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31号端午节出游天津蓟县,走了中国十大最美自驾线路之一,G233津围二线。一路游玩了郭家沟景区,环山湖景区、毛家峪长寿村,路过网红打卡地233咖啡厅,穿越了400米的毛家峪彩红隧道,来到了著名网红摄影地西井峪村(石头村)。</p> <p class="ql-block">天津蓟县郭家沟风景区是一处融合自然山水与田园诗意的4A级景区,位于蓟州区下营镇,以“塞上水乡”风情和京津冀短途游的隐逸后花园著称。</p> <p class="ql-block">环山湖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天津环山湖景区位于蓟州区下营镇郭家沟村北,是一个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亲子互动于一体的新型度假景区,占地约66万平方米,以高山湖泊、紫藤长廊、玻璃漂流等特色项目著称,。</p> <p class="ql-block">此生必驾G233天津最美天路。</p> <p class="ql-block">彩虹路</p> <p class="ql-block">网红打卡地233咖啡厅</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毛家峪彩虹隧道</p> <p class="ql-block">毛家峪长寿村</p> <p class="ql-block">毛家峪村史馆</p> <p class="ql-block">元古奇石林风景区</p><p class="ql-block">天津市蓟县城东穿芳峪境内的旅游景点。元古奇石林风景区坐落在天津市蓟县城东穿芳峪境内,北连接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与碧波万倾的翠屏湖隔山相望,东通清东陵,西达娘娘顶和古长城,地质构造距今138亿年。</p> <p class="ql-block">府君山公园,位于天津市蓟县渔阳镇燕山西路北侧,明代以前叫崆峒山,山中多洞,其中穿云洞、山顶洞、白大洞等较为有名,崆峒积雪,为古代渔阳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蓟州地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西井峪文化艺术村(又称“石头村”)以其古朴的石砌建筑和文艺氛围吸引游客。</p> <p class="ql-block">西井峪民俗摄影村</p> <p class="ql-block">原乡井峪度假山居—石间</p><p class="ql-block">藏在山石之间的院子,被称为1号院(天津市第一间民宿)小院儿为北方农村传统院落改造而成,共由三间客房组成。正房两间,为北方.老式火炕内镶嵌1.8*2米床垫;厢房一间,两张1.5*2米床垫,每间房可入住两大一小。在院内可看群山起伏,听草木繁盛,尽享整个院落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石头村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全村房屋、院墙、道路均用八亿年古岩石砌成,保留原始风貌,充满古朴遗风。石屋改建的民宿和咖啡馆兼具文艺与乡土气息,适合漫步拍照。</p> <p class="ql-block">西崖晚眺观景台</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欣赏群山日落的最佳地点,视野开阔,尤其傍晚时分景色尤为壮美,随手一拍即是大片。</p> <p class="ql-block">6月1日:梨木台风景区是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主峰梨木台山海拔997米。这里有距今约26-35亿年前形成的太古界岩石,自然形成了千层岩画岭、天道、五指山、万卷天书等地质奇观。这里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负氧离子浓度是城市的20倍,达到每立方厘米1000-10000个被专家学者称为"天津的神农架"、"北方的热带雨林这里还保存着1400多年前修建的北齐长城,蜿蜒曲折,蔚为壮观。走进梨木台,灵动的溪水,婆娑的绿树,雄奇的岩画,让人于无限遐想中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鱼水情深</p><p class="ql-block">鱼在水中游,水和鱼相依相偎。水因为有鱼而涟漪荡漾,像变幻的梦。鱼因为有水而鲜丽秀美,像水中的花。鱼对水的爱是欢快的,鱼嬉戏着水,给它快慰。水对鱼的爱是默默的,水拥抱着鱼,给它自由。</p> <p class="ql-block">登天缝</p><p class="ql-block">这座山陡然开出一条峡谷,两壁。平直,险似一线天,沿着这条望天通途可上云霄。</p> <p class="ql-block">五指山</p> <p class="ql-block">青山岭战备台</p> <p class="ql-block">天津广播电台战备台旧址,位于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青山岭村东北侧的山坡上,1966年建造。天津广播电台战备电台旧址6612电台是当时政治、军事形势下的产物,也是特殊历史时期的见证,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战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p> <p class="ql-block">战备洞入口</p> <p class="ql-block">洞内墙壁上写着“听党指挥”</p> <p class="ql-block">洞内墙壁写着“备战备荒为人民”</p> <p class="ql-block">6612战备电台山洞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卫生室</p> <p class="ql-block">广播室</p> <p class="ql-block">警卫室</p> <p class="ql-block">防毒面罩</p> <p class="ql-block">探照灯</p> <p class="ql-block">6612天津广播电台战备台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为保证发生战事时党和人民的声音不中断,有关决策机关决定在药县青山岭地区建设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三线战备台。</p><p class="ql-block"> 1964年解放军四七 O 八工兵营进驻蓟县青山岭村,开始千东北1000米的山坡上开凿一条山洞,修建战备电台(对外宣称长城科学考察站)。</p><p class="ql-block"> 1966年12月,天津广播电台战备台(代号6612)竣工,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亦顺利完成。</p><p class="ql-block"> 进入70年代,国际形势缓和,战备台逐渐失去了当年的作用。