀出鲜明对比感。我欣赏着这幅作品,感受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p> <p class="ql-block">柏林电视塔高耸入云,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醒目。阳光照射下反射出清晰的十字架 我站在电视塔下,感叹于人类建筑技术的伟大。</p> <p class="ql-block">黄色电车停靠站台旁,轨道延伸至远方,车站入口处可见“Alexanderplatz”字样标志牌。建筑物玻璃幕墙反射出蓝天白云,周围行人穿梭其间,营造出繁忙都市景象。我乘坐这辆电车,感受着城市的脉动。</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老的教堂矗立于城市之中,红色屋顶与尖塔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周围绿树环绕,人们悠闲地漫步或坐在长椅上休息。</p> <p class="ql-block">喷泉雕塑位于广场中央,水流四溅形成美丽的水幕效果。远处可见一座尖顶教堂结构独特,绿树环绕增添自然气息。我站在喷泉旁,感受到了一种生活的美好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马列广场 二位伟人的黑色雕像并排站立于广场上,背景是一片绿树成荫的城市公园。我站在雕像前,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p> <p class="ql-block">施普雷河(Spree)是柏林的“母亲河” ,发源于东部萨克森州,流经萨克森州、勃兰登堡州和柏林州,在柏林施潘道区汇入哈维尔河,柏林境内河段长约44公里,像博物馆岛、总理府等诸多著名景点都沿河而建 ,乘船游览能欣赏两岸历史建筑与城市风光 。</p> <p class="ql-block">一家有年代感的德式餐厅 我们一行人第一天就炫了一顿德国炖猪手、炸猪排、猪肉丸子大餐,味道极具当地特色👍</p> <p class="ql-block">餐厅内部装潢复古,墙上挂满了黑白漫画画作与德国啤酒广告牌,桌椅古朴典雅。我坐在餐厅里,感受到了一种生活的美好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墙上挂满了复古广告牌与海报,展示着各种品牌标志及历史图像,下方摆放着一个装饰柜,上面陈列着老式收音机和其他古董物品。我欣赏着这些展品,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p> <p class="ql-block">纯正的黑啤黄啤,绵密细腻的口感,大家举杯畅饮,一扫第一天的飞行疲累,开启这十二天非典型德国 比利时 荷兰之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3 - 1945年,这里是纳粹盖世太保、党卫军和帝国安保部总部,1939年起也是帝国安全部总部 。此地曾是“内部监狱”,2007年建成永久性博物馆,展示纳粹德国时期盖世太保罪恶行径,还呈现纽伦堡审判相关内容 。</p> <p class="ql-block">查理哨岗</p> <p class="ql-block">柏林查理哨岗(Checkpoint Charlie),位于弗里德里希大街和Zimmerstrasse街的交汇处,是冷战时期东西柏林之间的重要边境检查站。</p> <p class="ql-block">1961年,这里发生了美苏坦克对峙事件,使查理哨岗声名远扬,险些成为苏美热战的起爆点。在冷战期间,它一直处于东西方对抗的焦点位置,是冷战对峙的前沿象征。</p> <p class="ql-block">柏林郊外风景</p> <p class="ql-block">柏林 一个承载了德国近百年跌宕荣辱的非典型性首都,经历了昔日的光环与炮灰之后,今天的柏林,即现代又沧桑,即保守又时尚。</p>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门前的这块铭牌 是纪念魏玛共和国时期被纳粹杀害的德国国会(Reichstag)议员 ,纳粹掌权后,对政治对手等进行残酷迫害与杀戮,这些被纪念的议员是纳粹暴行的受害者的名字被刻录在此。</p>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内的玻璃观光厅 旋转的楼梯360度远眺柏林城市里的各处建筑 古迹 音乐厅 广场。</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建筑是柏林爱乐音乐厅 </p> <p class="ql-block">帝国大厦的玻璃穹顶是该建筑走向现代国会大厦,其透明且开放式的设计彰显了德国民主政体的公正公开,而穹顶在科技方面也尽可能实现自然采光与通风,让建筑较少耗费能源。