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年深藏享独夫,</p><p class="ql-block">而今归来万众赏。</p><p class="ql-block">钟鼎勒文记史迹,</p><p class="ql-block">佛像庄严泛金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网络上得知,今年五月二十八日至八月三十一日,安徽省博物院举办《国宝归来一一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展出虎、牛、兔、鼠等历经千难万险从海外归来的珍贵文物。今天(2025.6·3)合肥夏雨方歇,暑热尚未高升,正宜出行,于是下午便参观了这次展览。</p><p class="ql-block">展览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盛世聚首",展出虎首、猪首、牛首、猴首(以上为原件,国家一级文物)兔首、鼠首(为复制品)、马首(为仿制品)七件圆明园海晏堂水力钟喷泉的主要构件;它们自一八六0年英、法联军劫掠流散海外,经官方及民间多方追索,七尊兽首以拍买、捐赠方式回归祖国。它们制作于清乾隆年间,代表着当时最高端的铸造工艺水平。 亲自站在这些兽首,特别是第一个虎首面前,看到如此毛发细致,生动形象,泛着银光的兽首,那感觉与看照片完全不一样,你不由得不被那高超的铸造工艺所折服。可惜拍照绝对不能完全展现它们的神彩,你只有亲自站在它的面前,才能感受二百多年前那么高妙的铸造工艺,也就更为火烧圆明园,烧毁、流出多少数不清的精美文物而叹息!它们都凝聚着当时中国最高的匠作水平和天下财富啊!</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吉金耀彩",展出67件青铜器文物。包含西周神面卤点、西周凤鳥尊、西周立兔形典尊、战国嵌错生活图画壸等六件国家一级文物。这些青铜器形制多样、工艺精妙、纹飾华丽、铭文丰富,生动展现了先秦时期的礼制文明和铸造工艺。</p><p class="ql-block">特别是那件保利集团的镇馆之宝,西周铜器"神面卤"。那么精美的纹饰造型,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前!听讲解员介绍它如何从国内流出,被日本收藏家拍卖购入,历经英国牛津大学、美国等权威机构钻六孔作碳十四检测、复又由中国文物专家反复考定为西周时期文物而回流归来的漫长曲折过程。其实,每一仲文物,由被发掘、流转国外复又回归祖国,不都有一段辛酸、悲壮的经历吗?</p><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为"法相重光",展出十尊山东靑州地区、北魏晚期至北齐时期的石刻佛像。它们大约大半人高、比例均称、宽衣博带、面貌慈祥,线条流畅,已完全摆脱早期印度等西方佛像造型的影响,完全呈现出中国风格的佛像造型。</p><p class="ql-block">站在这些佛像面前,我不禁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一千多年前,中国的工匠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人体解剖知识,能塑造出这么比例均匀的全身佛像;而中国士大夫的中国国画,一直到清未,都还没有掌握透视原理和人体解剖知识,国画的画面上,风景欠缺层次感,人物比例失调?非要等徐悲鸿等留洋归来的画家,才能带回西洋画技法,改造並创新出中国国画的现代风格?</p><p class="ql-block">今天不是周末,但看展览的观众非常多,且绝大多数是年轻人,好在现在手机照相功能齐全,不需现场临摹了,拍照就行。一般看客也就罢了。但,不经心手反复阅读临摹,又怎么集累专业人士的基本功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0二五年六月四日记之</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区:国宝归来</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在第一展区中央,展出的虎首。走进它边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虎头上额上的"王"字花纹。每一位观众,都无不不为它精美绝妙的的形象折服:</p> <p class="ql-block">所有的青铜文物,都是由北京保利集团收藏而提供供出的。这就是保利集团的镇馆之宝:神面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区:法相重光:</p> <p class="ql-block">这一版块,"国宝漂泊"</p> <p class="ql-block">这一小版块,介绍与圆明园有关的安徽人:</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这位吴棠(1813一1876)。圆明园烧毁后,腐朽透顶的清王朝不顾国力空虚,还想复建圆明园享受。正是这位当时四川总督,安徽人吴棠,敢于上书阻止重建,遂使复建妄举不得实行。如此直言敢谏,利国利民的壮举,值得我们后人尊重和铭记!</p>