</p><p class="ql-block">1979年,驻防部队撤离,该战备台由天津市广播局接管。</p><p class="ql-block"> 1998年,战备台转交蓟县广播局</p><p class="ql-block"> 1999年.战备台由蓟县旅游局接管并正式定为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 2013年1月5日,天津市人民正政府公布天津广播电台战备台旧址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6612战备洞地震应急预案</p><p class="ql-block">壹、应急组织的建立:预案组成人员,责任分工,行动原则,组织管理和指挥体系,以保障预案有效安施。贰、预防措施的落实:指的是对有可能发生灾害的地区及相关人员进行预先的防御和疏散工作。叁、应急救援措施;以应急救援为核心,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包括救护、疏散、抢险等。肆、预案的执行和调整:预宗的执行是指在本单位内部组织力量进行应急处置;调整是指在本单位内部外部情况发生变化时,按照预案的要求进科学调整和完善。</p><p class="ql-block">指挥流程:</p><p class="ql-block">正常工作状态下,应急指挥部对各个岗位进行分组指派,并对各个岗位的职音进行明确,实行值班制。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应立即组织应队伍进行应急处置并在紧急情况下向上级报告,同时,应急指挥部还应及时联系附近的有关单位协助开展救援工作,确保应意处置的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6612广播战备电台体系及工作流程</p><p class="ql-block">接收设备接收由天津市内七里台电台或其他电台发送的信号,并转至播控室,电台播音则由播音室插出,信号传至播控室,由播控室经发射机房发射。</p> <p class="ql-block">6612广播战备电台公告</p><p class="ql-block">6612战备电台建于1964年,1966年竣工。是当时政治、军事形势下的产物,也是特殊历史时期的见证。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组成部分,反映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的发展过程。战备电台有南北两个出口,山洞全长308米。山洞内建有储油室、配电室播音室、学习室、战备库房等大大小小房间,洞内面积上千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天津广播战备电白的建设目的在于作为广播电台的后备设施在战时使用。保证在遭遇核攻击的情况下有较强的生存能力,依旧能对外发射广播信号,保证发生战争时党和人民的声音不中断。</p> <p class="ql-block">6612战备工事建设及三防功能</p><p class="ql-block">施工与建设部队:4708工程部队共工兵营</p><p class="ql-block">警戒与管理部队:4526警戒部队</p><p class="ql-block">青山岭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全部的施工机械必须进行拆解后再分批进山,所有广播设备分解后由战士们徒手运进山洞.整体战备山洞在严格保密下历经两年建设完成,建成后被列为军事管理区.战备工事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木板支模浇筑,内部使用隔墙分隔空间, Y 形人口,抗冲击混凝土门,紧急避险隔间以及其中的通风、电力、供水设施。体现了在核战争条件下的生存需要。为适应战争之需,战备洞必须做到"三防":防核武器、化学、生物武器、一旦发生战争,确保电台可以发挥正常功能。</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p><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我国周边形势严峻,苏联在北部施加压力;1962年,中印边境爆发对印自卫反击战,1964年北部湾事件导致越南战争扩大。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决定加紧进行战备工作。</p><p class="ql-block">1964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提出了《关于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报告》。经毛主席批示后,同年8月,李富春等提出了《关于落实毛泽东对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问题批示的报告》。报告中提出对全国进行一、二三、线的划分,同年10月30日,中央工作会议通过并下发了国家计委提出的《1965年计划纲要(草案)》,决定从1964年起加紧进行战备工作,开展大规模的工业、交通、国防基础设施建设。</p><p class="ql-block">一线是沿海和边疆的省市区;二线是介于一、三线地区的省市区;三线地区包括京广线以西、甘肃省的乌精岭以东和山西省雁门关以南贵州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具体包括云、贵、川、陕、甘、青、宁、晋等地区。此外,一、二线省区的后方称小三线,蓟县所在区域为小三线区域。</p> <p class="ql-block">出洞口</p> <p class="ql-block">出洞之后沿着小路向山坡上走200米即可到达Space空间咖啡·这家咖啡店坐落在山顶悬崖,群山环绕,山风拂面,是喝咖啡的绝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鹰盘松"。这棵松树形如巨伞.状似雄鹰展翅,惟妙惟肖,树下有一块巨石,长1.5米,宽1.2米,高0.68米,可容两人并座。当年康熙皇帝来此地狩猎之余,看到一位村民身上背着木柴,他有感而发,随口吟出一句诗:"此木为柴山山出",这位村民见到这个陌生人竟然在他面前显巴文彩,心想也对上一句煞煞他的锐气,让他也看看该青山岭村也有人才,就随口说:"因火生烟夕夕多"。康熙一听这位山民不是等闲之辈,爱惜人才的这位皇帝急忙伏下身来,惊问背柴人的高姓大名,村民说他叫魏三元。皇帝对这位山民特别看重,当即邀请这位山民与他一起,在这块巨石坐下互相聊天,两人一起谈天说地,聊得相当投机,好像老朋友一样友好熟识,从此以后两人常在这里把酒谈天、共话桑麻,并结拜为兄弟封魏三元为自在王。从此后人们就把这块大石头称为"卧龙石"。原来这棵松也因此叫迎盘松了,现在的名字是后来一位有名的游客给改过来的,因为这棵松树的外观特别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这位游客希望青山岭像这只雄鹰一样展翅高飞,可谓改名的用意深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