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陕西仙境,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土地,从古都遗址到自然奇观,既有大自然的鬼爷神工,也有人类文明的印记。陕西用最质朴的方式诉说着动人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西安是中国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之一,是国际公认的世界四大古都(西安<中国>、罗马<意大利>、雅典<希腊>、开罗<埃及>)中唯一中国城市,历7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史,3100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经历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1406年西周周文王定都长安(今西安)至公元907年唐亡,是13朝(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城,一座古城,半部华夏史。</p> <p class="ql-block"> 西安是中国古代絲绸路的起点,拥“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大明宫”等世界级遗迹,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 西安钟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西安钟楼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众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址在今西安北街广济街口,与鼓楼东西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按御史龚懋迁建于此(西安南北中轴线与东西轴线交汇处)。</span></p> <p class="ql-block"> 钟楼平面呈正方形,基座高8.6米,面积1260.25平方米,从地平面至顶通高36米。楼分两层,重檐三层,楼檐四角如鸟展翅,攒顶转角,覆以琉璃瓦,宝顶以70克纯金碾压成3000片包裹,金光灿灿,内部画栋雕樑,金碧辉煌,尤以夜间灯光照射下更为耀眼。建国以来,西安市人民政府曾多次对其整修。</p> <p class="ql-block">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钟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1996年11月20日,西安钟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1996年,西安市钟楼博物馆成立。</p><p class="ql-block"> 钟楼曾多次接待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和众多中外著名人士。 </p><p class="ql-block"> 现钟楼失去往日报时功能,但它是西安发展的历史见证。它的地下盘道对市中心十字路交通起着重要的缓解作用。</p> <p class="ql-block"> 钟楼上展出的文物除钟楼本身及景云钟外,还有讲述《封神演义》、《三国演义》等经典救事彩给字雕64幅;明代包含“暗八仙”等吉纹饰的工艺品菱花格扇门雕花;采用“沥粉贴金”工艺木作技艺的贴金彩会樑柱和各种长联等。</p> <p class="ql-block"> 钟楼上的对联蕴含历史寓意。</p><p class="ql-block">入口处:钟号景云鸣彩风,楼雄川口锁金鳌。</p><p class="ql-block">二层东面:贤哲东来海纳百川方浩瀚</p><p class="ql-block"> 絲绸西去路通万国乃繁荣</p><p class="ql-block"> 南面:古城远韵承至宝</p><p class="ql-block"> 新风开元焕物华</p><p class="ql-block"> 西面:十代京畿六合一统</p><p class="ql-block"> 九州奥城八水分流</p><p class="ql-block"> 北面:八百里秦川文武胜地</p><p class="ql-block"> 五千年历史古今名城</p><p class="ql-block"> 对联赞美絲绸之路起点的重要作用与对世界的影响,描述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和时代变迁及地理位置与特征,充分展示陕西地区的文化与历史底蕴。<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古韵腾欢峥嵘气象传中外,楼姿焕彩灿烂华章耀古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景云钟。</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原名“景龙观钟”,亦称“迎祥观钟”。景云钟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71年),钟高247厘米,腹围486厘米,口经165厚米,重约6吨,钟体用铜锡合金铸成,铸造时分力5段,共26块铸模,钟到上锐下侈,口为六角弧形,钟身有可调节音律的“蒲牢”,形钟乳32枚,钟声纯美优雅、清脆洪亮,清亮如凤呜(央视春晚新年钟声采祥于景云钟)景云钟钟身周围有纹饰,自而下分为三层,每层用蔓草纹带分为6格,共18格。格内分别铸有飞天、翔鹤、走狮、腾龙、朱雀、独角独腿牛等图案,四角各有4朵祥云,显得生动别致。钟身正面有骈体铭文,一段共18行,292字为唐睿宗李旦親撰文並书写,为唐代帝王铸器之真迹,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span></p> <p class="ql-block"> 景云钟造型浑厚,音律准确,铸工技巧娴熟,雕工精细,纹饰精美。