</p>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p><p class="ql-block">官方名称为“帝国国会大厦”,1894至1918年是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是共和国议会。1933年毁于国会大厦纵火案,纵火人至今仍然成谜。二战最后阶段,帝国大厦保卫战是苏军的最后一战,在付出巨大代价后,终于将红旗插到帝国大厦顶端。二战后,帝国大厦地处西柏林一侧,处于废弃状态。1960年代,主体建筑得到局部翻修,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之后,帝国大厦得以完全恢复。从1994年开始每隔五年,德国联邦大会都会在这里选举德国联邦总统。</p> <p class="ql-block">贝贝尔广场,洪堡大学对面的广场。1933年5月10日,柏林洪堡大学的纳粹大学生联盟在纳粹冲锋队和党卫队的呐喊助威下,从贝贝尔广场西翼的洪堡大学老图书馆中搜出2万多本图书,扔到广场上付之一炬。这些图书的作者主要是犹太人、社会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以及社会批评家。距离焚书地点不远处是有一块铭牌,上面写着海涅在1820年写的诗句:“在人们烧书的地方,最后也会烧人。</p> <p class="ql-block">团友抓拍到的男士风采 附上调侃文字😉</p> <p class="ql-block">柏林新博物馆,位于德国柏林的博物馆岛,于1843年至1855年间建造,采用新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主要展出古埃及时代的文物。2019年,新博物馆以超过80万名游客的参观量,成为博物馆岛上访问量最大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纳芙蒂蒂半身像</p><p class="ql-block">纳芙蒂蒂是埃及王后,传说中的埃及第一美人,曾经独掌大权一段时间,最后可能因为政变被迫下台,就此失去记载。 这件距今三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娜芙蒂蒂的半身像由德国考古学家于1912在埃及发掘出土,之后采用多种手段运回德国。由于德国是以半欺骗的手段将半身像运出埃及,埃及古迹最高委员会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向柏林博物馆索还此文物,然而至今仍未成功。</p> <p class="ql-block">柏林绿头 (约公元前500年)古埃及晚期。绿砂岩雕刻的男性头像 表情沉静,展现了古埃及晚期高度写实的艺术风格,被认为是埃及雕塑中最具生命力的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黄金帽(约公元前1000-800年)青铜时期晚期。由黄金箔制成,高约74厘米,饰有复杂的天文符号,可能与古代太阳崇拜和历法有关。</p> <p class="ql-block">卡迪威百货位于柏林市中心库达姆大街,是欧洲最古老百货公司之一。</p> <p class="ql-block">波茨坦小镇</p> <p class="ql-block">塞琪琳霍夫宫—由普鲁士德皇威廉二世为承袭皇位的大儿子和儿媳所建,其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期间,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及苏联统帅斯大林于此举行了波茨坦会议,并在1945年7月26日共同发布波茨坦宣言,决定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p> <p class="ql-block">和洪姐合影与塞琪琳霍夫宫的花园里</p> <p class="ql-block">无忧宫—兴建于1745至1747之间,名字是法语“无忧无虑”的意思,这座宫殿不仅是腓特烈大帝最喜欢的住所,也是他休息和放松的地方。因为当时欧洲贵族偏爱奢华而繁复的洛可可式风格,无忧宫的装潢大量采用从大自然取材的图案,内部装饰覆满了树叶、花朵、藤蔓、水果和鸟类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以花园的景致最为著名,入口有六层大阶梯组成的葡萄园,在阶梯露台下方的花园中有一座壮观的大喷泉,周围坐落着奥林匹斯诸神的雕像。沿着花园林荫道漫步,可以看到洛可可风格的中国茶楼。腓特烈大帝对中国风格如痴如醉,所以按照洛可可风格建造此楼。楼外部有真人大小的金色人像,虽然服装和动作都有东方神韵,但人物造型还是以欧洲人为模板。</p> <p class="ql-block">2025-4月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