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代州

王延

<p class="ql-block">  代县古称代州,西周时期为古代国之地。春秋属晋,战国归赵,秦建县,魏设郡,隋设州,清为直隶州。史料称:代州古城建于西汉景帝后三年(公元前141年),称之上馆城。北魏时移广武于此,隋、唐、五代、宋、元称代州城或雁门城。“太原以北,列郡数十,雁门为大”,(代)州,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底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咽喉全晋。</p><p class="ql-block"> 代州古城,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边塞重地和军事重镇。是古代南北通衢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商埠。历来为道、州、郡、县行政治所。如今已成为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内现有国保单位三处分别为:边靖楼、阿育王塔、文庙。省保单位两处为:钟楼、毛主席路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二零零一年国家设立的重点文保单位石碑。</p> <p class="ql-block">  边靖楼下面的通道,只能供游人通行。</p> <p class="ql-block">  边靖楼的登临台阶。</p> <p class="ql-block">  边靖楼--又称谯楼、鼓楼。取靖边安民之意,为古代州城的制高点。是古代守望敌人、击鼓联络、指挥作战的军事设施。为雁门关的重要依托和支撑点。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1471年被焚。1476年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有修葺。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及多次地震冲击,至今完好无损。边靖楼整座建筑为砖木结构,由砖砌券洞台基三层四檐歇山顶楼身构成。二层设有勾栏,三层于勾栏下设平座。外观雄伟、大方、古朴、恢宏壮阔。梁架精巧,斗栱规整,是山西阁楼式建筑中的巨构。上下分为三层,一层屯兵、二层官办、三层瞭望。北望雁门关,南眺滹沱河。边靖楼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质鼓楼,也是万里长城沿线最高大的楼式建筑。经长城专家考证定为长城第一楼,有多块牌匾悬挂于楼身之上。</p> <p class="ql-block">  《雁门第一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知州陈鼎雯所立。</p><p class="ql-block"> 《声闻四达》雍正十一年(1733年)雁平兵备道汤豫诚重修边靖楼时所立。</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威震三关》牌匾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知州杨弘志立。长十米,宽三米木质。为亚洲第一巨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万里长城第一楼》由我国古建专家罗哲文所书。</p> <p class="ql-block">  《晋北形胜》雍正十一年(1733年)知州杨弘志立。</p> <p class="ql-block">  边靖楼内一层,立有四根金柱作为支撑,顶部采用彻上露明造。架构简洁一目了然。除了大鼓、石灯台还有一些宣传资料,没有任何摆设。一侧的楼梯已经上锁禁止登临。</p> <p class="ql-block">  《石灯台》唐代一级文物。原是观音庙供奉灯油石幛。整体高近两米底座宽约一米。灯台八面刻有铭文,原有一部分唐代铭文,经宋代磨去改刻,部分唐代铭文字迹依稀可辨。</p> <p class="ql-block">  边靖楼明代官字砖。刻“官”字砖代表当时修建边靖楼的青砖,都是由官方督办制造的。在官砖背面还铸印着烧砖工匠的名字,这就代表有着严格的生产责任制。</p> <p class="ql-block">  上到一层,古城风貌尽收眼底。商铺林立,车水马龙,络绎不绝。若能到达楼顶环顾四周,定是一览无余。可见当初建边靖楼的军事作用。</p> <p class="ql-block">  楼外面立有几通石碑。《九日宴集诗碑》明代山西巡抚都御史杨宗气诗碑。</p> <p class="ql-block">  明成化十四年重修边靖楼碑记。</p> <p class="ql-block">  清道光二十七年重修靖边楼记。</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山峦乌云压顶,山雨欲来风满楼。随着雨水的降临,气温骤降,五月的代县,手指能被冻僵,实在是出乎意料。</p> <p class="ql-block">  钟楼 --在边靖楼的东侧。楼内悬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所铸铁钟一口,属金代始建。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筑台建楼,设钟、鼓,当属重建。与边靖楼为互为战时预警。现遗建筑为明洪武七年(1347年)构建。明、清均有重修。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一一年落架大修。</p> <p class="ql-block">  阿育王塔--俗称白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是供奉佛祖真身舍利塔。位于代县古城圆果寺(寺已不存在)。阿育王塔原为木结构,后来屡毁屡建,元世祖忽必烈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建为砖塔。塔体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组成,高40米,周长60米。是中原地区如今保存最完好的,早期藏式佛教喇嘛塔作品中的典范之一。</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路居纪念馆。前身是1913年瑞典牧师万尔恩兴建的耶稣教堂。风格独特、装潢考究、室内装有地板,是当时神池最好的建筑。毛主席在代县匆匆路过,只住了一晚便赶往西柏坡而去。</p> <p class="ql-block">  古代州作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交汇地区,历史上成为军事重镇。而且,北魏拓跋珪即在平城(大同)建都。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已经完成了其地理位置上的军事使命,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历史的厚重、过往的繁华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p> <p class="ql-block">  摄影器材:apple iPhone 15pro max</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