自明初修建西安钟楼后,景云钟被悬置其上,使景云钟与西安钟楼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妥善保管这件国宝,1953年,景云钟被移至陕西省博物馆(今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为满足公众参观需求,20世纪90年代西安市文物管理局仿制了景云钟並将其悬挂于钟楼基座西北角至今。仿制景云钟外观、重量与原钟近似,纹饰铭文酷似原钟,音质嘹亮雄浑,可与原钟媲美。</p> <p class="ql-block"> 西安钟鼓楼同框,它被人们尊为中国十大壮观在建筑(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大观楼、蓬莱阁、鹳雀楼、天心阁、阅江楼、钟鼓楼、天一阁)之一,这些建筑年代不同,有的虽然维修或重建,但仍充分展示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古代高超的建筑技艺,今人起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二 西安鼓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西安鼓楼</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的`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公元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鼓楼之一。砖木结构,建在长方形基座上,总高36米,占地面积1998.8平方米,内存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榫卯结构,贴金彩绘,画栋雕樑,古典华丽,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标志性建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鼓楼与钟楼并称明代“报时双楼”。鼓楼的建筑结构非常独特,呈长方形上下两层,重层,通高36米,东西长52.6 米南北宽38米。</p><p class="ql-block">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鼓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1949年后,多次维修和保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鼓楼西面南侧保存着中国现存最大鼓之一</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一闻天鼓。</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鼓腹直径3.43米,重达1800千克,由一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鼓身,鼓身周围共钉有1996枚泡钉,寓意1996年制作,1997年成功申报了“世界吉尼斯之最”,象征着人类迈进21世纪开始。西侧北面与之相对的摆着一面大鼓一一</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更鼓。</span></p> <p class="ql-block"> 闻天鼓和更鼓旁对联</p><p class="ql-block"> 风声雨声钟暮鼓声声声正觉</p><p class="ql-block"> 山色水色贝叶莲花色色皆空。。</p> <p class="ql-block"> 鼓楼南12面鼓,它们依次名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种、夏至、小暑、大暑。</p> <p class="ql-block"> 鼓楼北面十二面鼓依次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24面鼓名,反映了对中国古代节气的重视和对天文知识的应用。</p> <p class="ql-block">鼓楼是钟楼的孪生兄弟。内部也是画栋樑,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 鼓楼南面匾额“文武胜地”,木匾长8米宽3.6米,重约2一3吨,蓝底金字字为帖金凸体,字字精练,据说是模仿乾隆皇帝的御笔。</p> <p class="ql-block"> 鼓楼北面匾额“声闻天下”,长8米,宽3.6米,是清乾隆年间陕西咸宁著名儒生李允宽书写。</p> <p class="ql-block"> 鼓楼二楼四面各有不同意义的对联:</p><p class="ql-block"> 东面:晨钟袅袅,花草嫉妒童颜鹤发</p><p class="ql-block"> 暮鼓膛膛,电光觊觎笑影欢声</p><p class="ql-block"> 另一副:贤哲东来海纳百川方浩瀚</p><p class="ql-block"> 絲绸西去路通万国乃繁荣</p><p class="ql-block"> 南面:古城远韵承至宝 </p><p class="ql-block"> 新风开元焕物华</p><p class="ql-block"> 西面:重檐似舰 洪武声声盼梦圆</p><p class="ql-block"> 斗拱如鸥 景云日日催复兴</p><p class="ql-block"> 另一副:十代京畿六合一统 </p><p class="ql-block"> 九州奥城八水分流</p><p class="ql-block"> 北面:鼓振长安华章梦溢</p><p class="ql-block"> 楼瞻九域秀气云腾</p><p class="ql-block"> 这些对联展示了鼓楼的更文代底蕴,生动地描绘,高意深刻,传过了鼓楼的重要历史地位和对未来美好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 从鼓楼望钟楼。</p> <p class="ql-block"> 鼓楼北面是著名古街回民街,这是从东面老街通向鼓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三 钟鼓楼夜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