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随形/677732 <p class="ql-block"> 福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闽江穿城而过。较早反映这一地理格局和山海特点的古诗,可以追溯到晚唐诗人杜荀鹤的“<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b>”另一位晚唐诗人周朴则在《登福州南涧寺》中写道:<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万里重山绕福州,南横一道见溪流。</b>”此句出手不凡,气势十足,称得上以福州地理风貌入诗的名句。城在山中,山在城中,这是福州的一大特点。所以,曾两度知福州的蔡襄赞曰:<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终日行山不出城,城中山势与云平。”</b>在诗人的笔下,福州山水城林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绝美图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万里重山绕福州,南横一道见溪流。天边飞鸟东西没,尘里行人早晚休。</b>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0年元月,我们在去福州的路上。 开车行驶在山路上,路况复杂,弯路很多这是其一。再就是山里的气候变化很快,一会儿阳光明媚,说不定转眼就会阴云密布,甚至突然出现的大雾让你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准备。</p> <p class="ql-block"> 这时,车内也起了雾,挡风玻璃被遮住视线。那一刻,我有些紧张,老伴儿说,打开除雾器,我打开了除雾器,瞬间挡风玻璃的雾被清除,同时他打开了雾灯。我注意到,老伴儿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的路,两手紧紧握着方向盘,弯路一个接着一个。这段路附近没有服务区,车也不能停下来。我的心几乎提到嗓子眼,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以防有什么不测。好在高速路上车子不多,也没有亡命徒超车。大约二十分钟以后,我们驶出了这段大雾区域,视线慢慢变得清晰。</p> <p class="ql-block"> 下了高速,进入福州市区,我是第一次到福州。没有什么地理概念,东南西北分不清,听着导航仪的指示,老伴儿不停地转换着方向。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这是我的初印象。</p> <p class="ql-block"> 福州有几位我们原部队的老战友,这几位老战友都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可谓耄耋之年。但他们个个老当益壮,热爱生活,身体健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老战友在一起谈笑风生,回忆的都是些在部队时的趣事囧事,大家笑得前仰后伏。部队生活永远都是话题,都是最难忘的,战友情谊也是非常浓厚的。衷心祝愿这些老战友笑口常开,健康长寿!老伴儿把自己写的回忆录《岁月自语》分别送给了他们,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坊七巷藏春秋,古往今来几度游。 石板路上留足迹,青砖墙头望云流。“</b>我们住的酒店“聚春园”距离福州的三坊七巷不远。虽然事先没有做什么功课,但既然来了,也就顺便走马观花的游一遭吧。听战友张组长说,原来的三坊七巷很破旧,但充满了历史气息。现在的她虽然修复一新,却成了美丽外衣包装下的购物中心,商业气息非常浓厚。是的,在现有社会条件下,古城成为一件“消费品”也是必然趋势。但,只要老房子在,河流不填并还流淌着,人是可以改变的。如果房子没了,一切就真的没了。回顾历史,绝少有的地方能像福州三坊七巷一样,随便一脚踏进去,你的脚印就会和某一位风云人物的足迹重合。</p> <p class="ql-block"> 这里,“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走过,中国近代海军创始人沈葆桢走过,翻译《天演论》的启蒙思想家严复走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走过,中国报界先驱林白水走过,冰心走过,林徽因走过......小小的三坊七巷,走出了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们,无疑这一片土地浸淫了中华传统文化已经很久很久。高高的院墙,狭小的弄堂,小小的池塘,巨大的榕树,开放的前厅,四方的天井......千百年来,这里一直是钟鸣鼎食之家的地方。傍晚,穿行于街巷和狭窄的弄堂,在方石和白墙灰瓦的微光里,默然数着脚步,一不小心却已穿越了两千年。方寸之间,移步换景,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息,令人顿感心情舒畅。</p> <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这个名字就让你产生无限遐想。不错,这里的小巷子很多,走来走去,绕来绕去。这里的建筑灰砖黑瓦,别有情调。在这里游玩的客人悠闲放松,自由自在。我们只是走马观花之后,有目的的直奔林则徐纪念馆了。东奔西跑,在服务人员的指引下,才走进了林则徐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必定是福建人的骄傲。在三坊七巷,有关林则徐的主要建筑有六处。林则徐故居,林则徐祠堂,林则徐母亲家,林则徐儿子林聪彝故居,林则徐女婿沈葆桢故居,林则徐放鹤处。有的我们看到了,但更多的没看到,主要在林则徐纪念馆走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纪念馆在澳门路上,朝东设左右边门,临街的门墙上有“林则徐纪念馆”的新匾,镶嵌着“虎门销烟”的大型浮雕。从边门进去,迎面是牌楼形门墙,额题“林文忠公祠”馆内建筑具有晚清地方特色的古典园林式,观光休闲花园肯定是新增的。不远就是石道通御碑亭,亭为正方形,内有三座青石碑成品字排列:一为圣旨;一为祭文;一为碑文,都是林则徐卒时朝廷所赐。亭北有祠厅,自成院落。厅正中是林则徐的塑像,上方挂有道光十九年皇帝御书“福寿”牌匾,塑像两侧挂着林则徐自己的一幅名联“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祠内古木参天。祠堂内还有鱼池,假山,曲尺楼和竹柏轩等建筑,清静优美,像是纪念馆中的一块世外桃源。简介上说,祠院里的一棵树叫做昆士兰伞树,是外来物种。而林则徐被认为是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不知栽这种树是否有一种暗喻?</p> <p class="ql-block"> 在林则徐史记展厅里,有一座巨大的虎头印章雕塑。这里还展示了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的禁烟奏折,力陈鸦片流毒,主张严刑峻法禁烟。在展馆里,制作的蜡人呈现当年奉召面见道光皇帝的景象,道光皇帝曾召林则徐进京,八次与他单独密谈。</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最伟大创举就是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这里,最具特色的是虎门销烟展厅,用高科技多媒体的演示手法,表现虎门销烟的场景,再现一百七十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林则徐站在礼台上,一声令下,一箱箱鸦片被抛入水中,一担担生石灰被倒入池内,烟池开锅了,硝烟整整持续了二十三天,二百多吨鸦片化为烟渣,被卷入咆哮的大海之中。我们久久伫立在祠厅,遥想一百七十年前虎门硝烟的滚滚浓烟和当年军民欢呼雀跃的场面,深为林公可歌可泣的一生所感动,默默地向他的塑像行注目礼!</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邻难而不退避。</b>”林则徐一生,多次临危受命,但他从未退缩。受命到广东禁烟时,京中师友都为他的此项使命担忧,但他凛然表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他有一句名言:<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b>这就是他沉毅厚道,正而不谲的品性。展示林则徐官厅的抱柱联是林则徐的手迹<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b>。我们有多少人将这幅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