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红色迭部有感,—甘南行(四)

丁淼(拒私聊)

<p class="ql-block">文字/丁淼</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71534364</p> <p class="ql-block">  迭部,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白龙江上游的高山峡谷地带。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小县,土地面积5108.3平方公里,人口5.6万人,是一个藏民族聚居区,本来默默无闻。</p> <p class="ql-block">  但1935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先后两次穿越迭部县境,留下了“腊子口”、“俄界会议”和“茨日那毛主席旧居”等几处革命遗址,更由于当时中央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来到这里时,已是弹尽粮绝,人困马乏,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受到当地开明土司杨积庆开仓放粮,资助红军二十万公斤粮食的壮举,迭部更是被称为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地和长征路上的“加油站”。</p> <p class="ql-block">  迅而,迭部成为中外人们关注和向往的地方。众多的革命遗址,成为一个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成为人们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生动课堂,成为对外宣传和进行爱国主义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的旅行目的地就是迭部,去那里参观革命遗址,重走长征之路;去那里寻找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旅游大巴车速突然慢了下来,两边的景色也极其配合地显示出藏地独有的苍茫,导游提示我们已进入迭部境内。</p> <p class="ql-block">  从卡坝乡向南拐入迭求路,国道的喧嚣没有了,空谷清流,孤车独行,四周被寂静包裹,一股莫名的悲慨油然而生,总感觉路面散落的碎石正在敲碎心中的烦恼,冰凉的溪水正在洗涤身上的腌臜。</p> <p class="ql-block">  迭求路,原本是“松(潘)甘(肃)”古道,现在是连接甘南迭部县城和川北若尔盖求吉乡的一条乡道。从地图上看,是一根直线,是贯通川北甘南的捷径。</p><p class="ql-block"> 这条路,据司机说有近50公里长,它一边连着“巴西”(若尔盖草原的一个乡镇),一边连着“俄界”,两个看似外国的地名,两次意义重大的会议,一场决定生死的战役,一次纠正错误的艰难选择,都在这条路上演绎。</p> <p class="ql-block">  在不识货的常人眼里,“和氏璧”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从江西瑞金撤出来的红军,于张国焘来说,他只看到了衣衫褴褛的落魄,没看到身经百战的坚韧。只因为比红一方面军少走了一万里路,自己的队伍人马多些,穿得好些,装备齐些,就开始野心膨胀,开始飘了,开始异想天开。党中央苦口婆心地对其分析利弊,不厌其烦地真诚开导感化,甚至连朱老总都安排到他身边“打助攻”。可他依然不管不顾,顽固不化,一意孤行,坚持南下,反对北上。</p> <p class="ql-block">  “俄界会议”,批判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保证了党中央北上方针的贯彻实施。但会议解决的只是认识问题,真正让北上成为现实,靠的还是一次战役。之前,长征路上湘江血战、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这些著名战役,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可对这次战役却不一定十分清楚,它的名字叫“包座战役”。</p> <p class="ql-block">  这会师后的第一战,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通道,把敌人妄图把红军困死在草地上的阴谋击了个粉碎。从此,这条游离于西南数省的“巨龙”彻底激活了。“包座战役”虽不闻名,却被列为长征十大战役,这应该是根本原因。此后,红军出若尔盖,入甘南,夺腊子口,抵达陕北,真正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p> <p class="ql-block">在迭部县城中心广场,矗立着一座“毛主席在迭部”的巨型雕塑,默默地向来往的行人、游客展示着毛主席与中国工农红军在迭部的激荡岁月与光辉历史。</p> <p class="ql-block">迭部,这片红色的土地,承载着丰富的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颗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迭部县城的街道干净整洁,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节奏悠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形形色色的店铺,夜晚的微风和霓虹闪烁……纷繁复杂中构筑出有血有肉的小城百态。</p> <p class="ql-block">迭部,被誉为“天然氧吧”,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成荫,溪流清澈,空气清新。</p> <p class="ql-block">县城规模虽小,但商场、超市,邮局、学校,宾馆、餐饮……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是县城漂亮的藏民中学。</p> <p class="ql-block">小小迭部,有着惬意的生活,也有温暖踏实的幸福;有市井的繁华,也有诗意的恬淡;有岁月静好,也有人间烟火缭绕的现实安稳。</p> <p class="ql-block">漫步迭部街头,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这里,自然风光旖旎,红色资源禀赋。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种情怀,一种让人心灵得以栖息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战役遗址,茨日那毛主席旧居,俄界会议旧址……这些革命遗迹,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集自然风光与红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以它独特的方式讲述着这片土地上那段腥风血雨的革命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毛主席曾写下那篇气吞山河,气势如虹的著名诗作—七律.《长征》。</p> <p class="ql-block">  红军先后两次经过这里,足迹几乎踏遍迭部全境。在这里,工农红军受到了迭部人民的热烈拥护,并在迭部人民的全力帮助下,度过了长征途中最后一段艰难历程。</p> <p class="ql-block">  红军每到一处,都大力宣传民族政策,宣传北上抗日的革命道理,在沿途留下了极为珍贵的革命遗迹,留下了厚重的红色文化。迭部县达拉沟的巨石崖上至今还保存着当年红军镌刻的北上抗日,夺回失地的醒目标语。</p> <p class="ql-block">  硝烟弥漫的革命岁月虽已远去,红色基因却刻进了每一个迭部人民心中,伟大的长征精神依然在迭部县永放光芒。</p> <p class="ql-block">  今天,红军当年播下的革命火种已经燎原,迭部人民始终传承着一种坚韧不拔、奋发图强的红色基因,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不断弘扬长征精神,自强不息,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